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請訂閱油管頻道,謝謝支持!)
經過一個多月的競選,加拿大聯邦大選在4月28日塵埃落定。在加拿大最西的一個省份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當地時間晚上7點的票站關閉之後,僅僅隻有不到10分鍾,加拿大最大的幾個新聞網絡紛紛宣布,由卡尼率領的執政自由黨獲得勝利。
這個勝利是不是來得太容易了呢?是不是會讓自由黨取得大多數政府呢?在五個小時之後,答案終於出爐,自由黨勝之不易,而且完全說不上是大勝,而隻是重複了上一次大選的結果,仍然是少數政府。當然,對自由黨新黨領卡尼來說,這已經就足夠了。
畢竟,從來沒有參加過聯邦選舉的卡尼,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不能不說是難能可貴的。而經過這次選舉洗禮,也讓他真正獲得國民的授權,可以放手抵抗來自美國總統川普的欺淩。
不得不說,在這次加拿大大選當中,最大的輸家就是美國總統川普。這個已經喪失理智的家夥,事實上成為影響這次加拿大大選的最大因素,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是對川普的公投。麵對川普的霸淩,加拿大國民踴躍投票,用選票狠狠地煽了川普的耳光。當然,也煽了不少華川粉的耳光。在社交媒體上,我已經看到了好幾個華川粉在幹嚎,認為世界末日就要來到,加拿大已沉淪到萬劫不複的恐怖世界。唉,怎麽說呢?川粉啊川粉。
坦白地說,其實在這次選舉中,我並沒有投自由黨。對我來說,自由黨從2016年開始執政,已經夠了。政黨輪替是我一直以來,對民主這個詞的最佳定義。不過,自由黨這次能夠獲勝,我仍然替自由黨高興。因為對加拿大來說,這是一個合理的結果。
這個結果不僅合理,在今時今日,其實也顯得非常重要。這裏有幾個方麵的意義。
就像剛才已經提到的,就是對川普的一種反製,就是踢川普的屁股,令這個對加拿大有著吞並野心的瘋子,能夠清醒清醒。事實上,就在選舉日的當天早上,他還在他的社交媒體上大放厥詞,重提加拿大成為美國第五十一州的陳詞濫調,大家都知道他會有些什麽胡言亂語,我這裏就不具體說出來了。
第二個意義,就是加拿大的這次選舉,向美國人展示,加拿大的多黨政治,比美國的兩黨政治更具彈性。在川普發瘋要吞並加拿大之前,我相信美國沒有多少人會關注加拿大的選舉。但是這一次,肯定多了很多美國人來關注來了解加拿大的選舉。與美國政治光譜明顯不同的是,加拿大是多黨政治,在聯邦層麵,有全國知名度的就有六個政黨,除了像在這次選舉中獲得勝利,可以組成少數政府的自由黨之外,按照在國會所獲議席多少,還有第二大黨聯邦保守黨,第三大黨魁人政團,第四大黨新民主黨,第五大黨是綠黨,這次隻能獲得一個議席。另外,還有一個全國性政黨,就是人民黨,但是這個極右翼政黨至今仍然不能在選舉中突圍,還沒有獲得過任何議席。
而在這六大全國性政黨中,與美國非左即右的兩黨政治不同,這六個黨的政治光譜即有極左的新民主黨,也有極右的人民黨,而現在執政的自由黨則屬於中左,第二大黨保守黨則屬於中右。至於魁人政團和綠黨,則是屬於有特別訴求的政黨,魁人政團更專注於魁北克省的獨立與福????,而綠黨,顧名思義,更為關注環境保護議題。加拿大政黨的這種分布很有意思吧,完全可以涵蓋所有的政治意識形態,對於選民,都可以各適其適。
而更有意思的是,執政的聯邦自由黨實際上是個標榜中間派的政黨,可左可右,有時候左一點,有時候也右一下,稱得上是左右逢源,所以自由黨在加拿大的曆史上,是執政最多的政黨。在從前,還被人們稱之為天然的執政黨。隻不過近些年來,在小杜魯多的領導下,由於隻能贏得少數政府,隻好與極左的新民主黨結盟,政策也遭到極左派的挾持,以至於自由黨也走在了極左的路上。這也是小杜魯多最後大失民心,招致黨內內訌,不得不掛冠而去的主要原因。而這也是為什麽會出現新總理卡尼,並且舉行這次聯邦大選的主要原因。我相信,卡尼一定會接受小杜魯多的教訓,把自由黨從極左的意識形態狂奔中拉回中道,畢竟他是一個受過正規訓練的銀行家,而不是誇誇其談極左所謂社會公義的妄想家。
