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47)
2008 (100)
2009 (141)
2010 (139)
2011 (210)
2012 (172)
鏈接: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04&postID=40622
-------------------------------
倡導恢複高考第一人查全性院士現身
《高考·1977》以農場主任“老遲”在廣播中宣布考取大學的知青名單作為終結,這個意味深長的結尾昨天被搬到了首映禮的現場。
影片中“老遲”的扮演者孫海英用“老遲”的口氣現場廣播道:“今年我們三分場的同誌們考得不錯,值得表揚,下麵我把錄取名單報一下,報到名字的同誌上來跟大家見個麵。任仲倫,上海師範大學中文係;熊曉鴿,湖南大學英語係;康寧,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係;徐子望,複旦大學經濟係……”被報到名字的都是現實生活中曾經參加過影片《高考·1977》所描述的那幾場世紀大考的知識青年。
當年倡導恢複高考的第一人查全性院士出現在舞台上,上影集團總裁任仲倫代表現場當年參加高考的知識青年說道:“我們的電影裏有句台詞‘恢複高考比高考本身要偉大很多’, 恢複高考是恢複對知識的尊重,對人性的尊重;也許很多人沒有我們這樣幸運,進入了大學校門,但是請允許我代表所有從那個年代裏走過來的人表達我們的一份謝意。查老,謝謝您。”話還沒說完,現場所有77屆、78屆的考生都已熱淚盈眶,並且集體向查老鞠躬表達謝意,現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高考·1977》試映以來好評不斷。然而,這部主旋律色彩濃鬱的電影如何走入市場,依然為媒體所擔憂。
昨日,當記者們把這個問題拋給導演江海洋時,坐在一旁的“老遲”孫海英激動了起來:“為什麽要擔心票房?這麽好的一部電影,那些有品質、心裏有熱情的觀眾都會去看。”孫海英說,上海已經很多年沒有出過好電影了,“現在,《高考·1977》是我至今為止看到的唯一一部讓我心裏感動的電影。”他繼續說道,“美國人的大片票房有幾十億美金,我們中國的電影呢?所以,我們的電影工作者應該靜下心來完成優秀的現實主義電影,要全世界都看到中國電影,那才是中國電影工作者最大的驕傲。”
作為導演,江海洋則回應道:“《高考·1977》的票房一定會好,因為這樣的戲太少。現在有一種誤區,覺得主旋律的戲一定不好看,其實凡是看過的人,都說這部戲不錯。我覺得,有時候社會有種偏見,覺得沒有周潤發、劉德華這樣的大明星,戲就不成戲了。但周潤發能演老遲嗎?周傑倫能演知青嗎?造成這樣的局麵,不能怪觀眾,某種意義上是我們的炒作造成的。在經濟社會,作品應該吸引眼球,但我想我們也要有作品撫慰心靈。我們想要嚐試一下,撫慰心靈的東西能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能不能出好的經濟效益。”
影片的導演、編劇江海洋就是最早那批參加高考的人。參加完一圈巡回展映之後,他最痛心的一點,就是現在很多的80後、90後已經不知道那段曆史了。“喪失記憶是一個國家最悲愴的事情,我不是反對惡搞,不是反對大片,但是如果一個市場上有90%的商業片的話,能不能留出10%是留給這些喚醒記憶、回味曆史、撫慰心靈的作品!我有句話雖然說出來會得罪人,但是我很想說,如果這個電影賣得不好,這不是我們這部電影的悲哀———而是整個市場的悲哀。”
讓江海洋欣慰的是,在幾所大學放映的時候,80後、90後都有著強烈的感情反應。在北大放映時,因為學生的要求,又加放了一場。北大的放映員表示,這是北大20年沒有的情景。在全國巡回展映時,很多中年觀眾看完影片都講起了自己當年趕考的感人經曆,有生愣愣把自己的腳砸骨折換回20天病假複習時間的,有手抄複習資料寄給鄉下的姐妹的。江海洋在首映式上講到這些時,在片中飾演知青的王學兵等幾個年輕演員都開始偷偷抹眼淚。
首映式上的煽情氣氛因為孫海英一番發言而變了一點,他用激情的語調采取了“炮轟”的姿態:“那些大片,賺3個億2個億有什麽用!這幾年來,《高考1977》是我至今唯一感動的電影!”
(網絡資源)
哦,謝謝推薦,查教授兒子的作品我是經常去翻看的。早已存在收藏夾了。。
77級和以後幾屆老學生能時來運轉有今天,是不是都知道查的倡議呢?
