2007 (147)
2008 (100)
2009 (141)
2010 (139)
2011 (210)
2012 (172)
茶花女的原型,蒙馬特公墓和其他(原創圖文)
(《旅行邊記邊攝》係列 ·巴黎篇·)
引子:
旅行歸來有一個多月了。曾準備了一兩個月,外出二十來天,經過四、五個國家十來個城市-港口-地區(從意大利-希臘-土耳其-又回意大利,經法國回加拿大。經過羅馬(奇維塔韋基亞)- 那不勒斯-卡塔尼亞( 西西裏島),雅典(比雷埃夫斯)- 米科諾斯-庫薩達西(埃菲塞斯)- 羅德斯-桑托裏尼- 哈尼亞(克裏特島)- 威尼斯-巴黎等十處),這樣蠻有規模的一次出行,留下了滿滿十幾頁的日記以彌補記憶力的不足,照相機裏記存的相片編號也多到了好多個千。
曾陸陸續續地講過一些關於巴黎的印象,都是旅行最後幾日的觀感和小故事,算是倒敘吧!但如此的顛三倒四這樣的率性而為,並不符合一般人寫遊記的規則-----我早就應該回到旅行開端處,從頭寫起了,早就該進入此次旅行的第一站-----意大利羅馬了,但是我的思路卻依舊停滯在這兒----這個充斥藝術風格的陳舊的小小酒店,這別具一格的巴黎蒙馬特高地。。。
1
不需要參考日記中的資料,不必翻閱照片喚醒記憶---在我眼前揮之不去的還是你你你,始終是你,也不知這個最後劃入巴黎市版圖的第十八區,為啥會這麽打動自己。。
2
今天打算把有關蒙馬特墓地的風情篇奉上,獻給同我一樣率性隨意的,愛在旅途中靜靜地悄悄地探訪那些不那麽顯眼的曆史陳跡,尋覓與眾不同景觀的感性的朋友們。
3
4
蒙馬特公墓則是巴黎比較有曆史的尚存的幾座墓園之一,位於巴黎北部的蒙馬特最高峰La Butte,
1789年被首次規劃為墓地後,因宗教故事中聖德尼臨殉難前曾指定自己的頭顱要埋葬此處,
此後就不斷吸引諸多名人豪族來此地安葬.且趨之若鶩,以此為時尚。
6
(聖德尼雕像,位於巴黎聖母院大門左側。)
他們在墳塚的修築上極盡展現奢華和獨特,常常成為一景。
7
小說家左拉(Émile Zola)之墓
形形色色的墓地雖說很有特色,但很明顯,公墓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旅遊勝地,
也並不在我們此行必須要到此一遊的目的地之列。
8
(德國詩人海涅之墓)
9
超級偶像級紅歌手達麗達
蒙馬特區 她故居前麵的廣場,
已被命名為達麗達廣場(LA PLACE DE DALIDA)
http://baike.baidu.com/view/1167631.htm
鮮花成叢,綠樹有蔭,這兒並非疏於管理和打掃之處,
10
11 遊人不多,有許多野鴿子和流浪貓的痕跡,
12 甚至很糟糕的是有一座公路高架橋剛剛在公墓的上方跨過。。。。
但是!!
恰恰是得益於這座高架橋,才讓我們發現了這個墓地
從CLICHY廣場朝北,我們是打算攀上山坡去聖心大教堂的。
蒙馬特公墓記行
(我們就是從VIDEO開頭的這個高高的階梯走上去,才發現公墓的標記。)
過橋之前抬頭看路牌,就這麽看到了:
“箭頭所指,是LA CIMETIÈRE MONTMARTRE”
蒙馬特公墓?
好熟悉的地名,這不正是茶花女的原型
阿爾豐西娜•普萊西
這位讓小仲馬無限惆悵
從而激發靈感的特殊人物
這位23歲就去世的美人
當年落葬的地方?
13
果然是在這兒
Alphonsine Plessis之墓塚,非常簡樸!
