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十幾年前寫的文字,卻沒有保存的習慣,最近剛剛發現。。。
如果不是因為打掃和清理舊物,找到這張泛了黃的舊紙頁,我還差點兒忘了-----
當年初出國門忙著學法語、找工作、安置家庭、為“五鬥米折腰”的經濟困頓期間,敢情還認真的關心過國家大事,寫過這東西來著~~
那一年發生的政事,確實令人難忘!公民投票,給予每人一次的權利:表決是否讚成魁北克省脫離加拿大聯邦政府!!!
我當時是這樣寫的(公民表決後一周,看來仍處在極度悸動的感受階段):
—————————————————————
民族感,熱忱及希望
“ 50 。 57% 反對, 49.43% 讚成,加拿大幸存” ---- 這是一九九五年魁北克省公民表決結果。“幸存“一詞,並非聳人聽聞,這裏,我想向大家介紹的是有關一個國家,民族命運的曆史性投票。 親身經曆這一過程,我對民族感有了新的深刻印象。
我所生活的魁北克省是加拿大第一大省,人口六百萬,百分之八十以上居民以法語為母語。可以認為是北美唯一尚未被勢頭洶湧的美國文化占領的地區。幾百年前從歐洲來此定居的法裔,為能在四麵包圍的英語背景中努力維持自己的民族特征及文化,頑強地用民主的方式鬥爭著。但 1980 , 1995 年兩次決定是否脫離加拿大建立主權國家的公民表決,都未獲半數以上通過。特別是這次投票前,多次民意測驗都顯示讚成獨立派占上風,但結果是隻差五萬張選票而未改寫加拿大曆史,離成功僅一步之遙!
看電視轉播開票經過,心情比當初申請赴加簽證還要緊張。因為兩方麵的人數實在是旗鼓相當,後來是蒙特利爾是英裔和移民集中的地區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統計結束了,萬千人跳躍狂歡的另一側鏡頭下,卻更有萬千人飲悲失聲,真令我唏噓之餘也驚歎不已。。(但選前選後均沒有任何暴力事件發生,公民的素質太令人感歎了!-----編後另注)這次公民投票率為 93% ,是個奇跡,連向來不喜參政的華人社區都全力呼籲,傾家而出。為了所在國家的命運,為了民族更好地生存發展,誰說如今的人對政治一概麻木不仁?更為驚奇的是,不管讚成還是反對,每一社區都從自己民族利益出發,表現出從未有過的統一。例如說英語的意大利和華人社區,反對獨立的投票高達 97% ,每個人都滿懷行使權利的熱情,令人應象深刻。從這裏我看到了強烈的民族意識。
這使我回想起年輕時有過的熱情。靠當時我們所能理解的信念,大家都想為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強盛投進一份光熱。忘記不了三十年前在向明中學主樓一間教室過的夜晚。為了趕抄大字報,十幾個男女同學都不願回家。用課桌中間這麽一隔,教室權當了一夜男女宿舍!不知九十年代的高中生又怎麽看待我們當年的拳拳之心?