小林來過了!
代表全家,謝謝你的祝福
一點花邊新聞: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photography&MsgID=515575
問候DUMARTINI姐,祝你和你的家人周末快樂。
又見娓娓mm
周末愉快啊!
明早要參加一個講座,很早就出門。今天不打算熬夜了。。祝晚安!
好,稱呼上就隨杜姐意。周末愉快~ :))
你好福氣哦!
讓我試試。。。
嗬嗬
還是杜馬好哇
都說我姓杜的!
謝謝娓娓挪步去了我們初中同學會的博客!
咦怎麽一來就成了德州呢。哎,要修改。。。
我最近忙,準備到日本,香港,中國FB去。
謝斯眉姐,又給你改稱呼了,這個更好 :))
去看了,以後有空會去再看,滿有意思呢~~
俺現在在加州哦~ 嘻嘻
http://i.cn.yahoo.com/07900908124/blog/p_155/?n=28500
我把你的珍貴留言轉給我們同窗情的博客了(鏈接如下)
謝謝你如此誠摯真實的感觸!應該是這樣的,一般來說,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回來看看杜姐,原來這裏藏著如此精彩的一大篇回複。謝謝杜姐分享!今天才明白為何大家都叫你斯姐~~ 好聽的名字 :)) 我也要改口了,斯姐更像我心裏的你哦~~ :))
細細閱讀了。馮公子說的極好,這是一個過來人的人生見識和經驗。當年的我們真可謂: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好在新時代開啟時,我們都算得是那個時代的幸運兒,早起的大雁有著美好裏程碑。
斯姐文尾相問:“你想繼續朝前走嗎”?這個問題是擺在我們人生裏每一個時辰的命題,正是這對自身潛台詞式的詢問,使我們有著每一個時期不相同的美麗追求。
再次謝謝斯姐轉來的好介紹和你們同學間的誠懇對話。
凜子,我正在等國內幫我帶碟片出來。5月初。。。
這兒(tudou網)有宋祖英唱的主題曲。你看這鏈接有用嗎?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1UjPnkHObAo/
問好啦
謝謝介紹。
娓娓也問你好!
也許說多了77級已經沒新鮮感了,但是從個人成長角度看,絕對值得一提~
下麵是我初中同學寫的電影觀後感。還有我在他文章後麵的留言。。
電影“高考1977”隨想
馮濟民
電影“高考1977”一上映便好評不斷。清明休假,蒙好友送票得以先睹為快。說實話,看的時候我幾次熱淚盈眶。董班長是1977高考的親曆者,至今仍保留著當年的準考證和錄取通知書。他對我說,這部電影自己是想看又不敢看,生怕因激動而引發眼壓升高。起先對此有所不解,但看完電影我完全理解了他的這種心情。
由於種種原因,我沒有參加1977高考。但因我也經曆了那個年代,有著與電影中人物頗為相似的磨難和心路曆程,看完電影,心情久久難以平靜。走出放映大廳,見影院的觀眾休息處設有專門的留言處,已貼有不少觀眾的留言。我本也準備寫上幾句,但拿起筆卻又放下了。心想,影片勾起的思緒又豈是短短的幾句感言所能說清的。回家後,影片中的場景和人物的遭遇仍縈繞腦際,聯想與沉思促使我打開電腦,寫下自己的隨想。
正如影片中知青陳瓊的父親、那位戴了幾十年莫須有“曆史反革命”帽子的中學數學教師陳甫德所說,恢複高考的意義遠遠大於高考本身。1977年的高考結束了長達11年的愚昧無知,讓知識重新得到尊重,給無數被打入另冊的年輕人提供了改變命運的機遇。影片中,當在遙遠的黑龍江農場戰天鬥地了七、八年的知青得知恢複高考的“小道消息”時的激動,重現了曆史的真實;他們為爭取參加高考所做出的努力和抗爭,體現了對改變自己命運的渴望和追求。當年的我們又何嚐不是這樣?“文革”剝奪了我們上大學繼續深造的機會,接受“再教育”耽誤了我們整整十年。但我們盡管長期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對知識的追求卻從未放棄,並相信總有一天知識會改變自己的命運。恢複高考就是恢複曆史,就是讓我們得到重新走進課堂的機會並得以重鑄自己的人生。我的同學和親友中有不少人就是通過高考上了大學,重新確定了自己人生的座標。因恢複高考而興起的讀書熱如火如荼,更多的人走進了業餘大學、電視大學、夜大學、函授大學和自學考試的考場。自己當年就是通過參加自學考試而取得了大專文憑。通過兩年多邊工作、邊自學的苦讀,才得以參加在複旦大學相輝堂舉行的畢業典禮。曆曆往事,記憶猶新。記得那時我所工作的碼頭裝卸區共有二十多人參加自學考試,但最後通過全部考試畢業的卻隻有三、四人。我13門課程全部都是一次考試通過,最高一門政治經濟學考分為88分,最難的一門大學語文也考得了80分。此外,我還堅持聽了兩年多俄語廣播講座,並最終以98分的考試成績取得了華東師範大學頒發的結業證書。這也在相隔近二十年後驗證了在向明中學11年的學習所打下的紮實基礎。
