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照片集錦,在這兒: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09&postID=7990
------------------------------------------
(《費德勒的故事:追尋完美》連載之四)
該書自2008年6月份出版後得到了國際各大傳媒的高度評價,就連費德勒的母親也表示,她將把這本書作為他兒子的百科全書來收藏。
--------------------------------------------------------
點擊這兒 連載之三: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09&postID=4115
《愛上網球的小男孩(2)》
施奈德同時還證實,費德勒對待訓練賽完全沒有對待正式比賽時那麽當真。“當重要時刻到來時,他總能抓住機會。”他說。費德勒自己也意識到,他在訓練比賽中的表現並不足以打消所有的疑慮。“當時我其實還是挺認真的,但我就是不喜歡訓練。”費德勒在多年後說道,“我的父母總是讓我‘練得好一點’,但我還是常常缺乏動力。我是一名比賽型選手。”
費德勒還經常無法在賽場上擺脫負麵情緒的控製。“當事情沒有按照他預想的方向發展時,他會罵罵咧咧並且摔拍子。”卡科夫斯基解釋說,“有時候他的行為實在過分,我都不得不出麵幹涉。”
“我不停地詛咒並且隨意摔拍子,”費德勒說,“那確實不好。我的父母感到很尷尬,他們讓我別再那麽做,否則就再也不陪伴我參加賽事了。我不得不冷靜下來,但那是一個極端漫長的過程。我想我是太早就開始追求完美了。”
1993年當費德勒11歲時,他首次贏得了瑞士的全國冠軍——在盧塞恩舉行的瑞士12歲以下室內錦標賽決賽中擊敗了齊烏迪奈利。6個月後,他又在貝利佐納舉行的瑞士12歲以下室外錦標賽決賽中戰勝施奈德而奪冠。這兩項賽事的桂冠對於費德勒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我想,‘哈,我也能贏!’”他說,“我其實能夠做到。”
來自蘇黎世的邁克爾·拉瑪比費德勒小一歲,他仍然記得當時處於成長期的費德勒。“你會很早就發現他是一位天才,但在他那個年齡,很難說一顆新星注定將升起。”拉瑪說道,“他的反手擊球剛開始時有些問題,因為他采用的是單手擊球,而他還不是那麽強壯有力,那就是為什麽他的反拍更多地采用削球。不過,他的正手技術在當時已經相當成型了。”
拉瑪透露,他們之間的競爭是爆炸性的。“有時候確實非常混亂,”他說道,“我們在14歲之前打過五六場比賽,他在賽場上情緒非常外露。我們的能力相差無幾,但他卻總能在關鍵時刻勝我一籌,因為他可以在壓力之下本能地做出正確的反應。也正因為如此,我從未能擊敗過他。”
除了網球之外,費德勒那時候還在俱樂部踢足球。不過,這兩項運動都需要投入大量時間,最終難以調和,因此在他12歲時,他決定放棄足球而專注於網球。盡管他的足球教練同樣認定他很有天賦,但對他而言,這並非是一個艱難的決定。“我也曾經進過幾個球,但我並沒有太多過人之處。”費德勒說,“我們贏得了一些地區性的足球比賽冠軍,但在網球項目上,我已經贏得了一次全國冠軍!”
