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花園

與您分享美好的事物,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正文

教 養 A B C

(2025-04-23 01:26:07) 下一個

環顧周遭的朋友們,家中大都有1-2個ABC(Australian Born Chinese),也就是澳洲出生的中國孩子。因他們的黃皮白心,又被稱為“香蕉人。”他們出生在澳洲,大都接受了西方的價值觀和習俗,與來自中國的父母的文化衝突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家庭中就有中西文化的碰撞。以下提到的一些問題,較為普遍地發生在中國移民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間。

是否要學習中文?

對於學習中文,大多數孩子是被父母逼著才學的。有些父母最初送孩子去周末的中文學校,但在孩子的聲聲“難學”、“乏味”中,退卻讓步而放棄了。其實澳洲是鼓勵學生學習第二語言的,君不見在高考中選擇考第二語言的,是可以加分的。學習中文,對於將來的部分就業和社交,也是有所幫助的。澳洲曾經的總理,之後的外交部長陸克文,因會講熟練的中文而倍受尊敬。身為華人的後代,更沒理由放棄中文,鼓勵孩子多學一點中文也是有好處的。

 吃西餐還是中餐?

與其他ABC的家長溝通,他們常常抱怨孩子不太喜歡健康的中餐。炸雞、薯條、烤牛排和色拉,還有意大利食物,法式食物,印度餐和日本壽司,才是他們的最愛。生活在多元文化的社會裏,孩子們對食物也要求多元化。爭論哪種食物最健康,嘮叨中餐的優勢等等,都不會有明顯的效果。沒有辦法,隻好中西餐混著吃。對於中餐都做不道地的父母來說,難度可想而知。有時不得不放權,讓孩子自己鼓搗別國餐飲;有時就隻好不恥下問,諸如食物中該加咖喱還是沙拉醬等等。父母們則將就著隨孩子換花樣吃西餐,都怨自己的中國胃至今不能入鄉隨俗。其實,也有很多西人愛吃中餐的。食物的喜好,沒有辦法強求,在吃得健康的大前提下,各取所需,各隨己意。

假期是否要做作業?

看著自己的孩子在假期忙著上網聊天,一位朋友忍不住說了聲:“與其這樣浪費時間,不如看看書,做點作業。”這在華人家長眼中是很正常的一句話,到了ABC耳中,就成了刺耳的一句話。“Holiday Is Holiday.”假期就是要休息放鬆的,怎麽可以做作業?亞洲國家的學生自殺率較高,就是因為逼得太緊,壓力太大。在假期,應該去度假,或參加同學聚會、一起去看電影才是正常的。整天捧著書的人,是書呆子。孩子有自己的社交圈,父母不能完全阻止孩子的這些活動,但要有個限度。比如假期多參加一些同學聚會,而平時盡量少參加;為了安全起見,晚上規定在幾點以前必須回家。假期,就讓孩子們快樂放鬆度過吧!

怎麽看孩子的成績單?

當孩子拿著95分的好成績回家時,華人家長易犯的錯誤是:你那5分是怎麽丟掉的?他們要求孩子得滿分。而西人家長會以為自己的孩子很能幹,竟然能得這樣的高分,他們會高高興興鼓勵孩子一番。曾聽說有華人孩子考90分還挨罵的,而西人孩子考60分就慶祝的。怎樣麵對孩子的成績單?值得我們再思考。

學習以外能否幹其它事?

澳洲不少學生中學開始就兼職打工了,不光是為了掙零花錢,更是為了開闊眼界,豐富閱曆。有一位朋友的大兒子牙醫專業快畢業了,麵對其它同學都已有很多不同的工作經曆,而自己除了學習,其它方麵的經曆非常欠缺。將來找工作,有專業工作經驗的人肯定會更受歡迎。假如沒有專業工作經驗,其它的工作經驗也比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人強。據說不少海外留學生在澳洲很難找到專業工作,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以前沒有任何工作經驗。這位牙醫專業的學生,已經意識到了工作經驗的重要性,所以囑咐正讀高中的弟弟,一定要去找一份兼職工作。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找一份周末工,對於中學生來說,是利大於弊的。澳洲規定14歲9個月就可以合法打工,當然工資會比成年人低一些。大學生就更應該去找一份與專業相關或不相關的兼職工作,不要太在乎薪酬的高低,貴在工作經驗和人生體驗。

 除了正規課程, 是否要讀選修課或興趣班? 

澳洲的公立學校,除了正規的數理化等課程,還可選修木工、金工、烹飪、縫紉等課程的,這對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動手能力都是有幫助的。孩子除了學業,將來也要麵對工作、社會和家庭,一生的幸福取決於多方麵的能力。多掌握一些其它的技能,對孩子的將來是有好處的。隻要孩子們有興趣去學,就可能使他們多一份生活的享受,得以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或許有朝一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未可知。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是否要盡父母教養的責任?

不要把教養孩子的重任長期托付給祖父母或其他人,當孩子把你叫做“阿姨”時,這隻是你心碎的開始。聽到幾位朋友一直在後悔,小時候沒有把孩子帶在身邊。如今父母的管教過了有效期,再沒有辦法與他們溝通。人生沒有後悔藥,悔之已晚矣!當初從天使手中接過來的“甜蜜果”,就這樣變成了“苦澀果。”

上帝在我們懷孕時,就把愛孩子的心安置在我們的心中。母愛是什麽?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媳婦不喜歡婆婆,非得將婆婆置於死地而後快。她要求丈夫把婆婆的心拿給她。這不孝之子真的殺了自己的親生母親。捧著母親心髒的兒子不小心摔了一跤,隻聽得這顆母親的心還在對他說話:孩子,你摔疼了嗎?這雖然是一個故事,但卻能解釋何為母愛。這刻骨銘心無私奉獻的愛,這不離不棄的愛,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母愛。但有時愛過了頭,就成了溺愛。

我們當仰望把孩子賜給我們的天上的父親!祂把這獨一無二的寶貝托付給我們,要我們在愛孩子的同時,負起教養的責任。有時覺得擔子太重,有時覺得能力有限。願上帝賜給我們教養孩子的智慧!

注:本文發表在澳洲《生活月刊》2011年11月第127期,略有修改。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