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這個曾經被譽為全球最宜居國家之一的地方,如今正麵臨著一場深刻的轉變。自由黨執政九年,加拿大的麵貌已經大不如前。現在,隨著小特魯多辭職,自由黨更換了新領導人馬克·卡尼,並宣布提前在4月28日舉行大選。那麽問題來了:換了一個人,加拿大的困境真的會結束嗎?
我們先來看看過去這九年發生了什麽。
從經濟數據來看,加拿大債台高築,增長了約234%,占GDP70%。
財政赤字年年增加。小特魯多政府不斷擴張開支,哪怕國家已經債務纏身,仍堅持加碼預算。就在去年年底,他還試圖推動更龐大的財政計劃,結果惹惱了副總理,最後人家憤然辭職。這一事件引發了政壇地震,也直接動搖了自由黨內部的穩定。
與此同時,加拿大在這九年間瘋狂開放移民和難民通道。特別是印度移民數量暴增,但就業機會並沒有同步增長,反而是失業率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人找不到工作,被裁員、被迫領取福利。
再看看日常生活,老百姓最能感受到的變化是什麽?
物價。雞蛋的價格從九年前的兩塊多漲到了五六塊,青椒、西紅柿更是翻了幾倍。油價高漲、生活成本上升,讓許多普通家庭苦不堪言。多倫多的房價從50萬漲到150萬,年輕人根本買不起房,隻能靠父母“啃老”過活。
可以說,加拿大現在的社會狀態,離曾經那個繁榮穩定的國家已經越來越遠。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小特魯多宣布辭職,自由黨急忙推出了新領袖——馬克·卡尼。
很多人可能不熟,他是誰?他曾是加拿大央行行長,也擔任過英國央行行長。學曆是響當當的經濟學博士,媒體一口一個“經濟強人”、“金融天才”,仿佛救世主來了。
但問題來了,他真的能救加拿大嗎?
從他提出的政策來看,很多都隻是對小特魯多路線的微調,比如取消或減少碳稅,承諾對中產階級減稅1%。這1%的減稅真的能讓民眾負擔減輕多少?恐怕連個雞蛋都買不起。
更關鍵的是,卡尼的上台並沒有帶來實質性的人事改革,他用的還是小特魯多留下的班底,那些部長、顧問、政策團隊幾乎一模一樣。所以你說換人了,其實本質並沒換,還是換湯不換藥。
那為什麽他還要急著提前舉行大選?
原因很簡單:他想趁著剛上台的“蜜月期”,利用媒體製造的高支持率泡沫,迅速拿下總理職位。自由黨在他接任後,民調支持率從15%暴漲到35%,而保守黨則從45%下滑到35%,表麵上看,兩黨勢均力敵。但你仔細想想,這個變化是不是太快了?現實生活中真的有這麽多選民瞬間“改投自由黨”嗎?
很多人懷疑,這些民調是被主流媒體“注水”的。
加拿大的主流媒體,比如CBC、CTV、Globe News等,一向立場左傾,和自由黨是你儂我儂的關係。他們不斷美化卡尼,把他塑造成“帶領國家走出危機”的民族英雄,而對現實中的物價、失業、財政赤字卻輕描淡寫。
更有甚者,媒體借著與美國的貿易摩擦,大打“愛國牌”。特朗普上台後,宣布對加拿大某些產品加征關稅,比如鋼鐵加25%、石油加10%。雖然這些措施還未全麵實施,但自由黨借題發揮,鼓動媒體營造出“美國欺負加拿大”的輿論氛圍,把卡尼包裝成“堅決反擊美國霸淩”的硬漢領袖和民族英雄。自由黨一向反對愛國,主張國際主義,全球化,接納難民和對外援助,但是,當需要洗腦民眾,利用他們恐懼外麵威脅的時候,愛國主義的破旗就散發出氣味來了。
但是朋友們,貿易戰真的比我們一日三餐的生活還重要嗎?
難道我們每天去超市,麵對翻倍的物價,就會因為“對抗美國”而心甘情願多掏錢?我們家裏的汽油賬單、孩子的學費、房租難道就能靠民族情緒來支付?這就好比你口袋都空了,還要被人鼓動站起來唱國歌。
所以我想問大家一個最關鍵的問題:你會因為媒體宣傳的“強硬領袖”而忽略自己的真實處境嗎?
很多人並不會。畢竟我們每天都生活在這個國家,知道什麽叫雞蛋漲價,什麽叫房價崩盤,什麽叫“努力工作還是買不起房”。我們不需要媒體告訴我們生活是否變好,我們自己心裏最清楚。
這也是為什麽,我一直提醒大家,不要輕信所謂的“主流民調”。因為很多時候,這些數字隻是媒體和政黨合謀製造的幻象。去年美國選舉時,哈裏斯一出來競選,媒體就營造一種氛圍,民調都是,哈裏斯全麵領先,超川普5%個百分點,似乎,哈裏斯一出,天下歸心。民眾也感到疑惑:明明這幾年生活水平下降了,怎麽,民主黨還有這麽高的支持率呢?別人不知道,難道自己身邊的人不知道嗎?自己身邊的很多人都希望改變,都想投川普,難道放到全國來看,全國的民眾跟自己感受不一樣嗎?結果呢?川普橫掃所有的搖擺州,連全國普選票也贏了。所以說,全國人的生活感受都是差不多的,你自己親身的感受,別人也一樣感受得到。
美國和加拿大非常接近,兩國文化,社會,生活經曆很相似,美國向右傾斜這股風很可能會吹到加拿大,現在的加拿大,可能正走在相似的道路上。
自由黨以為換個人就能扭轉局麵,但實際上,加拿大的問題根源在體製和路線。過去九年,他們選擇了擴張政府、鼓吹全球化、過度環保,結果是製造業空心化、失業高企、通脹嚴重。現在,僅靠一個經濟學博士,一兩項“減稅”口號,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保守黨雖然也有爭議,但至少他們代表一種轉向、一種改變。而不是繼續在老路上修修補補、遮遮掩掩。
所以,我在這裏想說:4月28日的大選,或許是加拿大重新選擇方向的一次關鍵機會。
不要輕信媒體的宣傳,也不要被仇恨和情緒操控。相信自己的切身體驗,相信你每天看到的物價和工資,相信你每個月的房貸壓力和汽油賬單。
自由黨執政九年,如果你覺得生活越來越難,那就不要再給他們一次機會。別讓一個換湯不換藥的“新麵孔”繼續延續舊的失敗。
把你的選票,投給真正有希望帶來改變的人。
川普已經把貿易戰打到加拿大+全世界了,作者居然還以為這是自由黨在唬弄人?
這種短淺的見識和鄉下大媽有得一拚。
好吧,我可能還不知道選誰,但我知道肯定不選誰。
美國的深紅州,無一例外以前都是民主黨執政,一直窮困,充滿種族歧視。然後被民主黨拋棄,不得不變成共和黨州。
槍迷球迷 發表評論於 2025-03-27 10:03:48
一個選民群體一旦大幅左傾, 很可能是不可逆轉的。 看看美國的深藍州就知道。 左派很多政策是培養大批依賴政府的永久性貧民。 比如全民“免費”醫療一旦實施就無法取消, 無論多糟糕。 加拿大右派沒戲, 跟加州的共和黨一樣慘
"貿易戰真的比我們一日三餐的生活還重要嗎?" - well, it depends what you think is more important, the daily meals or the independence of your own country. Do you think China should have surrendered to Japan during WWII so Chinese people could have had better daily meals?
。
現在加拿大人隻能兩害相權取其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