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看很多人在說鄉愁,其實我覺得每個人的鄉愁都不一樣。。。
鄉愁不僅僅是對空間或家鄉的思念,還代表了對熟悉感、安全感和歸屬感的渴望。有人可能懷念家的氣味、有人懷念節假日的團聚、也有人懷念家鄉的方言、舊書香……這種情感是難以被替代的―每個人的“家”都有獨特符號。
我一直不認為自己是個多愁善感的人,直到今天在家做了一份簡簡單單的陽春麵,聞著那清淡的香氣,才驚覺——鄉愁正躲在這碗麵裏,在不經意的一刻,把我輕輕拉回中學時光。
那時,每天清晨,母親都會早起為我煮陽春麵。一坨豬油、一點醬油、蔥花撒得恰到好處;麵煮得七分熟,然後放在碗裏慢慢煨著。她總是早半小時起床,為了讓我早餐營養均衡,貼心地再煎一個太陽蛋。身為川渝人,卻從不讓我早上吃辣,我那時因為交通的原因,幾乎每天五點半就要起床去坐那班最早的公交車,後來才明白,麵煮的七分熟,是因為她總想讓我多睡幾分鍾,她的這一切,都隱匿在這碗簡單的麵裏,濃濃的牽掛與母愛,在蒸氣騰起時,緩緩升騰。
現在我在廚房裏,自己舀起麵條,下咽間,思緒回到那兩個字:中學的清晨。那時的我,不再是小小懵懂的學生,卻仍被母親的細微照顧深藏心底。母親的影子,就融在鍋裏滾動的麵湯裏,在時間裏化作一縷縷溫暖,沁人心脾。
這不僅僅是吃下一碗麵,這是我再次被母親撫慰的方式,是她在我心裏留下的形與味,是鄉愁,是愛,是在遠方仍原封不動等待歸來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