-------------------------------------
看到他們的墓塚被綠化和花朵所簇擁,
表明他們並未被現代人忘卻,這使我內心感動。
蒙馬特公墓風情節選:
17
20
21
22
這一墓地的建築
該有好幾百年的曆史了,相當的古。。。
隔壁旅館的住客們,日日推窗見公墓,
念思古之悠悠
相當的“獨悵然而涕下”啊!
23
一八四七年二月三日瑪麗·杜普萊西不治而亡。
她死後,貝雷戈伯爵在蒙馬特公墓裏為她買下一塊地皮,
她身後的葬事既簡單又冷冷清清,一代佳麗,就這樣香消玉殞了。
不幸早逝的女子,但她卻又是幸運的
得益於同小仲馬的那段情緣,她和舉世聞名的“茶花女”形象就連在了一起
24
小仲馬的墓塚
也在蒙馬特公墓(網絡資源)
阿爾豐西娜·普萊西去世之後,小仲馬又來到他曾與阿爾豐西娜一起度過一段愉快歲月的鄉間。
那裏的一草一木都喚起了他對往日的回憶,也激起了他創作的衝動。於是他閉門寫作,花了不到一個月的功夫便寫出了小說《茶花女》,在阿爾豐西娜·普萊西去世一周年後不久小說在巴黎出版,並立即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如今蒙馬特公墓確實已成為巴黎曆史的一部分
(大門外的鑄鐵標記)
25
蒙馬特公墓和小仲馬筆下的人物---早逝的茶花女,也為我們這次的旅行注上新的一筆色彩。
也是順路看到而已吧。
我還沒你功課做得好,臨時看到啥就寫啥了///
杜姐深遊,俺就浮泳了。
巴黎的知名景點太多,俺都奔“到此一遊”去了,還真沒走到這公墓呢,就在你這兒補課了。
一上來船長就這麽肯定啊。不好意思,我這是小角度而已哪比得上你的大作評紅樓。~~~~
旅遊初到一地,如果沒有先做點功課確定自己想要 還真不行,完全可能顧此失彼因小失大或者錯過自己的偏愛。。。
不過對孩子們來說沒關係的,今後機會有的是!有些地方隨著文化程度藝術鑒賞的變化,不斷會有他們自己的體會和收益的。。
謝謝史船長,嘿嘿
我也是個公墓迷。有著名人物的公墓,總想進去看看。年輕時就老去北京萬安公墓找認識的人去@!@
上次去巴黎,也去了這個公墓,想給孩子們點啟蒙教育。可自己不識法文,二是孩子還沒讀過名著,連蒙帶猜地看幾個,沒引起他們的興趣。後來去了雨果的舊居,又買了本法文版的《九三年》,回來就讓他們讀,還算有了點收獲。
精品啊!
聽你談感受,本家,我以你為驕傲~~~
我學法語是當年為求生而做的本能,磕磕碰碰地走到今天,原本根本想不到可以在陶冶性情的內容上派用場。。。當然還不夠,還要努力嗬嗬
對,這絕交信是王振孫的譯文
“這封信倒使我聯想起陸遊和唐婉的釵頭鳳來,這幽怨柔腸似乎有得一比。”----你比得好!古人的情緒似乎比今人更加細膩啊,不論中外!
我真的非常羨慕你能讀法文原版文學作品。依我看來,法文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動聽)和文字。。。可惜此生與她無緣。很小時學過一點入門的法文,並沒有堅持下去,倒是堅持了英文。。。可惜英文卻比不上法文的美麗。。。英文是很功利的年輕的語言。似乎並不深邃。
你引用的絕交信是王振孫的譯文麽?這封信倒使我聯想起陸遊和唐婉的釵頭鳳來,這幽怨柔腸似乎有得一比。
再次謝謝你讓大家分享你的喜悅和對美的感受!
-逸寬
太感謝你的評論!但實際做起來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嗬嗬
知識方麵,尚可以從網絡上現補,惡補,但人文觀點和角度,常常費了我好多心思。需要長期積累才行~~~
問好夏圓mm
謝謝爾東mm,就這樣感到還是很陌生~~~象巴黎這樣的地方確實值得一去再去!有很多意外驚喜,反而是著名景點,因人太多,(照片根本無法表現,都是人~~~)失去了那種曆史的沉寂和厚重。。
詩情浪漫的紅豆mm終於從豆莢裏露一下笑臉,太好了!
