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酷原創

海外存知己,天涯有筆鄰。
個人資料
雅酷原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學習台灣好榜樣,民主精神放光芒

(2025-10-16 14:24:59) 下一個

台灣麵積隻有浙江省四分之一 ,卻在經濟、科技、社會福利與民主製度上,展現出令龐然大國汗顏的成就。倘若中國真心想要走向現代化、贏得世界的尊重,那麽最值得學習的榜樣,不在西方,而在海峽那一邊——台灣。

 

大陸人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我們的GDP世界第二。沒錯,總量確實驚人,但那並不能說明生活質量的優越。台灣的GDP總量不過中國大陸的二十分之一,卻在人均收入上遙遙領先——2025年台灣人均GDP預計突破38,000美元,而大陸剛剛越過13,000美元。

 

這不是數字遊戲,而是生活實感。台灣的普通上班族月薪雖不算高,但社會保障完善、物價穩定、空氣清潔、醫療便捷——掙錢雖辛苦,生活卻體麵。而大陸許多城市的中產,在房貸、教育、醫保、戶籍麵前,常常月光加負債。在台灣,財富更平均地分布在社會中層,經濟的增長惠及大多數人;而在大陸,增長更多流向壟斷國企與權貴資本。

 

台灣之所以能在經濟質量上勝出,關鍵在於治理的透明與法治的穩定。企業家敢於長期投資,因為不會擔心政策朝令夕改;年輕人敢於創新創業,因為失敗不會被體製抹殺。相比之下,中國的營商環境,仍帶有濃厚的官本位色彩,政策紅利掌握在少數權力集團手中。經濟總量固然龐大,但創造財富的機製——自由、公平、穩定——卻並未成熟。

 

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產業是什麽?答案不在互聯網,而在芯片。沒有芯片,就沒有AI,沒有智能手機,沒有現代武器。而在這個決定未來的領域裏,台灣幾乎主宰了地球。

 

台積電(TSMC)掌握著全球九成以上的先進製程芯片製造能力,從蘋果的A係列處理器到NVIDIAAI核心,再到特斯拉的自動駕駛芯片,幾乎都出自台積電的工廠。相比之下,中國大陸雖在努力追趕,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也投入巨大,但仍被困在7納米以上的製程,距離台積電的2納米技術差距至少5年。

 

為什麽台灣能做到?答案簡單卻深刻:專業精神與政治製度的相互信任。台灣政府尊重科學規律,不搞行政幹預;科研經費分配公開透明,學術界不必唯政治是從。台積電的成功,不僅是技術奇跡,更是製度奇跡。

 

中國大陸的科研資源龐大,卻陷入運動式科研:口號響亮、成果造假、指標導向、拍腦袋立項。許多科學家不得不研究政治正確的課題,而非技術前沿。科技不是喊口號能得來的,它需要製度的保障與科學精神的自由。

 

如果說經濟反映的是財富的總量,那麽社會保障體現的就是文明的溫度。台灣的全民健康保險(健保)製度,被譽為亞洲最成功的社會福利體係之一。隻要是台灣居民,無論貧富老少,都能享受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健保卡一刷,掛號、看病、取藥一條龍。

 

而在大陸,雖然也有全民醫保,但覆蓋率與報銷比例差距極大。城市職工與農村居民、東部與西部、幹部與平民之間的醫療待遇天差地別。許多家庭因病返貧,醫院排長隊、看病貴、藥價高,成了社會共識。

 

台灣的製度成功在於把人當作公民,而不是資源。它以人為本,而非以政績為本。相比之下,中國的社會保障體係仍是行政化的、等級化的。它更多地服務於穩定大局,而非個體尊嚴。

 

台灣的教育體係培養出一代代思辨能力強、社會責任感高的公民。從小學到大學,學生被鼓勵表達不同意見、質疑權威、參與社會。正因為此,台灣社會充滿了生氣:年輕人敢批評政府、敢上街遊行、敢組織社團——他們擁有真正的公民意識。

 

而在中國大陸,教育越來越功利化。孩子從小學起就被訓練為應試機器,大學課堂上避免討論政治、曆史、哲學。思想的自由被壓縮,創造力自然也枯萎。一個國家如果連獨立思考的種子都不讓播下,又怎能期待創新的果實?

