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MARTINI

希望感動別人就先感動自己
個人資料
DUMARTINI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費德勒成長故事:愛上網球的男孩(1)

(2009-09-04 09:47:07) 下一個


(費德勒的成長故事:追尋完美   連載之三)

該書自2008年6月份出版後得到了國際各大傳媒的高度評價,就連費德勒的母親也表示,她將把這本書作為他兒子的百科全書來收藏。


----------------------------------------------------------




點擊上一集,連載之二:














球。。。



球!!!




《愛上網球的男孩(1)》



羅傑·費德勒的第一位偶像是鮑裏斯·貝克爾,當貝克爾在1985年贏得他的首個溫布爾登公開賽桂冠並且令德國為這曆史性的勝利而陷入集體癲狂時,費德勒還隻是個4歲的孩子。貝克爾1988和1990年兩度在溫布爾登決賽中輸給了斯蒂芬·埃德博格,羅傑為此哭得很傷心。他能夠在電視機前連續看上幾個小時。他的媽媽對他能夠記住眾多細節深感吃驚。



“網球是我最喜愛的體育項目。”羅傑·費德勒回憶當年時說,“比賽總是那樣激動人心,我也總能夠掌控輸贏。”進入學校後,他很快就成為他這個年齡組中的佼佼者,並且被允許在巴塞爾及其周邊地區那些網球俱樂部中參加每周三次的特殊訓練課。正是在這些特殊訓練課中他遇到了馬可·齊烏迪奈利(Marco Chiudinelli)——比他小一個月並且同樣來自慕亨斯坦的少年。兩人成為了好朋友,並且在網球場外一起打發了不少時間。

在訓練之後,這兩個男孩會用他們的網球拍玩回力球,有時候也一起玩乒乓球和足球,他們的父母則一起慢跑和騎自行車。盡管兩個孩子在不同的俱樂部打球——費德勒在訓練條件比汽巴公司網球俱樂部更好的老男孩網球俱樂部,而齊烏迪奈利則在巴塞爾草地網球俱樂部。當一家地區級的最高級別網球團體成立時,同為8歲大的羅傑和馬可都成為了會員。




“我們訓練時總是很吵鬧。”齊烏迪奈利回憶道,“講話的時間比訓練的時間還要多。訓練對我們來說似乎並不重要,我們隻是想尋一番開心而已;我們搗了不少次亂,我們中的一個人經常被趕出訓練場。”

費德勒和齊烏迪奈利很快就成為團隊中的害群之馬,他們的父母憤怒地發現,兩個孩子中的一個經常因為違紀而被罰坐在場邊,眼巴巴地觀看完後半節的訓練課。

“羅傑幾乎在訓練中輸給過所有的人。”齊烏迪奈利說,“他是我唯一打敗過的家夥,但我們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當我們來真格的時候,他可以就像輕輕按下一個開關那樣立刻成為一個完全不同的人,我非常欣賞他這一點。我可以在訓練中把他扁得很慘,但當第二天我們打正式比賽時,他就可以橫掃我。在那個時候,他就已經是一位真正的競爭者了。”



這兩個8歲的孩子第一次在正式比賽中相遇,是在阿萊什海姆的“兒童杯賽”上。“那時候我們隻打那種9局的長盤比賽。”齊烏迪奈利回憶說,“我的開局很糟糕,我以2比5落後並且開始痛哭。那個時候,我們這些孩子即便在比賽中也經常會哭出來的。當我們換場地時,羅傑來到我身邊試著安慰我,他對我說事情會好起來的,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我不僅追到了7比6領先,而且我發現我已經掌握了比賽的主動權。然後他就開始大哭起來,我又跑過去鼓勵他,他才感覺好受一些。那是我唯一一次打敗他。”



費德勒當時的教練是阿道夫·卡科夫斯基(Adolf Kacovsky),他來自老男孩網球俱樂部,人們都叫他“塞普利”。1969年他取道突尼斯來到了巴塞爾,並且在1996年之前都是俱樂部的頭牌職業球員。

“我立即就意識到這個小家夥是個絕頂天才。”卡科夫斯基評價費德勒說,“他簡直就是手握著球拍降臨到了人間。”費德勒一開始隻接受集體訓練,但很快他就得到了一對一的特別關照。“俱樂部和我都很快注意到他天賦驚人。”卡科夫斯基說,“我們開始為他開設部分由俱樂部資助的私人訓練課。羅傑學得非常快,當你教他什麽新東西時,他試個三四下就掌握了,而其他孩子卻往往需要幾周時間。”



這個明星學生不僅天賦十足、熱愛網球,而且還有著勃勃野心。卡科夫斯基回憶說,費德勒總說他想成為世界上最好的網球選手。“人們總是一笑而過,我也是。”他說,“我想他可能會成為瑞士或歐洲最好的球員,但不可能成為世界第一。但他就是會有這種想法,並且為之而付出努力。”




