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軟公司 (NASDAQ:MSFT) 公布了強勁的 2025 財年第四季度業績(尤其是在雲計算領域)後,分析師重申對該公司的強烈買入評級。
管理層明確表示,目前需求大於供應:2025 財年 Azure 雲業務同比增長 34%,營收達 750 億美元;盡管公司加大了資本支出並推進數據中心擴張計劃,但到年底前算力仍將緊張。2026 財年一季度 Azure 的增長指引為 37%,這意味著該核心業務的增長足以支撐投資者為其支付的估值溢價。
微軟的業務規模持續擴大:目前在 70 個地區擁有 400 個數據中心,去年新增約 2 吉瓦(GW)算力,Azure 的市場份額已達 20%。
不過風險也存在:我認為利潤率麵臨壓縮壓力,尤其是公司宣布未來三年向美國政府提供高達 60 億美元的折扣,其中 31 億美元將在第一年兌現,這會直接影響淨利潤。但營收增長的強勁表現蓋過了這一風險,而且隨著微軟在雲市場向亞馬遜 AWS 搶占份額,其定價權也在增強。
從 2025 財年四季度業績來看,微軟雲業務規模創下紀錄,年營收達 1680 億美元,2025 財年同比增長 23%。其中 Azure 雲業務 2025 財年營收 750 億美元,同比增長 34%。正如 CFO 艾米.胡德在最新財報電話會議中所說:需求仍高於供應,同時公司在擴充數據中心算力 相同 GPU 的 token 處理能力較去年提升了 90%。從市場份額來看,下圖清晰顯示,自 2023 年以來,Azure 持續從亞馬遜(AMZN)AWS 手中搶占份額。
目前 Azure 的市場份額已達 20%,而 AWS 降至 30%。
在數據中心擴張方麵,微軟在 70 個地區布局了 400 個數據中心,僅過去 12 個月就新增 2 吉瓦算力。對比來看,Meta 的 Hyperion 項目計劃到 2027 年才實現 1.5 吉瓦的 IT 算力,而微軟過去一年的新增量就比這個目標多出 500 兆瓦(MW)。此外有報告估算,2024 年全球超大規模自建數據中心的運營算力達 15.5 吉瓦,其中約 2 吉瓦來自微軟過去 12 個月的新增。
業績指引方麵,管理層預計 2026 財年一季度 Azure 同比增長 37%,且到年底前數據中心算力仍將受限。如下所示,雲業務及 Azure 的增長保持穩健,近兩個季度甚至明顯加速。
第四季度,公司整體營收增長18%,達到764億美元,比此前市場普遍預期高出26億美元。營業利潤增長23%,支撐每股收益增長至3.38美元(比市場普遍預期高出27美分)。
另一個強勁的指標是RPO(恢複訂單管理),截至上季度末總計3680億美元(同比增長37%),其中35%的積壓訂單將在未來12個月內確認。換句話說,如果公司未來完全沒有訂單,那麽需要近三年的時間才能消化積壓訂單。值得一提的是,訂單總額達到1000億美元,同比增長37%。如果公司能夠在未來幾個季度保持這種訂單增長勢頭,那麽收入的可預見性很可能持續到2020年。
當然,AI基礎設施的積極擴張也對雲業務的毛利率產生了影響。具體來說,2025財年,微軟雲毛利率為68%,較去年下降了2個百分點。
這導致公司整體毛利率為 69%,較去年同期下降 1 個百分點。
還有一個不利因素是LinkedIn。不過有意思的是,領英的疲軟反而可能是微軟計算業務的利好信號,具體解釋如下:
在上次財報電話會議上,首席財務官Amy Hood就 LinkedIn 指出了以下幾點:
LinkedIn 收入增長 9%,按固定匯率計算增長 8%,所有業務均實現增長,但人才解決方案業務繼續受到招聘市場疲軟的影響
招聘市場疲軟與企業采用 AI 有關 企業減少了入門級員工的招聘。看下圖就能發現,2023 年以來美國 20-24 歲失業人口略有增加,而巧合的是,2023 年正是 AI 超級周期啟動之時。
此外,LinkedIn 在 2025 財年第一季度的業績指引中預計會實現高個位數增長。像 2020 年中至 2022 年中那樣,LinkedIn 實現兩位數增長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從積極的一麵來看,LinkedIn 在過去 12 個月中僅占總收入的 6.3%,因此該部分收入下滑的影響有限。
以明年33倍的市盈率計算,這隻股票在短期內有望獲得完美執行。如下圖所示,微軟的市盈率高於其五年曆史平均水平(約高出10%)。
換句話說,如果微軟的營收和(最重要的)利潤未能達到華爾街的任何預期,那麽很有可能出現拋售。
考慮到上麵討論的利潤率方麵的不利因素,分析師考慮將其納入下一財年的共識之下。
就收入增長而言,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似乎是本財年最慢的季度,因此建議密切關注這兩個財報季。如果該公司宣布為政府或商業合作夥伴提供更多折扣,分析師可能會下調強烈買入評級。
進入下半年,需要關注的關鍵因素是 Azure 業務的增長,以及雲計算是否仍然受限於容量,還是到 12 月會有所改善。需要明確的是,不確定市場將如何應對容量的提升。一些投資者可能將此視為需求放緩(盡管這可能並非供應改善的原因),從而可能引發第二財季的拋售。資本支出是另一個需要關注的指標。第一財季的預期支出超過 300 億美元,預計本財年上半年的資本支出將較 2025 財年上半年有所增加。
其他需要密切關注的因素是利潤率,尤其是在雲計算領域。留意 Azure 效率提升是否開始抵消 AI 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拖累。目前為止,在看到 Azure 向美國政府提供的 60 億美元折扣後,我對 Azure 的盈利能力並不抱有信心。
總體而言,盡管分析師對本財年每股收益不及預期持謹慎態度,但仍重申強力買入評級,因為在當前人工智能超級周期的推動下,微軟營收增長依然穩健。如果利潤率下降,且雲計算和Azure業務的增長放緩,可能會下調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