也想到了我們的子女,他們學習條件好,幹擾少,比起我們是幸運多了。可是我總覺得他們缺少了些什麽。也許欠缺的正是對社會,對公益的一種勃勃熱情吧!已有多少年沒聽到這方麵的激情宣傳了。我覺得關心社會,弘揚民族自豪感永遠是高尚的主題,應當不受時代或地域限製。讓我們來影響子女吧,給他們樹立誠摯熱情的榜樣。我想,孩子們成為積極,有信念,胸襟寬闊的新一代,這個民族才是真正興旺的。
難得的是我們的熱情並沒有因歲月流逝,時代變遷而消蝕貽盡。初三十班是好樣的,“同學會”建立在三十年後,就是一個最好不過的明證了。兩年來,各種聯誼活動搞得生氣勃勃,熱力甚至輻射到美國,加拿大,澳洲,香港各處,使得海外我們這些人激動異常,恨不得拔腳就回,見見大家,當麵感謝這些有魔力的組織家們、相信正是積極參與的熱情感動了大家吧。我的心願是希望這熱忱之心常在,大家互相鼓勵,一起把餘下的人生道路走得更加有色彩。
謝謝《同窗情》給了我抒發內心感受的機會。
1995 年 11 月 10 日 寫於加拿大魁北克省
----------------------------------------------------
注:1995年11月27日,加拿大總理克雷蒂安向聯邦議會提交一項法案,提請議會承認魁北克省在聯邦內的“特殊地位”。12月11日,加拿大議會通過了該法案,正式承認魁北克省的“特殊地位”。這一舉措是聯邦政府在魁北克問題上做出的偉大的妥協。
----------------------------------------------------
讀著讀著,我都為自己當時的拳拳之心感動了!十幾年過去,滄海一粟?時局的變化雖緩慢卻明顯朝著社會的穩定發展而去,期間有暗潮流動,有人心思變,卻有更多向往安定、美好的人的本能主導,他們才是真正的民意。
1995年至今國內的極大改變不用多說了,可以用天翻地覆來形容,人的精神品貌的變化更不是一言所能盡的,但有一方麵進步是顯而易見:關心國事,弘揚自豪,已如當年自己所期盼。
是很欣慰的改變。
特此。記住曆史。
--------------------------
資料:(來自網絡)是加拿大寬容和接納的多元文化政策,化解了魁北克獨立的念頭?
多元文化政策承認各族裔文化平等,在雙語框架下承認法裔居民的特殊地位,更指明了加拿大文化向統一的加拿大民族文化發展。多元文化政策沒有影響加拿大民族融合的發展,它承認各族裔自身文化的傳統,它們是因地域、語言、人種、生活方式等等經由長期的曆史積澱而保存下來的東西,因而不會輕易地發生變化。但是,當生活在一個新的環境之中,各族裔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經過數代人甚至更長的時間的變遷,它們必然要適應新的生存環境,包括它們相互之間的適應。
加拿大政府推行多元文化政策是一種曆史的選擇,多元文化政策在尊重各族裔文化平等的同時,促進了本國民族文化協調發展。長期以來,法裔加拿大人希望維護本族裔的傳統和特征,並不追求融合,因此,法裔聚居的魁北克省分離問題向追求民族特征的加拿大人民和聯邦政府提出嚴峻的挑戰。
多元文化政策在尊重各民族之間的差異的前提下,有效地緩和了英裔和法裔居民的矛盾,將魁北克留在聯邦內,保證了國家統一。多元文化的形成過程,既造就了加拿大文化的豐富多樣性,也產生了不同文化間的矛盾和衝突。20世紀60年代,隨著魁北克獨特性的消失和民族主義的高漲,魁北克走上了試圖脫離聯邦的道路。。。
-----------------------
老年壇的留言:
• 謝謝介紹,還不知道這段曆史 -八六- ♀ (87 bytes) (13 reads) 7/17/09 |
• 是這樣。很緊張。 -DUMARTINI- ♀ (100 bytes) (16 reads) 7/17/09 |
• 經曆過是人生的一個難忘的見證 -八六- ♀ (31 bytes) (11 reads) 7/17/09 |
• 估計不會形成問題吧。尤其眼下經濟不好~ -DUMARTINI- ♀ (0 bytes) (5 reads) 7/17/09 |