不知道你打開留言區了沒?一直在讀詩看畫沒機會說聲謝謝!
本家太過獎!驚人就很難為我了,但感謝你的熱忱!
其實這一篇我麵對很久了,因沒法找到合適的靈感就擱下。。
小仲馬也不容易,前有當將軍的彪悍祖父,又有才華橫溢氣勢淩厲的父親,結果沒想到是在刻畫一個風流女性的角度上大獲成功打開局麵。
你喜歡他寫的那封絕交信嗎?很微妙不是嗎?
京燕mm好!是,很想寫一些不同的角度,希望能喜歡啊!
哇你的理解很富哲理,我想這就是為啥有信仰的人不懼怕死亡了~~
我上次去沒做好功課,就顧著看那些知名旅遊點了。
下次再去,要來跟杜馬JJ好好取經!
好看極了!
問候杜姐,等下集~~~
十年前去了一趟巴黎,馬不停蹄地八天七夜,逛了許多地方,就是沒有去蒙瑪特高地,實在是非常遺憾的。本來以為以後總有機會故地重遊,哪知光陰荏苒,倏忽已是十年過去了。
倒是去了另一個也少有遊客去的公墓 Père Lachaise。那裏葬有偉大的巴爾紮克和肖邦。
你的係列文章使我更加向往著重遊巴黎---那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
謝謝分享!
-逸寬
杜姐這一篇很獨特的視角,可以說今生短暫,他們在那裏更長遠。。。
問好杜姐,夏安(^O^☆♪
心妹的思路常常就是獨辟蹊徑的!這段話用在遊公墓係列,豈不是讓我們在生與死的對照過程中更加珍惜生命啊!
謝謝你的引用,很開拓我~~~
也問好!!
哈哈,哭得儂梨花帶雨啊~~~
石妹,我們在巴黎隻呆了5天,我們家那位腿不好,必須留出時間讓他充分休息,所以沒去多少地方。
主要遊覽點隻是凱旋門-香榭麗舍大道-唐人街-盧浮宮-紅磨坊-聖心教堂-看電視(足球歐洲杯/網球溫布爾登,哈哈)-“老佛爺”-巴黎聖母院-遊塞納河-協和廣場-亞曆山大三世橋-TUILERIES公園-協和廣場-盧浮宮(第二次去)--回旅館睡午覺(!)-19區唐人街-埃菲爾鐵塔-盧浮宮(第三次去)。等等地方。蒙馬特高地是我們住的地方,所以不寫了,但進出無數次~~~
你就這麽“顛三倒四”率性地寫吧,我們也跟著你“顛三倒四”地遊巴黎,嗬嗬。要不你列一個表,在巴黎,你一共去了那些地方,然後我們自己對號入座~~
也問好阿鬆!
謝謝啊!
嘿,小雲,我可是做了一些功課的!!也很驚訝,也充滿想象,當年的小仲馬是如何關起門來猛擊鍵盤(蘸水鵝毛筆?)寫完這個寄托了他深深幽思的故事。。多像我們今天的網蟲嗬嗬
你看日本玩偶的眼睛好像比中國人的更細長~~~
你提醒得好~~~
我從網上找到這張小仲馬的墓,有刻名字,看來是真的。很巧也是葬在蒙馬特~~~
確實,那兒葬著很多名人,尤其是藝術家,他們曾在這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區域內生活和接受磨難,然後選擇在這兒永久地安息。。。
法國我最喜歡的傳奇女歌手EDITH PIAF也長眠在這兒了。。。早期都是肉身下葬的對吧~~~
謝謝杜姐的精彩分享,問好!
竟然還可以在這裏讀到一百多年前的法語原著!
“de longs yeux d’émail comme une Japonaise”,為啥是Japonaise而不是Chinoises呢?因為西方人都覺得中國人的眼睛是細細長長的呀,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