 

台灣的文化軟實力恰恰來自這種開放的精神。台灣的音樂、電影、文學、出版業在華語世界中,都有獨立品格。從侯孝賢的電影到吳念真的劇作,從《獨立評論》到公視的紀錄片,都展現出一種溫柔而堅定的社會關懷。而在大陸,娛樂業與輿論環境被嚴密控製,創作空間有限。文化失去了自我反思的功能,隻剩下被馴化的主旋律

 

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接受度,是另一麵鏡子。台灣護照可免簽或落地簽進入141個國家和地區,幾乎遍布世界主要發達國家;而中國大陸護照可免簽的東拚西湊也就幾十個,幾乎所有西方國家,對中國旅客都設有簽證壁壘。

 

這不僅是外交問題,更是國際信任的體現。台灣在國際上雖名義上外交受限,但憑借民主製度與法治信譽,贏得了實際的尊重。台灣的企業、學者、NGO可以自由參與全球事務,而大陸的個人和機構,則無不淪為政治附產品

 

在國際排名上,台灣的表現更是顯著。《經濟學人》2023年民主指數:台灣全球第10,亞洲第一。中國第148,被列為專製政權;在人類自由指數方麵:台灣第12,中國第149。這些排名不是外國偏見,而是文明差距的量化。世界尊重台灣,因為它尊重人權、保護新聞自由、讓權力接受監督。而中國在國際上常被懷疑與警惕,因為它拒絕透明,懼怕公民社會。

 

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台灣的成功,那就是——民主讓台灣成為現代國家。

 

民主不是混亂,而是理性的博弈;不是喊口號,而是製度保障。台灣經曆過威權時代,也走過政黨輪替、社會抗爭的陣痛,但它最終學會了讓權力和平轉移,讓人民說話。如今的台灣社會充滿活力:從總統選舉到地方自治,從網絡公投到社會運動,公民參與無處不在。

 

而中國大陸仍停留在一黨專政的框架內。所有的選舉都在黨控製下進行,媒體是宣傳機器,司法受製於政治。這樣的體製也許在短期內效率高,但長遠看,它窒息了社會的創造力與公信力。台灣民主的可貴,不僅在製度形式,更在精神實質——讓人民做主,讓權力有限,讓真相存在。這正是中國所缺乏、也是最需要學習的。

 

有人說:中國和台灣不可比,一個是大國,一個是小島。這話沒錯,但問題在於——文明從來不以領土論高下,而以製度論優劣。台灣的成功,是東亞儒家文化在現代民主框架下的成熟版本。它證明了華人社會同樣可以自由、理性、有序;同樣可以兼顧效率與人權;同樣可以在法治中實現繁榮。

 

而中國大陸,若繼續沉溺於民族主義的幻覺、封閉的信息環境、權力崇拜的傳統,那再大的經濟體量,也掩蓋不了精神上的貧瘠。真正的強大,不在於航母導彈,而在於製度自信與人性尊嚴。如果有一天,中國能坦然地承認——台灣是一個成功的社會模式,並向它學習政治清廉、司法獨立、新聞自由、全民健保、教育公平與社會溫情——那才是中華民族真正的複興。海峽不寬,心牆太厚。學會尊重台灣,是中國邁向現代文明的第一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民主不是萬能的。 既不能保證經濟發展, 也不能保證人民的幸福生活, 更不能抑製腐敗,這在我的帖裏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3242/202510/7693.html