• 好文!我的心願是希望這熱忱之心常在,大家互相鼓勵, -五味七色- ♀ (56 bytes) (14 reads) 7/17/09 |
• 回複:好文!我的心願是希望這熱忱之心常在,大家互相鼓勵, -DUMARTINI- ♀ (54 bytes) (10 reads) 7/17/09 |
• 謝謝介紹!杜馬君是向明中學的啊,以前我每天上下班要經過的。 -費嘉- ♂ (0 bytes) (7 reads) 7/17/09 |
• 原來費嘉來自上海啊?還不知道。握握手! -DUMARTINI- ♀ (26 bytes) (10 reads) 7/17/09 |
• 我是小字輩,讀大姐的文章,知道我們在讀書時,您已經工作了呢!祝周 -費嘉- ♂ (0 bytes) (7 reads) 7/17/09 |
• 謝謝,俺還清楚地記得這事。不過不知道你是否理解這一點 -龍坡居士- ♂ (56 bytes) (39 reads) 7/17/09 |
• 不知道你是否理解這一點:自己的命運自己做主? -DUMARTINI- ♀ (63 bytes) (30 reads) 7/17/09 |
• 回複:不知道你是否理解這一點:自己的命運自己做主? -龍坡居士- ♂ (28 bytes) (22 reads) 7/17/09 |
• 周末愉快!別吃太多,變成綠人啊! -DUMARTINI- ♀ (0 bytes) (4 reads) 7/17/09 |
• 記得那天,那麵大國旗 (圖) -study- ♀ (168 bytes) (26 reads) 7/17/09 |
• 是,全國的孩子都寫信來這兒學校,寄禮物,畫畫等等 -DUMARTINI- ♀ (16 bytes) (7 reads) 7/17/09 |
• 那時,我住在加拿大西部,從另一角度見證過這一刻。 -滿天花- ♂ (24 bytes) (22 reads) 7/17/09 |
• 但中國並非聯邦製。這要從加拿大曆史談起了~ -DUMARTINI- ♀ (0 bytes) (4 reads) 7/17/09 |
• 我到了魁北克後,想法變了。 -cultuslake- ♂ (527 bytes) (55 reads) 7/17/09 |
• 不同民族,確實差別很大,連思維方式都不同。 -DUMARTINI- ♀ (177 bytes) (22 reads) 7/17/09 |
• 聽說那時候的總理克雷蒂安說了一句名言: -小人書- ♂ (56 bytes) (29 reads) 7/17/09 |
• 他很聰明智商極高,但這句是不是有邏輯問題 -DUMARTINI- ♀ (118 bytes) (0 reads) 7/20/09 |
• 杜姐還是激情奔放啊。:)。 -A-mao- ♂ (82 bytes) (9 reads) 7/18/09 |
• 頂你A-毛校長!也是當時的聯想之一 -DUMARTINI- ♀ (0 bytes) (0 reads) 7/20/09 |
• 一國之內局部地區的民眾或族群拒絕使用本國通用的語言是自討苦吃,解 -田園樂- ♂ (0 bytes) (9 reads) 7/18/09 |
• 知者為知者,不知為不知,是智也! -DUMARTINI- ♀ (0 bytes) (6 reads) 7/20/09 |
那一年發生的政事,確實令人難忘!
最近剛剛發現了自己十幾年前寫的文字,要不是因為打掃和清理舊物找到這張泛黃的舊紙頁,我還差點兒忘了:當年初出國門忙著學法語、找工作、安置家庭、為“五鬥米折腰”的經濟困頓時期,還真關心過國家大事。
不過那年發生的政事,也確實令人難忘!文章寫於1995年11月10日,當年中學的同學們為了聯誼,決定創辦一份叫做《同窗情》的刊物。接到征求稿件的信件後,我立即提筆寫道:“加拿大幸存了!這並非聳人聽聞,我想在這兒向大家介紹一個決定國家命運的曆史性投票---95公投。這一次 親身的經曆使我對民族感有了新的深刻印象。”試想全省每個公民都有權投票表決是否讚成魁北克脫離加拿大聯邦政府,自己的那一票也如此舉足輕重,想必當時正處在極度感受的階段。