我永遠記得當年做碼頭裝卸工在船艙裏幹活時,一個72屆的青年工人對我說的話。他說,你們市重點向明中學的高中生有什麽用,還不是和我們一樣在船艙裏賣苦力?當時我無言以答。但曆史已經證明就是不一樣!他們中許多人後來隻是在裝卸隊裏幹了一輩子裝卸工,如今大多已下崗或提前退休;但我們卻因有了大學文憑而得到了許多機會,經曆了豐富且有意義的人生。當我參加編寫的一本本書籍出版時,當我參與籌備的國際會議和博覽會順利召開並取得圓滿成功時,當我參與籌建中國航海博物館時,當我到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考察時,當我獲得上海市振興中華讀書活動評選的“讀書成才獎”時,我常會想起當年船艙裏的那段問話,不禁感慨萬千。如今雖已退休,但六十歲隻是人生“第二春”剛剛開始,如願發揮餘熱仍有著許多機遇可供選擇。我想,這一切都是知識給予的,也驗證了一句名言:知識就是力量!
記得施卓吾同學曾對我說過,曆史總是要恢複應有的本來麵貌的。“文革”可以剝奪我們上大學的機會,但一旦恢複高考,我們就都上了大學;即使因所謂的“出身”、“成份”被打入另冊,或因種種原因沒能上大學,也不能阻止我們的子女後來上大學,他們還是圓了我們的夢。想想也真是這樣。我兒子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小學畢業以區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向明初中,初中畢業免試直升向明高中理科班,高中畢業以模擬考年級第一名的成績被優惠推薦考交通大學本科,大學畢業又以高分考取交大研究生。雖然我自己沒能上交通大學,但兒子圓了我上交大的夢,也圓了同樣交大畢業的我父親的夢。我為此感到欣慰和自豪。我的一位親戚曾送我一副對聯:上聯是“父向明子向明佳苗育成代代傳”,下聯是“祖交大孫交大英才輩出節節高”,這真是對我們祖孫三代人的真實寫照。我愛人和弟弟、弟媳雖都曾是下鄉知青,但也都通過努力取得了大學文憑。前不久,我侄子考取了同濟大學研究生。我想,這大概就是曆史應有的本來麵貌吧。
電影“高考1977”給我們帶來回憶,也給我們帶來啟迪。對我們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平民百姓來說,要立足社會,要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要過上幸福的生活,唯有靠自己,靠自己的本事,而本事就來自知識、來自學習。我們要活到老、學到老,與時俱進,不斷追求新知識、掌握新本領,就如同當年恢複高考時一樣如饑似渴地學習,唯有這樣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工作時是如此,即便不工作了,知識也能豐富我們的退休生活,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
1977的曆史已經過去,讓我們從對沉重年代的深思中醒悟,喚起對更美好未來的追求與向往,過好自己人生最後的歲月,活得更精彩,更快樂!
寫於二00九年四月六日
斯眉留言:
真是感歎萬分。。我是77年頭一屆從安徽淮北考的大學。記得好多同事(都是差不多歲數)見我複習迎考說各種話的都有啊。
其中一位說:如果考不上怎麽辦(因為是頭一屆大家心裏沒底,以為還是做做樣子的安慰考)
我回答:考不上沒關係,至少我試過了不後悔了。這麽多年過去這一問一答還清晰如昨!
我當時隻有圓夢的想法,但後來回顧其真正的意義,是沒錯過鼓勵自己學習深造的機會。
30上大學班裏同學年紀相差十多歲,但學習成績最棒的居然就是30幾的那批!大學的老師後來回憶對我們這批同學的印象:努力和勤奮,除了感動還是感動哦!!
覺得關鍵還是小馮所言:唯有靠自己,靠自己的本事,而本事就來自知識、來自學習。上不上學不是問題,問題是你想繼續朝前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