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譚茶館

歡迎訪問老譚茶館, 我們泡上一杯茶,聞著濃濃的茶香,細細品嚐茗茶,關注焦點時事。
正文

毒品、死刑與主權:中國和加拿大外交對撞

(2025-03-22 18:43:10) 下一個

最近,中國和加拿大之間因為一件事鬧出了點外交上的不愉快。事情是這樣的:中國方麵宣布,判處四名販毒人員死刑。這四個人的身份有些特別——他們是加拿大公民。根據中國官方的說法,他們是在中國境內參與了毒品交易,後來被抓。根據中國法律,他們的行為屬於特別嚴重的犯罪,所以依法判了死刑。

在中國,販毒被判死刑其實並不稀奇,這是法律明文規定的事。很多人也知道,中國在毒品問題上一向采取“零容忍”態度。無論是自己攜帶毒品,還是幫別人藏、運輸,一旦被查到,後果都非常嚴重,輕則坐牢,重則死刑。哪怕你不是販毒,隻是吸毒,也有可能被刑事處罰、拘留,或者被送去強製戒毒。

這件事之所以引起外交風波,是因為這四個人的加拿大身份引起了加方政府的關注。加拿大政府知道消息後,外交部長就出麵向中方交涉,請求中國不要執行死刑。畢竟這四人是加拿大公民,加拿大政府希望他們能保住性命。

其實這並不是加拿大第一次這麽做。加拿大在這方麵一直比較堅持,哪怕本國公民在國外犯法,也希望能先保命、後處理。這背後是因為,加拿大早就廢除了死刑,也不讚成死刑這種刑罰。在他們看來,不管犯了什麽罪,生命還是最基本的權利之一,政府有責任去維護。

於是這事就變成了中加兩國在外交上一次直接的交鋒。加拿大站在保護公民的立場上希望中方從輕處理;中國則堅持這是國內事務,司法獨立,別國無權幹涉。中方回應很明確:在中國犯罪,就得按照中國的法律來辦事。不管你是哪國人,隻要觸犯了中國法律,就必須接受中國法律的審判。

這番態度在中國國內也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有些人覺得,販毒確實太嚴重,依法判死刑是理所應當的事。還有一部分人認為,這次中國沒因為對方是外國人就手下留情,反而是個積極信號——說明法律麵前人人平等,不搞“外人優待”。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中加兩國在外交和法律上的思路確實差別挺大。加拿大講究“人命關天”,即使有人犯法,也主張“能不判死刑就不判”,特別是在國外。他們的基本邏輯是:生命最重要,懲罰可以,但別輕易剝奪生命。

所以對加拿大來說,這不是對抗,而是他們一貫的做法。他們不是要幫這些人逃避懲罰,而是希望至少能保住命。在他們眼裏,即便一個人做錯了事,也不能輕易用死刑來解決問題。按照中國傳統求饒的方式,就是“罪不當誅”, 或者是“死罪可免,活罪不免”。

而中國這邊的回應就很有中國特色了。對於外國政府的幹預,一般都是一套話術:“這是中國內部事務,不容外部幹涉。”無論外方是呼籲人道處理、質疑判決是否公正,還是請求重新審理,中國這邊通常都不展開討論,直接用“主權獨立”把話堵回去。

這種方式可能在西方人看來有點冷冰冰、不講理,但在中國國內的語境中,卻常常被看作是一種“硬氣”的表現。尤其在網絡上,這種立場往往會得到大量支持和點讚。

其實,歸根結底,這種分歧反映的是兩國體製和價值觀的不同。加拿大更強調人權、程序正義和人道主義,而中國則更強調法律的權威、國家主權和社會秩序。在處理類似的國際案件時,兩個國家的立場自然很難一致。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雙方法律的不同。加拿大沒有死刑,已經廢除很多年了。如果在加拿大一級謀殺,最高也就判25年。前幾年有個罪犯殺了三個警察,被判75年——每殺一人25年。加拿大可以判很多年,有些能判一百多年。盡管人活不了那麽久,但法律上還是按年算。這就和中國不同,中國一般判不了那麽多年,超過20年就是無期徒刑,再往上就是死刑。

加拿大廢除死刑有三個原因:

  • 加拿大由於長期左派執政,左派理念比較強調“人命關天”,非常有“聖母心”。認為生命來之不易,不應該隨意剝奪。就算殺了人,剝奪罪犯生命就等於多死一人。不管死刑是以“法律的名義”還是“人民的名義”, 他們都不讚成“以命抵命”。
  • 而且擔心判錯無法挽回。這是廢除死刑的重要理由之一。人的生命是不可逆的,死了就死了,如果錯判了,就無法挽回了。而且,西方法律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寧可讓壞人逃脫法律懲罰,也不要冤枉一個好人”。