喊口號沒用的。 那是文革紅衛兵的一套。 學會數據說話吧。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雅酷原創' 的評論 : 你的邏輯不能自洽啊。
1. 台灣目前的民主是從白色恐怖中產生的, 大陸難道不會嗎?事實是大陸是從文革中產生了資本主義
2. 誰說“亂”了,“罷免案”說明現在的台府仍然有是獨裁心理。 “民進黨政府要一言堂麽? ”。
3. 是你把受尊重和民主混為一談,還亂扯各國。 因為體製受尊重?非洲怎麽怎麽不受尊重?
4. “大陸不也給了你說話的自由”,和你什麽都能說是兩碼事。 你這是混淆概念。
5. 別背書了, 如果美國不打壓中國的芯片業, 限製別國賣光刻機和設計軟件等,台積電早就下課了。
6. 可是你列舉的這些國家, 都要和中國做生意啊。 黃為什麽一次次去大陸? 他不需要台灣,但需要大陸。
7. “拜民主教”是文城其他網友說的, 你的中文是咋學的? 簡化字看不懂?
8. “批評台灣的背後,是害怕台灣的存在”, 嗬嗬嗬, 你通篇批判大陸, 原來是害怕大陸的存在啊。

===

台灣在大眾的公眾號,和文城裏的1450部隊, 你露餡兒啦。 去看看我的文章, 你就知道我們的差別了。 你拿錢寫帖, 做不到無欲則剛的。
irisin2021 回複 悄悄話 大陸經濟奇跡就是采納實施了民主社會的經濟政策,私有製和私有企業經濟,私有製是民主社會的要件之一。如果大陸也采納民主社會的政治製度,大陸會人才輩出,湧現各路精英。民主社會製度建立是人類智慧結晶,是人民願望。一時做不到,可以理解,但不能仇視汙蔑民主社會。
雅酷原創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你的評論表麵上堆砌事實,實際上卻是邏輯混亂、立場偏頗、偷換概念、顛倒黑白。下麵我將逐點反駁與批駁,讓你這種“偽理性、真洗地”的論調無所遁形:

一,白色恐怖 ≠ 現在的台灣

“台灣白色恐怖近40年”——這句話沒錯,但用它來否定台灣當下的民主製度,就是典型的“時空偷換”和“道德等價詭計”。

白色恐怖是1949–1987年台灣威權體製的歷史遺產,而正是台灣社會勇敢地麵對、反省、並推翻了那段歷史,才有今天的民主成果。這就像德國經歷了納粹,日本經歷了軍國主義,美國經歷了種族隔離,難道你能說這些國家“因為曾經犯錯,所以現在不配談民主”?

恰恰相反,能正視過去、限製權力、保障公民權利的社會,才是成熟社會。而中國大陸至今不允許談“六四”、不許質疑黨、刪帖封號封嘴,請問誰更接近白色恐怖?

二,“罷免案”恰恰是民主的體現,不是“亂”

台灣的罷免、選舉、政黨輪替,是製度化的民意機製。有人罷免、有人連任,這是公民自由的一部分。在獨裁體製下,這種權力監督根本不存在——你見過哪個大陸官員能被選民罷免?

“罷免亂”這邏輯,就像說“病人能看醫生說明醫院亂”。一個社會能用製度解決衝突,這叫成熟;不能說話、不能投票,隻能沈默,那才叫可怕。

三,聯合國席位 ≠ 國際尊重

“台灣沒席位”“建交國少”這類說法,是國際政治的常識混淆。

台灣被排除在聯合國之外,是因為1971年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合法代表”。這不是對台灣“不尊重”,而是冷戰格局下的政治妥協。

國際社會在實際行為中早已廣泛承認台灣的存在與貢獻:
*台灣護照可免簽近150國,比中國護照多出一倍;
*台灣與歐美、日本、澳洲保持事實外交與經貿往來;
*台灣人享有新聞、集會、選舉自由;
*台灣是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核心。

國際“尊重”看的是製度與文明,不是“誰的邦交國多”。朝鮮建交國也有幾十個,難道它就“受尊重”了?

四,“大陸給你自由說話”是最大的反諷

你說:“你在大陸開公眾號,不也能說話?”——這句話正暴露了自我審查式的幻覺。

請問:
*台灣博主在大陸能批評共產黨嗎?
*能討論“六四”、“新疆”、“西藏”、“香港反送中”嗎?
*能說“中國該學習台灣的民主”嗎?