然而,費德勒的俱樂部比賽生涯卻以一場慘敗拉開了序幕。在他8歲年齡組的首個賽事中,他以0比6和0比6輸掉了首場比賽。盡管他事後自認為打得並不是那麽糟糕,和往常一樣,費德勒輸球後又哭了。

“他的對手比他強壯得多。”卡科夫斯基說,“這畢竟是他的第一場比賽,他在比賽的關鍵時刻非常


費德勒不斷地找各種人和他練球,如果實在找不到人,他就連續幾小時地對著牆擊球。在他11歲時,瑞士網球雜誌《高壓扣球》(Smash)第一次對他產生了興趣。當他1992年10月在巴塞爾少年杯賽——競技網球的入門賽事中打入半決賽後,該雜誌刊登了一篇有關少年費德勒的小豆腐塊文章。盡管費德勒提高得很快,但他仍然遭受了很多場痛苦難堪的失利。日後成為頂尖女子球員的帕蒂·施奈德(Patty Schnyder)的弟弟達尼·施奈德,成為他主要的對手和他青少年網球生涯中的最大苦主。“我嚐試了所有的方法,但結果卻沒什麽不同,”費德勒回憶道,“我總是輸,而且輸得毫無指望。”

年長費德勒6個月的施奈德說,“頭9場比賽裏我贏了8場,但後8場比賽我全部輸掉了。羅傑總是打得充滿進攻性,而我的風格基本上是將球回到對方的場地就行。一開始他怎麽打都不對勁兒,他的賭博式打法無法奏效,那可能也就是我總能贏球的原因。但突然之間,他的回球全部都能夠落在界內。”



“我對羅傑突然間衝上巔峰感到吃驚。”最終放棄了網球轉而專注於學業的施奈德說,“每個人都會留意到,他十一二歲時就有著漂亮的擊球動作,但我從未想過他最終會成為世界第一。他的成就無疑偉大——但對我來說,他並不是偶像、世界級球星或超級英雄。無論我們什麽時候見麵,他都還是那個我們初次相識時同樣品性的家夥。”



本書翻譯張奔鬥與費德勒在上海合影



(連載之五---小羅傑的鄉愁   點擊: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09&postID=5687



(連載之四---點擊下一頁: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09&postID=4794


DUMARTINI編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DUNARTIN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小分隊員的評論:

小分周末沒踢球嗬?

俺很被這些卓越人士的傳記所吸引,不論哪個行業。。。
小分隊員 回複 悄悄話 多謝杜姐好文,長知識了!
DUNARTINI 回複 悄悄話 那麽就補在這兒~

引子:沒有人料到是他

(這段應該在序言的後麵,為啥小說網有刪節,查了一下,刪節還不少~謝謝手機。很生動很有意思的一段,關於16歲的貝克爾,喜歡這位體育記者!----編者



俗話說“三歲看老”,這對於網球來說也許比其他任何運動項目都更合適。世界各地那些數量龐大的充滿野心和天賦的少年球員們,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到達網壇的巔峰,但那些真正的冠軍總是在很早的年紀就已經能令周圍人相形失色。

就好像,我永遠也忘不了1984年溫布爾登公開賽上的那一天,我的德國同行克勞斯-皮特8226;維特(Klaus-Peter Witt)——人們都叫他“KP”——衝向我、抓住我並且將我拖出嘈雜的新聞中心。“我們找到他了!我們找到他了!”他大喊著:“紅色炸彈終於來了!”

KP領著我穿過全英俱樂部東北角的密集人流,來到了第13號球場,那裏似乎正醞釀著一場巨大的騷動;人們踮起腳尖,伸長了脖子往場地裏看。一位紅頭發、藍眼睛的16歲少年正在橫掃美國對手布萊恩8226;威倫博格(Blaine Willenborg),紅頭發當時已經以6比0和6比0領先了,英國記者們瘋狂地查找著上一位在溫布爾登一局不失地拿下勝利的球員資料。不過這個少年讓他們免受這項工作之苦,他在第三盤丟掉了四局。

這個家夥是一個無以倫比的上天賜物,他用他蠻橫冷酷的發球和底線球痛擊著網球,他的名字是鮑裏斯8226;貝克爾(Boris Becker)。說到貝克爾,他曾經的德國教練克勞斯8226;霍夫薩斯(Klaus Hofsaess)說過,“隻要能夠提高他的正手,他願意吃下一隻老鼠。”KP興奮不已。從溫布爾登單打資格賽中殺出的貝克爾,又接著在正選賽第二輪打敗了尼日利亞球員奧迪佐(Odizor)。貝克爾的第三輪比賽在有著“冠軍墳墓”之稱的2號球場舉行,他麵對美國球員比爾8226;斯坎倫(Bill Scanlon),但貝克爾在第四盤比賽中摔倒並扭傷了腳踝。因為嚴重的韌帶拉傷,他被擔架抬出了球場。

當天晚上,KP和我在格羅切斯特酒店的酒吧詢問貝克爾的教練岡特8226;波什(Gunther Bosh),他的孩子怎麽樣了。波什主動把房間鑰匙遞給我們說:“你們還是自己去問他吧!”