第三,他們認為懲罰並不能根本杜絕犯罪。很多罪犯是被逼無奈、走投無路,比如因為貧窮、為了治病。他們關注社會問題,認為社會問題才是原因,犯罪是結果。他們主張從源頭解決問題,比如提供福利、免費教育和醫療,減少犯罪的土壤。

特別是在毒品問題上, 國家很寬容。加拿大10年前就將大麻合法化,21歲以上可以持證購買,甚至在家種植也可以。美國也有很多州實行大麻合法化,雖然還沒全國推廣。對毒品販賣也不像中國那樣嚴厲,除非販毒並殺人,否則不判死刑。

俄羅斯對毒品也很嚴厲。前幾年有個美國人在入境時攜帶十幾克醫用大麻,被判了8年徒刑。川普派外交使節將他救回來。不同國家對毒品的法律尺度不同,比如美國、加拿大相對寬鬆,中國和俄羅斯相對嚴格。

中國對販毒的法律比殺人還嚴格,認為毒品不僅危害國民健康,還代表著“國恥”。比如清朝鴉片戰爭,鴉片曾令國家墮落,變成“東亞病夫”。所以中國禁毒既是為了保護國民健康,也是為了發揚國威、勿忘國恥。

在死刑方麵,加拿大廢除死刑有三個原因:反對以命抵命、擔心冤案無法挽回、認為犯罪是社會問題結果。

中國則完全不同:主張殺人償命,天經地義。對毒品更加痛恨,認為販毒者該處極刑。這既有中國文化上的報仇傳統,也有曆史上受到恥辱要洗刷的原因。雖然中國最高法院現在審核所有死刑案件,比以前多了一道程序,但如果高院仍然維持死刑,那就是執行。

中國並沒有像加拿大那樣從社會角度深入研究犯罪根源,通常把罪犯作為社會問題的根源,認為亂世用重典,隻要控製了罪犯,大刀砍下去,犯罪案件就少了。而不是把社會問題納入犯罪原因來考慮。比如拐賣人口可能背後有複雜的社會問題,中國隻是強調要嚴懲拐賣人口罪犯,而不是關注接受拐賣人口的農村狀況和貧窮的社會原因。中國更多是從控製罪犯角度處理,強調懲罰力度。

關於死刑製度,並不能一概而論。比如在毒品問題上,中國確實做得比西方好。西方大城市毒品泛濫,吸毒者大量依賴政府救濟,形成巨大社會負擔。而中國對毒品零容忍,街頭很少看到吸毒者,這得益於法律嚴厲,能夠有效保護公眾健康。

在西方,自由和寬容固然重要,但不能泛濫,更加不能走極端。比如美國民主黨過於寬容,導致毒品泛濫,川普上台後就重啟死刑政策,以震懾十惡不赦的罪犯。

芬太尼問題就是例子,美國人消費上癮,川普沒有能力控製美國人使用,卻想靠外國來管控毒品源頭,這是本末倒置。如果美國不能管住本國人對芬太尼的消費,再怎麽堵國外供應都無濟於事。

中國與加拿大在死刑問題上的外交分歧背後其實是法律觀念差異,以及對毒品問題的不同處理方式。中國在毒品問題上的做法確實比西方有效,但法律製度各有優缺點。這也是雙方在外交上有爭端的原因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老潭茶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西岸-影' 的評論 :
你說的對,加拿大的國力,無法強大到具備治外法權。
這個案件應該還沒有到達治外法權的程度,加拿大僅僅是為販毒犯死刑求饒而已,相當於饒他一命這個意思。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這是關於加拿大是否有治外法權的問題,如今當然沒有。
因此加拿大的憲法並不能形成對中國法律的限製,加拿大沒有死刑,不意味就可以要求中國沒有死刑,這是關於司法權限的基本問題。加拿大也沒有鞭刑,但加拿大人在新加坡或者印尼這種國家犯法,無法阻止這些人受到鞭刑,哪怕被打殘廢,一樣的道理。
加拿大抓捕孟晚舟,是根據美國的要求,而所犯罪名是關於伊朗,加拿大不是也抓了去過境的孟晚舟,她僅僅是過境,甚至不是專門去加拿大,也就無從在加拿大犯罪。
中國不是也沒脾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