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提倡“多元飲食文化”,所以在墨爾本可以找到世界上很多民族的餐館,連非洲遊牧民族的餐館都有。最近去一家黎巴嫩餐館用餐,開始我們以為少數民族的餐飲沒有那麽熱門,周五沒有預訂就去了。乖乖,座無虛席,服務員說對不起,改天再來吧,周末的三個晚上都非常忙。於是我們挑了一個周三,去體驗一下黎巴嫩飲食。
現在大家上館子,一是靠朋友介紹,另外就是看臉書的熱評,據說這個黎巴嫩餐館是墨爾本最好的中東餐館,顧客評分相當高。於是我們就去了,很地道的中東飲食,質量很好,而且價格也不錯,每個人平均隻有二十多塊。
黎巴嫩在西亞,但我們習慣稱做為“中東國家”。黎巴嫩曆史悠久,黎巴嫩人就是聖經記載“腓尼基”人的後裔,黎巴嫩的人口中原先以基督教為主,近年來伊斯蘭教逐漸盛行,現在信奉這兩種宗教的民眾基本上差不多。所以因為宗教而受影響的文化,建築風格,民族習俗和飲食文化具有一定的特色,兩種飲食文化相互交融,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
黎巴嫩原來是非常富有的阿拉伯古國,但這兩千年來黎巴嫩人曆經滄桑,飽受戰爭的創傷。澳洲政府於上世紀70年代接受很大一批黎巴嫩難民。絕大部分黎巴嫩人勤勞善良,非常友好,我先後有過不少黎巴嫩移民朋友,關係都很好的。但普遍感覺黎巴嫩人比較剛烈,豪爽,但稍有不慎也會很暴躁。據說澳洲一些地區黎巴嫩裔的幫派爭鬥非常厲害。不過我們普通老百姓,並不會介入這些矛盾,相安無事。
黎巴嫩人的飲食習慣以羊肉為主食,還有雞肉,烤魚。但沒有豬肉,也很少有牛肉。不能完全稱之為“清真食物”,很大程度是交融的產物。黎巴嫩人沿襲中東地區的飲食習慣,獨到之處是香料,各種蔬菜和甜點都非常有特色。所以有機會品嚐黎巴嫩菜肴,也是非常有趣的一種體驗。這個餐館在周末,還會進行“肚皮舞”的表演,這是阿拉伯人的一種傳統表演。
我們曾經參加過一個阿拉伯遊牧民族在大沙漠的旅遊項目,那才是真正的阿拉伯人生活的體驗。當然在世界各地的城市裏,很難再現這種阿拉伯遊牧民族的營地生活,通過黎巴嫩餐館的就餐
和一些活動,的確也是一種體驗。
這家黎巴嫩餐館位於墨爾本東區的Doncaster Rd,Balwyn North,入口是一扇很有民族特色的木雕大門,說起黎巴嫩,在聖經記載一種黎巴嫩特產的“香柏木”,這是當時所羅門王建造聖殿必備的一種木材。我很難確定這扇門就是用這種珍貴的木材製作的,但至少這具有一種象征性,有機會再進一步確證。大廳裏還有一幅稱之為“阿拉伯之夜”的壁畫,描述阿拉伯人的生活。
以前我介紹過不少餐飲故事,一個優秀的餐館,不但菜肴美味,有特色,同時還展示一種文化內涵,這種餐館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影響。下麵是一些照片:
前點:“黎巴嫩餅”和石榴調料的蘸醬
烤雞肉和杏仁飯
阿拉伯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