我們原以為會看到一位被淘汰後的沮喪年輕人,但貝克爾正躺在床上看電視,對纏在他腿上厚厚的繃帶毫不在意。我們看不出他有任何的抱怨或不快,“看!那是我,那是我!”他興奮地指著電視屏幕上的當天賽事精華節目大喊著。KP和我會意地對視了一眼,我們都明白,如果這個德國人不成功的話,那麽誰還會成功呢?

第二年,貝克爾以17歲的年齡贏得了溫布爾登男單桂冠,成為曆史上贏得這項錦標的年齡最小的球員。

和貝克爾一樣,大多數的偉大球員都似乎像一聲驚雷那樣突然出現在我們麵前......偉大的女子球員通常在更小的年紀就能夠取得突破.......當她才隻有12歲時,辛吉斯就參加了為18歲以下球員設立的法國公開賽青少年組女子賽事,毫不誇張地說,球員、教練、媒體和球迷們排著隊爭相一睹這位天才........當辛吉斯贏得冠軍並且在2號球場接受獎杯和鮮花時,最具聲名的美國網球評論員巴德8226;科林斯(Bud Collins),這位總是穿著鮮豔長褲的《波士頓環球郵報》網球專欄作家,正坐在場邊。“嗨!施道弗,”他隔著很多排觀眾衝著我大喊:“這就是你今後20年的‘長期飯票’啦!”

.......

然而,羅傑8226;費德勒的成長軌跡完全不同。盡管人們較早就了解到了他的天賦,但他從未被看作是未來可能統治這個項目的王者。那些從小就認識他的人中,不少人至今仍驚訝於他的成長與發展。“我從未想過他會成為世界第一,他不是超人,他隻是和其他人一樣的又一位球員而已。”費德勒少年時期的一位主要競爭者達尼8226;施奈德(Dany Schnyder)說道;費德勒的童年夥伴、來自蘇黎世的職業球員邁克爾8226;拉瑪(Michael Lammer)也表示:“當他十五六歲時你會意識到他天賦出眾,但直到他17歲成為青少年組世界第一時,你才會確信他確實具備成為頂尖球員的必備素質。”

沒有人會期待羅傑8226;費德勒能夠變得如此偉大,即便在瑞士也同樣如此。當他剛剛踏入網壇時,他在正成為女子網壇主要力量的辛吉斯所取得成功的映襯下相形失色;而當他成為世界上最好的青少年球員時,小他312天的辛吉斯又正處於事業的巔峰,她在1997年贏得了四大滿貫賽事中的三項桂冠,並且獨占了中央舞台,特別是在瑞士。當瑞士已經擁有了女子現世界第一球星的時候,人們為什麽還要去關注費德勒、一位擁有著天賦以及不確定未來的青少年球員呢?

即便在瑞士,人們也很少將費德勒作為一位未來的世界第一來談論。在一個高山滑雪非常盛行的國度,人們總是對過“高”的期望值心存謹慎。一個新的鮑裏斯8226;貝克爾或是皮特8226;桑普拉斯已經在日內瓦湖和康斯坦斯湖之間冉冉升起的奇特想法,幾乎從未出現過在任何人的頭腦中。然而,這對於年輕球員並不是件壞事。相反,費德勒可以安靜地成長,而不必生活在父母以及公眾巨大期望帶來的壓力之中。

不過,費德勒畢竟還是成長在一個職業網球較具影響力的國家。作為ATP最重要的室內賽事之一,瑞士室內賽的舉辦地就在費德勒位於巴塞爾近郊祖傳的家旁邊散步即可到達的地方。羅傑的母親勒內特(Lynette)曾是這項賽事組織工作積極的參與者,羅傑自己還曾在1994年擔任過賽事的球童,13歲的他當年甚至還和吉米8226;康納斯合過影。另外,瑞士還誕生過岡特哈德以及羅塞特等著名球星。

盡管費德勒並非成長於一個偉大的網球傳統國家,但瑞士也並非網球運動的不毛之地。也正因為如此,費德勒很早就認為,一個瑞士人沒有理由無法登上網球世界的最高海拔。
DUNARTIN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手機123的評論:
讓俺去找一找啊。。

好像還真的是另有一段在翻譯的博客裏?

應該以他的為準,也可能小說網有刪節。

請去搜狐網看全書~
手機123 回複 悄悄話
我發現在序言和第一章之間還有個引子?

是在搜狐上看到的.
DUNARTIN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琴清的評論:
太好了~~

自從當麵近距離見過羅傑,覺得他也是象我們一樣很普通的人,就很想知道他的成長。
好像有很多家長都在培養自己孩子打球什麽的,參照一下並無害處!

我也有了保持這一個紀念的機會~~~

琴清 回複 悄悄話 哈哈!奶粉來坐沙發!飯你們兩個沒商量。杜姐姐早!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