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美國政府把“美國之音”關了,這一下子引發了大量網友和世界各國的關注與討論。有的人覺得惋惜,有的人不以為意,有支持關閉的,也有反對的,當然還有一些人是打從心底感到高興的。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環球時報》已經退休的總編輯——胡錫進同誌。他是真的很開心。我們接下來就引用一下胡錫進的原話。他說:“美國之音最近關了,我感到非常開心。美國之音早就該關了。因為它長期從事抹黑中國的宣傳,關掉是活該,是報應。”
從他的話中可以看出,胡錫進的確是打心底高興的。為什麽呢?很簡單,他曾長期擔任《環球時報》的主編,而這本身就是中國官辦媒體的代表,職責就是輸出中國的價值觀,比如社會主義、國家強大、民族複興等等。他的工作就是為中國政府的形象和政策站台,是體製內的一部分。
而“美國之音”剛好相反,它背後是美國政府支持的,是代表美國價值觀的宣傳機構。這兩家媒體在輿論上是長期交鋒的老對手,經常針鋒相對。
現在,“美國之音”被關了,作為老對手的胡錫進自然開心,因為從他的角度來看,對手被消滅了,自己就像贏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雖然“美國之音”並不是他親手打敗的,是美國總統川普親自下令關的,但他依然感到天下無敵、大獲全勝。
這種情緒,就像古代北宋時期,嶽飛奮力抗金,結果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最終被自己的皇帝害死。金國一方雖然沒有親手殺死嶽飛,但看到強敵倒下,依然高興得不得了。
胡錫進現在的心情,就有點像金國那邊看到嶽飛被召回後的高興:不是我幹掉了你,但你沒了,我也舒服了。畢竟每天麵對的那個強勁對手突然不見了,他自然輕鬆不少。
這種高興,站在胡錫進的角度可以理解。對他而言,“美國之音”是釘子,是眼中釘、肉中刺。它倒了,他當然開心。像《環球時報》、中央電視台、“大外宣”團隊等這些中國的宣傳機構,多年來都把“美國之音”視作最強大的輿論敵人。如今這根釘子被拔掉了,他們當然感到如釋重負。
但我們也得問一句:你胡錫進到底是在替誰開心?你如果說是在輿論戰上打贏了“美國之音”,那你開心就算了。可“美國之音”倒了,它所代表的那一套輿論、價值觀就真的沒人傳播了嗎?未必吧。隻是一個電台沒了,可現在社交媒體這麽發達,信息照樣能傳播。那些原本收聽“美國之音”的人,難道不會去收聽BBC、VOA其他分部,或者去YouTube、X上獲取信息嗎?渠道多的是。
所以這場戰鬥真正的勝利,並不是“美國之音”倒了,“環球時報”就贏了。隻是少了一個對手罷了,輿論陣地並沒有從此一邊倒。
那麽問題來了,誰才是真正應該高興的人?答案其實不是胡錫進,而是美國的納稅人。
為什麽?因為“美國之音”每年耗費政府數十億美元的預算,效率卻非常低。如今它被關閉,這筆錢可以省下來,投入到醫療、養老、教育等公共福利項目中。這些錢將實實在在地造福美國人民,所以真正開心的,是美國人民。不是因為打敗了誰,而是因為終於不用再給一個低效機構燒錢了。
而你胡錫進開心什麽?“美國之音”省下的每一分錢,沒一分錢進了你的口袋,也沒一分錢花在你身上。你高興個啥?你站在哪個立場高興的?
你如果站在中國老百姓的立場,那“美國之音”關不關,其實跟他們關係不大。中國普通民眾本來就聽不到多少“美國之音”,信息來源少了一個也沒什麽。他們要真想了解國外的觀點,還可以聽BBC、看外媒、翻牆看YouTube、X等平台,信息不缺。
而且,中國老百姓每年可是要承擔遠遠比“美國之音”更高的宣傳支出。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各地電視台、廣播台、報紙等等,幾乎全部是官辦,都是納稅人買單。這些宣傳機器每年耗費的經費不是十億,而是幾十億、上百億,遠遠超過“美國之音”。
所以,美國人民看到“美國之音”倒了,他們省錢了,開心;中國老百姓看到對方省錢了,而自己還在繼續燒錢,應該是心裏不是滋味吧。
中國老百姓也想有一天,能像美國一樣,把官辦媒體一個個關了,把那些預算用在養老金、醫療、教育上。老百姓並不傻,他們可能嘴上不說,但心裏都有想法。
所以說,胡錫進你的開心,其實是站在中國政府的立場,而不是中國老百姓的立場。你開心,是因為你是體製內的一員,政府繼續維持宣傳係統,你就有退休金、有話語權。
可我們要問一句,你既然有這麽大的喇叭,有這麽多粉絲,是不是也可以替老百姓說幾句真話?是不是可以換個角度,站在老百姓這邊,為他們的利益鼓與呼一次?
你現在的開心,是建立在老百姓的“傷心”之上。你說話的立場,是為官辦機構和體製說話,不是為民眾說話。這一點,大家心裏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