一旦說了,賬號就“永久封禁”。能說“雞湯”、能說“風月”、能說“旅行”叫自由嗎?那不是言論自由,那是“被允許的噤聲”。

台灣人到大陸開公眾號,更多是出於市場考慮,不代表大陸比台灣自由,就像在沙漠裏賣礦泉水,不代表沙漠比湖泊富有。

五,“台積電靠運氣”是你無知到可笑

台積電的成功是製度+科技+人才+國際信任的結果,不是“運氣”:
1. 製度保障創新:台灣企業能獨立決策,不必天天揣摩政治風向。
2. 教育與產業鏈健全:台灣理工教育紮實,從IC設計到封測,體係完善。
3. 法治與國際信譽:台積電敢於與蘋果、英偉達、AMD合作,因為台灣的法治環境讓知識產權有保障,不像大陸那樣“抄襲合法化”。
4. 戰略地位:美國、日本、荷蘭都信任台灣供應鏈,不信任大陸。

說“台積電隻是運氣好”,就像說“諾貝爾獎得主隻是被風吹到了瑞典”。這不是無知,而是嫉妒的自欺。

六,“台灣沒中國這個客戶就不行”?

這又是典型的經濟認知錯誤。台積電的主要客戶中,中國大陸僅佔不到10%。最大客戶是美國與歐洲科技公司,包括蘋果、英偉達、AMD、高通、博通等。反而是大陸手機、汽車廠商嚴重依賴台積電的芯片。真要“脫鈎”,受傷的是誰?明眼人一看便知。

七,“拜民主教”的說法,揭露了你的權威崇拜心理

說別人“拜民主教”,其實是因為自己“拜權力教”。民主不是信仰偶像,而是製度對權力的約束。
獨裁者才需要信仰——信仰領袖、信仰黨、信仰紅色血統。民主社會不靠“信”,靠“監督”。

淨空法師講“迷信”,講的是宗教,不是政治。拿宗教語錄來批評政治製度,本身就是“政治迷信”的體現。

八,批評台灣的背後,是害怕台灣的存在

你長篇大論評論的底色是焦慮和慌張。一邊嘲笑台灣民主“亂”,一邊羨慕台灣人民能罵政府不被抓;一邊貶低台積電“靠運氣”,一邊為中芯國際受限而憤憤不平;一邊說“大陸給你自由”,一邊知道自己發個貼都要自審十遍。

台灣不完美,但它代表著華人世界可實現自由與法治的可能性。這正是極權者最害怕的——不是台灣的麵積,也不是台積電的芯片,而是台灣活出了他們不敢讓人民看到的未來。台灣不是完美的地方,但它至少允許人們說出“它不完美”。
京華人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章,讚!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台灣白色恐怖近40年,如今的政治局麵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更何況比新加坡在經濟發展上差很遠, 前些時不是還搞大罷免,民進黨政府要一言堂麽? 對吧。 ”世界尊重台灣“,聯合國裏咋沒有席位,近200個國家中和台灣建交的隻有12個。 和中國建交的183。 嗬嗬。

文城早有網友說了,““文學城裏麵‘拜民主教’教徒特別多。這些人跟台灣人一樣,把“民主”當成一個可以炫耀的牌子,戴在頭上到處晃晃,其實不知道什麽是民主。用淨空法師的話來說,就是‘在迷的狀態下就信了’,所以是‘迷信’。” 。 博主作為台灣人在大陸開的公眾號,雖然使用簡體字,說話要客觀,不要那麽極端哦。台灣處處領先,你不還是要到大陸的媒體開公眾號, 大陸不也給了你說話的自由。

台灣芯片的發展沒有受到美國的限製,很運氣而已。 現在台積電主要是芯片的半成品製作,真正的高端設計和生產在 NVIDIA。 一般的應用中國已經可以批量生產,台灣沒了中國這個大客戶能走多遠? 和台灣人到大陸開公眾號一個道理。 拭目以待。
誠信 回複 悄悄話 Great article, precise, pinpoint, perfect summaries and arguments.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