記得那天看電視轉播開票經過,心情真比申請赴加簽證還要緊張。因為兩方麵的人數實在是旗鼓相當,最後是蒙特利爾英裔和移民集中的地區起了決定性作用。統計結束了,萬千人跳躍狂歡的另一側鏡頭下,卻更有萬千人飲悲失聲,真是令我唏噓之餘也驚歎不已;選前選後均沒有任何暴力事件發生,公民的素質更令人感歎!這次公民投票出席率為 93% ,是奇跡,原來不喜參政的華人社區也全力呼籲,傾家而出。為了所在國家的命運,為了民族更好地生存發展,誰說如今的人對政治一概麻木不仁?更為驚奇的是,不管讚成還是反對,每一社區都從自己民族利益出發,表現出從未有過的統一。例如說英語的意大利和華人社區,反對獨立的投票高達 97% ,那種行使權利的認真勁兒令人印象深刻。
從這裏我看到了強烈的民族意識,也使我回想起年輕時有過的熱情。憑當時我們所能理解的信念,大家都想為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強盛投進一份光熱。忘記不了三十年前在向明中學主樓一間教室過的夜晚。為了趕抄大字報,十幾個男女同學都不願回家。用課桌中間這麽一隔,教室權當了一夜男女宿舍!不知九十年代的高中生又怎麽看待我們當年的熱誠?也想到了我們的子女,學習條件好,幹擾少,比起我們是幸運多了。可是總覺得他們欠缺了些什麽。也許缺的正是對社會、對公益的一種勃勃熱情吧!當時很少聽到有這方麵的激情宣傳。我覺得關心社會,弘揚民族自豪感永遠是高尚的主題,應當不受時代或地域限製的。我覺得當孩子們成為積極、有信念、胸襟寬闊的新一代,這個民族才是真正興旺的。在文章結尾我曾說:“難得的是我們的熱情並沒有因歲月流逝、時代變遷而消蝕貽盡。希望這熱忱之心常在,大家互相鼓勵,一起把餘下的人生道路走得更加有色彩。”
讀著讀著,我被自己當時的拳拳之心感動了!十幾年過去,滄海一粟?時局的變化雖緩慢卻明顯朝著社會的穩定方向而去,期間有暗潮流動,也有人心思變,卻有更多向往安定、美好的人的本能主導,他們才是真正的民意。至於國內經濟領域的改變不必多說,可以用天翻地覆來形容,人的精神品貌的變化更不是一言能盡,但有一方麵的進步顯而易見:大家更關心國事、弘揚自豪了!近年發生的幾個重要事件都是明證,如當年自己所期盼,這真是令人欣慰的改變!
特此,重記這一段曆史。
蘇珊你真好看哦~~
美麗遼闊,多元文化,善良寬容。。。真是高度歸納了這兒的特點!
雖則不是十全十美,就象任何國家一樣都有各自的問題,在探討解決中或永遠不能解決----比如年輕人用毒品((卻是讓我們生存的比較少汙染的一大塊地方,有必要繼續保持她的幹淨。
謝謝你蘇珊的感受!
謝謝你幫我糾正這個明顯的錯!
是1995年而不是2005年。因為此文章我寫於1995年,為證明公民表決後沒過幾天政府就有希望修改政策的意願,(PM克裏蒂安在這方麵功不可沒,可惜魁北克有一半以上人不愛他!我愛克裏蒂安,甚至在進入加拿大之前~~)所以我特地加上了這個說明。。。
被你發現日期上的筆誤,說明你看得真是認真!評你為最佳讀者~
謝謝啦。立即改正!
但是下麵你說的我又看不懂了:
2003年12月12日 – 2006年2月6日 加拿大總理是保羅。馬丁
2003年12月12日 – 2006年2月6日 加拿大總理是讓。克裏蒂安
P.MARTIN 那個對,(沒查)
Jean Chrétien 那個嘛。。。嗯嗯
應該是1993到2003?
握手老鄉!謝謝你喜歡這兒。
不過你下麵的備注好像不是很對
注:2005年11月27日,加拿大總理雷蒂安向聯邦議會提交一項法案,提請議會承認魁北克省在聯邦內的“特殊地位”。12月11日,加拿大議會通過了該法案,正式承認魁北克省的“特殊地位”。這一舉措是聯邦政府在魁北克問題上做出的偉大的妥協。
2003年12月12日 – 2006年2月6日 加拿大總理是保羅。馬丁
2003年12月12日 – 2006年2月6日 加拿大總理是讓。克裏蒂安
所以清晰法案的通過時間應該是1995而不是2005
哇開法語啦,不錯呀老兄!
這兒用動詞原形 imagineR ?