而這次加拿大大選,對美國人來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加拿大人在政治光譜上有更多的選擇。你喜歡極左,沒有關係,新民主黨就是你的最愛,你就投他吧。你喜歡極右,那也沒有關係,你的選票完全可以投給人民黨。當然,大家都看到結果了,加拿大選民絕大多數,從投票率上來看,百分之八十五的選民選擇了中左或者中右的政黨,而極左的新民主黨隻得到了6.3%的選票,至於極右的人民黨,數字看起來甚至是慘不忍睹,隻有0.7%。
另外,這次大選也可以向美國人顯示,加拿大的政府是政黨內閣製,而不是總統獨裁製。
在民主國家,政黨內閣製和總統獨裁製哪一個更好,曾經是一個長期爭論的議題。從曆史上來說,源於英國的政黨內閣製曆史更為悠久,有利也有弊,利的方麵很明顯,而弊端也很清晰。至於總統獨裁製則是美國獨創,好像就是為了與英國式的內閣製分庭抗禮,而形成的美國特色民主一樣。在美國的強勢主導之下,近百年來,世界上的新民主國家,大多都采用了美國的總統獨裁製。因為總統獨裁製似乎顯得更加主權在民,比內閣製更加有效率。
然而,經過川普兩次當選總統,對美國民主的衝擊已經在在表明,總統獨裁製更容易走向獨裁,甚至走向暴政。美國的情形還在發展,還有可能更糟糕。
但總統製的弊端早已出現,隻不過大家沒有太留意。像韓國的總統製就弊端百出,弊案百出。總統權力太大,或者總統甩開司法立法,總統製實際上就會淪為完全獨裁製。
說到這裏,不由得想到一百多年前,在推翻滿清政府之後,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就對采用內閣製還是總統製,進行過極為嚴肅認真的討論。然而,不管是總統製還是內閣製,都需要政治上具備相當成熟的條件才可實行,中華民國的開國元勳們怎麽可能駕馭得了呢?當然最後也就被袁世凱輕易地扼殺在搖籃之中。
我們再說回加拿大選舉。加拿大的內閣製是不是能夠給美國政治,尤其是川普搞亂了的美國政治提供一個新的選項呢?我個人覺得,美國人雖然首創了總統製,但是當總統製走不下去的時候,不妨考慮一下內閣製。不管怎麽說,也許在管治效率方麵,內閣製可能不如總統製,但是在防範專製獨裁方麵,總統獨裁方麵,內閣製要比總統製有著更為強大的防護網。內閣製是在有國王的情況下出現的,但是卻是在趕走國王之後成熟的。內閣製不會產生國王。這就是加拿大政黨內閣製可以給美國人提供的另外一種政治答案。
講到加拿大選舉結果,第三個重要意義就是中庸政治,才是挽救極端政治的出路,而號稱中間派的自由黨勝出,正好能夠把加拿大政治帶回中道。近幾十年來,由於高科技發展,社會日漸繁榮,但是產生的貧富不均,以及層出不窮的新的社會問題,也令意識形態走向極端。在這種情形下,政府應不應該負起責任,政府應該如何負責,都在加速意識形態的分化。近年來,我們看到,極左和極右已經開始出現不共戴天的局麵。民主、多元、和平這些大家習以為常的文明價值觀,在這種意識形態極度對立的狀態下,正在瓦解之中。
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共儒家聖人孔子就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孔夫子那時慨歎的是中庸之道,才是最佳方案啊。但是已經很久不見於人世了。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我們不是久已不見中庸之道,而是中庸之道正在失去的過程中。目睹西方現代文明的中庸、多元、良知一一消失在黑暗之中,這種感覺其實比孔老夫子在中庸失去很久之後的呼喚,還要令人痛心疾首啊!