很顯然,是他的右手而不是雙腳擁有了他偉大的天賦。
費德勒追尋完美的個性也注定讓他選擇網球而放棄足球——並不僅僅在於他是一個個性獨立的人,而且在於足球這種集體項目使費德勒的表現會過於依賴隊友的發揮。作為一名足球運動員,他不僅要麵對自己的缺點,還要麵對隊友的發揮不佳之處。從長遠來看,這完全不適合他的個性,他自己的失誤就足以把他氣得夠戧了。
在度過了9歲生日後,費德勒有時會在老男孩網球俱樂部接受一位名叫皮特·卡特(Peter Carter)的年輕助理教練的訓練。這個澳大利亞人總讓人們稱呼他為皮特,無論對方是家庭主婦還是銀行總裁。他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做事認真的年輕人,未經梳理的直直的金發總是從他的額頭垂下。他有著一雙大眼睛,聲音相當柔和。1964年他出生於努瑞烏特帕,一個位於澳大利亞南部巴羅薩山穀中擁有40家葡萄酒生產商的小城。作為澳大利亞體育學院的一員,他成為了一名職業網球選手,但卻連二流球員都算不上,隻取得過第173位的職業最高排名。
1984年,卡特在瑞士參加衛星係列賽,這是一種職業巡回賽中級別最低的賽事,但即便如此他也沒能取得什麽成功。不過,他在瑞士的逗留卻還是改淞慫?拿?耍?夏瀉⒕怵植墾?仕?欠裨糕參加他們全國聯賽的B組俱樂部賽事,他同意了,很快他就不僅為球隊比賽,而且還成為了俱樂部的教練。到20世紀90年代初時,他在俱樂部的ぷ量被不斷加碼?br />
老男孩俱樂部在1993年提供給他一份全職教練的職位,以便為少年網球選手建立一個訓練計劃。卡特接受了這份工作,開始訓練包括12歲的費德勒在內的一群孩子。“皮特不僅是羅傑理想的教練,而且還是他的好朋友。”塞普利·卡科夫斯基回憶說,“他也是一位很好的技術指導和心理輔導者。”
“當我第一次看到他時,”卡特曾經這麽評價費德勒這位未來的世界第一,“他幾乎從不來到網前。他的天賦是顯而易見的,即便在很小的時候,他已經能用球拍多樣化地處理來球。他性格非常活躍,尤其希望獲得樂趣。”他分析說,費德勒的打法發乎自然,在任何方麵都非常協調。“他的球感特別好,他的正手總是很棒。”卡特說,“他學起新東西來總是令人吃驚地快速和輕鬆,包括那些他在電視上看過的鮑裏斯·貝克爾或是皮特·桑普拉斯的技術動作,他總是在進步。”
當費德勒13歲時,他已經身陷自己的夢想而無法自拔——他想成為瑞士的頭號球員,然後再進入世界前100位的排名。他的水準和排名足以令他參加國際青少年組的賽事,在此期間,他已經不再是鮑裏斯·貝克爾的球迷,轉而成為貝克爾的瑞典對手斯蒂芬·埃德博格的狂熱追隨者。
將費德勒送去位於埃庫布朗的瑞士國家網球中心的想法是在1994和1995年間的那個冬天產生的,他的父母對於皮特·卡特的工作以及提供的訓練條件都感到滿意,但國家網球中心的“網球培養”計劃是由瑞士網球協會資助的,這從經濟花銷的角度來說對費德勒一家很有吸引力。
8個男孩和4個女孩在日內瓦湖畔的國家網球中心接受資深教練員的訓練,學生們可以選擇是否住在當地人家中,並且可以繼續在公立學校的學業,但某些課程可以免修。這項計劃的重要人物之一是皮埃爾·帕加尼尼(Pierre Paganini),和皮特·卡特一樣,他將在費德勒今後的網球生涯中充當關鍵角色。作為一位前十項全能運動員和接受過大學教育的體育教師,帕加尼尼是埃庫布朗的體能教練與行政主管。
Pierre Paganini
Pierre Paganini
當費德勒的父母詢問他是否有興趣去埃庫布朗時,他起初拒絕了。事後,他們更加震驚地從一本網球雜誌中讀到他們的兒子打算至少先從學校畢業的想法。1995年3月,費德勒作為15位候選人之一來到日內瓦湖參加入學測試,內容包括12分鍾跑、一項耐力測試、網球技術展示以及一場測試賽。費德勒很快就令皮埃爾·帕加尼尼和國家隊教練克裏斯托弗·福萊伊斯(Christophe Freyss)相信,他完全有資格入選。當他還在埃庫布朗時,他們就提前通知他通過了測試。
(點擊看下一篇: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09&postID=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