“VIVE LE QUEBEC LIBRE!”當年戴高樂跑到魁北克城頭吆喝這一句的時候,曾引發了大地震~~~
俺忙碌一天,好容易安定下來~
再次謝謝朋友們誠意來此地討論。
總之魁省在加拿大,法語在加拿大,將永遠都是話題,除非有奇跡發生,永遠沒有十全十美的辦法讓所有人滿意~換政府換執政黨,左左右右拐拐彎,然後條條大路通羅馬?
俺早就認了,這些現實問題。。。努力適應,發揮潛質就是,既然這是除了當年淮北農村以外,張開雙臂熱情迎接過我的第二塊土地,俺就一定有本事生存下來。
當初聽見法文就討厭,現在竟然滾瓜爛熟,連做夢都用法語做,真想不到!
全家都喜歡這多種民族和文化融合的國家~
Luckily, I moved to Montreal after a year, and fill much better. It is not easy that the Quebec Government is still able to keep the population of Francophone,bill 101? I like French but it is hard to manipulate it properly.Now I am in USA, the best thing is that I got rid of French.
加拿大那種地緣政治環境,獨立不獨立也無所謂了。政治經濟文化上都是個小國,本來就小,再小點兒也一樣啊。哈哈哈哈哈。
那是俺十幾年前的寫的。
翻箱倒櫃找了出來,是個曆史記錄
好吧,請來這兒過周末!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07&postID=22718
這種權力是不容易得到的。美國的獨立戰爭,東帝汶的基督徒和科索沃的穆斯林曾遭遇的屠戮很能說明問題。
1995年魁北克獨立公投很多外省人來到魁北克打出橫幅,請求保持一個海岸到海岸的加拿大,樓主“從這裏我看到了強烈的民族意識”。我卻相反,我看到的是人們對狹隘民族主義的反對。
許多大公司從蒙特利爾搬到了多倫多,所以才有了多倫多迅速增長、遠遠超過蒙特利爾的70和80年代。
至於魁北克向聯邦政府交多少稅、從聯邦政府得到多少錢,都是公開資料。幾年前我查過,數據驚人。現在不知,但今年安省首次需要聯邦政府資助也是事實。
那時,加拿大政府說: 不論投票結果如何,都不準許獨立.
(我當時讀到了這個報道.)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魁北克每年從聯邦政府拿好多好多錢。”--
那是說安省吧!哈。咱們分別被當地媒體洗腦了~~
如果事情真這麽簡單(如果魁省隻是個需要政府資助的邊遠省份) 聯邦政府當初也不會費盡全力,花很多錢(聯邦自由黨下台同那次賄賂醜聞有直接關係!)用各種招數,希望留住魁省了。
這個事實不是媒體炒的,而是學校裏親眼見到的~~~
再補充一下。
這“自從鬧獨立”幾個字,很簡單的幾個字,可以縱觀好幾十年哪,更有幾百年的曆史為背景的,對嗎?
其實離開魁北克去英語省,和離加拿大去了美國。。。是很多人的個人選擇,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人就是象我們中國來的獨立移民那樣的新移民及其後代,是因為魁省獨立的緣故嗎?否。完全是出於經濟和其他個人利益的考慮,無可指責,但在政治家和媒體的筆下,自然就是魁獨的過錯了。
隻是一介草民十幾年來生活在此得出的感想,沒考證過。。。
當然希望國家安定進步發展繁榮,自己和全家畢竟是衝著加拿大來的~
嗯,經曆過的人,才有更深的感觸,
特別要謝謝你的評價!
很巧,我小時候有同你的ID一樣的外號!(眼睛像貓咪。)啊哈
剛去參觀了mm的工藝手法,驚豔!!
土耳其也有民族問題吧,土裔在德國的狀況,很有人談到~
你好小老鄉!~~
記得我剛來幾天就參加了省慶活動,剛好是米奇湖事件引起民眾憤怒的那一年,哇,簡直不得了的遊行,幾十萬人肯定有那成千上萬麵藍白旗,口號聲...
警察非常緊張,出動許多人車,(很新鮮感,我拍照了,)結果,一點兒沒暴力發生,奇怪。
這是個很和平的民族,盡管有點兒懶,有點兒啤酒,有點兒抽煙,但不喜暴力。事情就好辦。
但我們全家都很喜歡這個很特殊的魁北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