加拿大這次大選,是不是能夠喚回西方政治的中庸之道呢?我對此抱以一定的希望。很清楚,加拿大的影響力有限,能做到自己出汙泥而不染已經很不容易,又怎麽能期望能夠去影響他人,尤其是去影響南邊的鄰居美國這個大象一樣的存在呢?但是死馬也要當活馬醫啊。加拿大新總理卡尼會不會是一個能夠改變曆史的人,或者說,會不會是一個刹住正滑向極端社會深淵的人呢?他站出來勇敢地對川普說不,其實並不足夠。他要展示的,除了有抵抗川普的意願,他還需要展示出有打敗川普的能力。
我們且拭目以待吧。
關於加拿大大選,當然有不少話題。這裏我就講一講兩個看點。
其中很有意思的一個看點,就是有兩大政黨的黨領都在自己的選區落選。像新民主黨黨領駔勉誠,在原本新民主黨的鐵票區,竟然得票數隻能排在第三名,輸給了自由黨和保守黨的兩個華裔候選人。駔勉誠這個創造加拿大政治曆史的人,是有史以來加拿大主要政黨的首個非歐洲裔黨領。然而形勢比人強,在橙色潮流曇花一現之後,這次大選新民主黨在國會的議席從25席大減到隻剩下7席,失去了官方政黨的地位。而駔勉誠這個來自印度的錫克教徒,也像流星一樣,在加拿大政壇劃過屬於他的燦爛之後,已經宣布告別政壇。
在這次大選中,保守黨在議席增長上斬獲最大,增加了25席,比執政自由黨的9席還多出16席。然而,保守黨黨領博勵治卻馬失前蹄,在自己的選區輸給了自由黨候選人。相對於正值年富力強的駔勉誠激流勇退,確定不再趟政治渾水之後,博勵治卻麵臨著未來的不確定性。他在選舉當晚的敗選演說中,並沒有放棄繼續領導保守黨的職責。但問題是,他還能不能繼續領導保守黨呢?雖然這次保守黨在大好形勢之下,由於美國總統川普橫插一手,以致陰溝裏翻船,沒有能勝出選舉,可以說責不在博勵治的領導。但是保守黨不僅輸了選舉,連他自己的議席也不保,不能不說,博勵治的運氣的確是壞到了極點。在這種情況下,保守黨內那些對黨領之位虎視眈眈的人,會讓博勵治繼續呆在黨領之位嗎?可以說,博勵治的前景堪虞啊!
當然,如果能夠通過黨團這一關,博勵治還是可以繼續帶領保守黨的。方法並不困難,隻要有一個穩勝不輸的保守黨票倉的國會議員,願意放棄議席,由博勵治參加補選選上即可。
然而,現在博勵治的政治前途,也像美國總統川普的議程一樣,充滿了不確定性。
這次大選的另一個看點,則是一向主張魁北克省獨立的魁人政團大敗虧輸,席位由選前的32席,一下子減少到了22席。那麽,這是不是說明了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分離勢力,已經開始式微了呢?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畢竟幾十年的獨立運動,已經證明了是一條死胡同,根本就行不通。而現在加拿大本身都受到了威脅,遭到美國總統川普的霸淩,覆巢之下,豈有完卵,魁北克省的獨立更加成為不可能。
那麽,地大物博人煙稀少的加拿大的分離運動,就會從此偃旗息鼓了嗎?未必。魁省的獨立運動引人注目,但不為人注意的加拿大西部的分離主義運動,正在壯大之中。尤其是川普煽動的民粹主義運動興起之後,加拿大西部草原省份尤其是產油大省阿爾伯塔省,就開始躍躍欲試,希望能擺脫加拿大聯邦政府,自成一格。
阿爾伯塔省在這次大選中,保守黨在37個國會議席中囊括了34席,在對付聯邦政府方麵力量前所未有地強大。幾乎可以肯定,在省政方麵,本身就是保守黨一黨獨大的阿爾伯塔省,將與聯邦政府漸行漸遠。
加拿大政治,也不是一個省心的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