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閑話-由太陽能電池引發的感想

(2024-11-24 22:47:08) 下一個

沒法閑下來,但又沒講完(人老話多?)隻好硬著頭皮接著聊太陽能及一些雜七雜八的想法,一吐為快,方能罷休!

太陽能電池也就是光伏板,它的效率一直是業界最引人關注的難題,起源於它先天的短板。現有光伏板都隻用了可見光的一部分,全部可見光占太陽能約50%。這就已經限製了電池效率,加上能量轉化運輸等的耗損,能達到30%就幾乎封頂了。那其他波長的光比如紫外或紅外能不能利用呢?事實上一直有人在研究紫外光和近紅外光電池,紫外光能僅占太陽光能的~5%,這是它的短板,但紫外光轉化效率應該高於可見光,高能量的光產生高電伏,功率自然就提高了,隻可惜它彌補不了光源本身的量不足。相反的,紅外光本身占比不少(43%),但它的能量低,產生的光電伏小,效率太低。那有沒有可能把可見光和紫外光或紅外光結合起來做成高效電池呢?這些方麵的研究也不少,主要是材料的創新,並且也很有些突破,但這需要加入多層材料,製作難度不言而喻。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很難推廣到量產,即使能夠量產,也一定是極其昂貴的電池,沒法實現經濟效益。

再說到材料,雖然半導體矽及镓砷占據主要市場,其他的如有機材料和岩礦材料因為有柔性的持點,也是比較熱門的課題,有機材料曾經一度非常Hot, 但前些年因為鈣鈦礦材料的突破結合了高效率和柔性的特點,有機材料的熱度陡降,後來發現鈣鈦類也有它的難題,穩定性差,所以有機材料又起死回生,潮起潮落,象不象人生賭局?鹿死誰手,還無定論。在科技領域裏,各行業都是這樣,有很多機會,機會也可能是坑,贏了是運氣是發財,輸了就賠得幹幹淨淨。再比如前段時間諾貝爾化學獎授於AlphaFold的創建者,AI數據庫精確預測破解蛋白質結構,讓那些曾經在此領域叱吒風雲的教授學者要失業關閉實驗室了。順便又想起前些年在半導體芯片行業,曾遇到的瓶頸,EUV光源限製了摩爾定律的繼續,小於10納米的芯片難以實現,人們開始想其他的法子,於是一種稱作bottom up的新思路 開始與傳統的Top down(光刻)競爭。 Bottom up用高分子結構和etch刻製芯片,免去了EUV光源, 但這類高分子因為合成條件苛刻繁瑣,極難量產,芯片工程方麵也有一堆難題,在這個十字路口上,在有限的資金麵前,是選擇繼續堅持走EUV的道路呢,還是走另一條Bottom up的路徑呢?有人選擇了後者,結果經過幾年研究, 荷蘭公司解決了EUV光源問題,Bottom up 徹底出局。所以大專家領導也會搞錯方向選錯人材,一個項目要想成功,方向正確和選對人是首要條件,可惜現實中常常出現方向錯了人也錯,落得個虛空的虛空,那些年的江湖,三國演義孫子兵法全用上了,忽悠成功了又能怎樣? 千萬上億的資金輕而易舉地當水漂了,雖然損失的是企業,但出來混總是要還的,one way or the other

還是忘記背後,努力向前吧。江山代有人才出!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