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的夢與念

開通文學城博客,記錄日常的生活與遐想。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有學上了, Amherst”:這話有點太謙虛了吧?哈哈

(2025-03-22 08:05:16) 下一個

昨天看到一位家長的帖子,報告孩子今年考學的消息:“有學上了,Amherst!”

這本應是個好消息,但話語間卻透著一絲矯情。更準確的表達應該是:孩子終於考上了名校Amherst。

首先要祝賀這位孩子,畢竟 Amherst 是美國頂級文理學院之一。如果查閱排名,美國前五的文理學院通常包括:Williams College、Amherst College、Swarthmore College、Pomona College 和 Wellesley College。能夠被這些學校錄取,絕不是“有學上了”可以輕描淡寫概括的。因此,家長的這番話,更像鬆了一口氣,孩子終於心想事成,進了名校。

在美國,想要“有學上”實在太容易了,比在中國輕鬆得多,不必經曆折磨人的高考。隻要願意上學,肯定能找到學校就讀。但中國家長和孩子所追求的,從來不是“有學上”,而是“有好學校上”——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傳統。許多中國家長千辛萬苦培養孩子,目標也絕非普通大學,而是頂尖名校。

關於“名校”的定義,許多人隻關注常春藤盟校,以及斯坦福、MIT、杜克等前 15 或前 20 的大學。然而,美國的大學多達兩三千所,前 50 甚至前 75 的學校,都可以稱得上是名校。美國共有 50 個州,每個州都傾力打造一所頂級州立大學,通常命名為 “University of + 州名”,如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Michigan、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University of Wisconsin等。這些學校通常位列全美前 50-80 之內,甚至有些躋身前 30。

如果不拘泥於排名的先後,廣義上的“名校”範圍可擴展至100餘所。除了每個州的旗艦公立大學外,各州還設有一批次一級的州立大學,通常命名為“州名 + State + University”,如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加州州立大學)。這些學校同屬公立體係,但相較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加州大學係統)略遜一籌,主要體現在政府財政支持、師資力量和學術聲譽等方麵。加州大學係統下設九個校區,而加州州立大學係統則有近 20 個校區,後者以本地生源為主,提供更靈活的學習模式。

在美國,進入一般州立大學幾乎是“閉著眼睛都能進去”的,而想進入各州的旗艦公立大學則需要一定的競爭力。尤其是 UCLA、UC Berkeley、University of Michigan 這類享譽全球的公立名校,校內諾貝爾獎得主比比皆是,學術水平絲毫不遜色於常春藤盟校。然而,由於這些學校是州政府出資的公立大學,主要由州內納稅人支持,因此錄取政策則必須側重本州學生。例如,加州規定外州或國際生的錄取比例不得超過 18%。這意味著,加州居民可以更容易地以較低學費進入 UCLA 或 Berkeley,接受頂級教育。而外州或國際學生則需要支付加倍學費。因此,許多加州家長最終選擇讓孩子就讀 UCLA 或 Berkeley,既能節省學費,又能獲得優質教育。

當然,州立大學的規模龐大也是一大挑戰。學生眾多,學術資源競爭激烈,尤其是熱門課程,課堂規模可達數百甚至上千人。教授很少有機會與學生一對一交流,這對未來申請研究生時獲取推薦信構成了一定難度。因此,想繼續深造的學生需要主動經營與教授的關係,充分利用辦公時間請教問題,以便建立聯係。

相比之下,美國最負盛名的大學仍然是那些規模精小、教學資源豐富的私立名校,即以常春藤為代表的精英大學。國內流行“大 U”一詞來形容名校,其實並不準確,真正的名校規模都很小,即名聲很大規模很小的大學。例如,哈佛本科生約 6,000 人,耶魯 5,500 餘人,普林斯頓和 MIT 僅 4,000 多人,每校每年招生僅千餘人,競爭極其激烈。以哈佛為例,每年約有 3-4 萬人申請,最終錄取 2,000 餘人,錄取率約 5%。而敢於申請哈佛的學生,往往都是各自高中排名前三、成績幾乎從未低於 A 的佼佼者。因此,能被哈耶普(哈佛、耶魯、普林斯頓)錄取,幾乎可謂“撞大運”。

頂尖文理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s)在美國也有其獨特魅力。由於這些學校沒有研究生院,教授的教學重心完全傾注於本科生,班級規模小,師生關係緊密,學生間的氛圍更為融洽。一般來說,這些學院的學生總數在 1,000 至 2,000 人,每年僅招收數百人,競爭同樣激烈,一些頂尖文理學院的錄取率甚至低於 10%。但相較哈耶普,競爭壓力仍稍小一些。

文理學院與常春藤大學最大的區別在於學術資源。常春藤大學不僅招收本科生,還設有研究生院,涵蓋法學院、醫學院、工程學院、商學院、音樂學院等多個領域,科研實力強大,學術資源極為豐富。相比之下,文理學院的學科領域較為單一,主要集中在通識教育,但教學質量極高,師生互動頻繁,課堂氛圍更像“家庭”。

此外,大型大學的學生流動性較強,上課地點分散,學生間難以形成緊密關係。在中國大學,室友同住四年,班級固定,很多人成為終生好友。而在美國,大學生通常課表各異,課外獨處時間較多,若不擅長社交,可能會感到孤獨,甚至誘發抑鬱。因此,小型文理學院更容易培養親密的同學關係,對學生的成長和未來發展極為有利。

最後,還是要再次祝賀這位家長的孩子成功被 Amherst 錄取!這是極其光榮的成就,遠非“有學上了”所能概括的。

2025.3.22 於美國佛州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