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酷原創

海外存知己,天涯有筆鄰。
個人資料
雅酷原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範曾:畫中的婚姻與江湖

(2025-08-17 06:04:20) 下一個

在中國的藝術圈裏,如果要找一個人,他既是拍賣行的座上賓,又是八卦小報的常客,還能讓文學家、畫家、評論家、網友、吃瓜群眾都一齊熱鬧,那大概非範曾莫屬。這個名字,本來該隻和國畫、書法、古典詩文連在一起,可偏偏因為他傳奇到近乎荒誕的人生,讓人記住的不僅是白描人物,更是一樁樁看似離奇婚姻與江湖爭鬥。

 

1962 年,中央美術學院的校園裏年輕氣勢正盛。範曾,那個位列校門口排隊小畫人的青年,畫著一幅《文姬歸漢》的畢業作品。與別人不同的是,他選了個極識時務的題材:當時人藝熱演郭沫若的《蔡文姬》,他體察風向,畫了同個題材,等待風口。為了讓郭沫若看到這幅畫,範曾不惜在他家門口蹲守多日——秘書王廷芳最後終於見了範增,並代他轉遞了畫稿。郭沫若展開一瞥,激動得夜不能寐,清晨伏案題下一首五言古風:漢家失弘馭,四海繁兵馬……”,還說以後畫多少給題多少。這樣一夜之間,範曾登上行家視線的舞台。

 

然而,這一筆提攜背後,也有劍已上鞘的意味。導師葉淺予質疑其借郭沫若的名聲,堅持不讓此畫參展。最後,蔣兆和調和妥協,條件是遮掉郭老題字才能參展。後來,此畫成為範曾被收藏的畢業作。這件事成了藝術圈圈中的驚雷:範曾固然技藝不俗,卻讓人看見他如何借助關係登堂入室名人題詞,遠超過畫作本身的價值。

 

帶著《文姬歸漢》那個非凡開頭,範曾在 1963 年迎娶同窗林岫——詩人、書法家,才女一個,兩人曾以藝術佳侶自詡。但結婚5年,卻因柴米油鹽的日常悄然熄火。至今,範曾或許還用那句文藝而冷峻的話描述:初戀的燃料燒盡,隻剩灰燼。那段婚姻如畫中的花苞,盛了幾瞬便掉落,成為他人生早期的一抹淡色。

 

愛情是灰燼,他隻好繼續燃燒別的火。時光推到 1971 年,他再婚邊寶華——雖無驚鴻之姿,卻在風浪中成為他最現實也最溫暖的依靠。她平凡,但踏實;他們的家有了女兒範曉蕙,他的畫筆也漸漸成熟。可即便畫作迭出,他那顆不安分的心,仍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遊走。

 

他們的日子清苦,卻算安穩。邊寶華為他生下了女兒範曉蕙,照顧家庭,而範曾則在畫壇逐漸露頭。他拜在李苦禪門下,又受教於黃永玉,學畫愈發嫻熟。隻是,他那顆漂泊的心,總像筆尖一樣,總要再去勾勒別的線條。

 

於是,第三段故事悄然開場。藝術圈的故事,總比小說還離奇。範曾結識了須遵德夫婦。須遵德是他的重要支持者,可以說是恩人。但範曾的目光,卻落在了須的妻子張桂雲身上。那時張桂雲也用藝名楠莉,溫婉、聰慧,氣質與眾不同。範曾一眼就陷了進去。

 

於是,一場長達十年的婚外情悄悄展開。有人說,範曾每天寫情書給楠莉,像個少男。也有人說,他用盡才情來打動她。總之,這段秘密關係維持了整整十年,終於在1988年曝光,成了圈子裏的醜聞。有人罵他負恩忘義,有人歎楠莉紅顏禍水,可範曾隻認定,這是他的真愛。

 

1993年,他終於與邊寶華離婚,轉身與楠莉遠赴巴黎登記。楠莉帶著與前夫的三個孩子,範曾索性全盤接納,給兩個兒子改了姓,成了範家人。一時間,仿佛連家譜都能用毛筆重寫。此後,楠莉陪伴範曾二十餘年。他們的故事似書卷中的傳奇:叛逆、浪漫,一俯首便是倫理的斥責,一仰望卻是愛情的絢爛。楠莉於 2021 年去世,留下悲涼,也長成了範曾情史中最動人的一筆。

 

2024 年春,一則重磅消息跳入公眾視野:年近九十歲的範曾再婚,新娘徐萌竟比他小足足半個世紀。朋友圈炸了——有人說爺孫戀,有人問是真愛還是利益交易。範曾卻寫道,這是一段他生命中的療傷佳話:楠莉之後,我身體每況愈下,徐萌讓我康複。一段感情被他稱之為藝林佳話,詞雖溫柔,已足夠挑起圍觀者的所有想象。

 

好事未停,謠言先起。2025 年夏,有媒體稱他被徐萌帶走,家中封條貼滿,字畫被搬空;更有傳言,說徐萌倒賣他的作品,暗中獲利近 20 億。即便直播機構出麵辟謠,宣稱謠言,公眾的熱情已被徹底點燃。繼承、失聯、財富博弈的討論像裂痕擴散,範曾成了那幅漏光的老畫,在謠言的刀鋒上瑟瑟顫動。

 

提起恩師,浮世輪回中,沈從文曾是他早期照拂者。範曾每日連夜寫信、夢中趕去問候,為的是調入博物館。然而文革時期,他卻揭發沈為文藝反動,親手貼出大字報辱罵。這種從師徒親密師徒絕裂的反差,讓人唏噓。沈曾說:揭發我的最多竟是範曾,可他仍沉默,未當麵回擊。

 

範曾的藝術江湖硝煙彌漫,他曾拜在李苦禪門下,卻因理念不合,後來漸行漸遠;他與黃永玉更是鬧翻,黃永玉生前公開寫文批評他,言辭犀利,毫不留情。兩位藝術家,從師徒到仇敵,成為畫壇傳說。

 

如今,關於範曾的討論,幾乎脫離了藝術本身。大眾更關心他的婚姻,他的財富,他的去向。他的畫作或許還在拍賣場呼風喚雨,可他本人,卻像成了一出真人連續劇的主角。他的人生軌跡像一幅巨大的長卷畫:前半卷是青年才俊,筆走龍蛇;中段是婚姻風波,恩怨交織;後半卷是財富陰影,疑雲籠罩。到最後,他的形象已不再是單純的藝術家,而是一個傳奇人物,一個足夠八卦的茶餘談資

 

範曾曾言:我從不看網絡,也不在意評論。這位白描大師,用畫筆勾勒無數古代人物,卻沒想到,最荒誕、最傳奇的一幅畫,就是他自己的人生:四段婚姻,恩怨不斷;億萬財富,繼承懸疑;畫壇恩師與弟子,反目成仇;八旬老者,迎娶三旬嬌妻。如果說藝術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那範曾的人生,恰恰是高於小說,勝過戲劇。它讓人不禁搖頭,卻忍不住看一眼。畢竟,這就是現實——荒誕,真實,又令人唏噓。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