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和春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縣人,1957生89年移民到加拿大,99年到美國加州矽穀做軟件工程師;退休後回加拿大大西洋省份定居
正文

沉默之書與哭泣的火種

(2025-04-04 10:16:48) 下一個

曾有一本書,字裏行間燃燒著光。它教人數數、教人推理,教人理解星辰為何運轉,大地如何呼吸。
但後來,人們說這本書是暴力的,是殖民者的陰謀。沒有尊重神靈,沒有歌頌圖騰。於是,他們焚書,以示正義。
另一個時代來臨。孩子們圍坐在篝火前,不再學習,隻傾聽彼此的傷口。老師不再提問,隻負責安慰。他們說:“我們要重拾自我認同。”
可沒有邏輯,沒有文字,認同隻剩憤怒與回音。那本書的最後一頁,在火中哭泣。文明的火種,被文明自己撲滅。
2021年,加拿大承認曾通過寄宿學校“同化原住民文化”,並為此啟動數十億加元的賠償基金。此舉本意在於麵對曆史,進行“和解”。然而它也標誌著西方價值觀內部的一次重要斷裂:教育不再被普遍視為自我解放的手段,而被政治化為“文化暴力”。
這一趨勢並不孤立。在美國,批判種族理論(CRT)與“去殖民教育”正重構課堂內容——數學被批評為“冷酷中立的白人工具”,邏輯被指“忽視非西方智慧”。與此同時,SAT與其他標準考試被逐步廢除,以“消除結構性不平等”。
當教育從“通識”退化為“身份政治戰場”,文明的自我再生產機製遭到侵蝕。在此意義上,“教育是殖民主義工具”的說法不是批判,而是自毀。
各位朋友:如果我們說,教授數學是種族歧視,講授邏輯是壓迫,傳授寫作和閱讀是殖民,那麽請問:文明還剩下什麽?
我們曾相信,教育能點燃自由的火焰,讓人超越出身、種族與局限;但現在,我們被教導要為“教人讀書寫字”而道歉。英國為寄宿學校道歉,加拿大為教育賠款。我們是否正走向一個“文明懺悔的時代”?一個不能自信其價值的文明,將被更原始、更情緒化的力量所吞噬。
不是說過去沒有問題。說的是:如果連教育、科學與理性本身都被妖魔化,我們還用什麽去麵對未來的黑暗和愚昧?
今天,我們該捍衛的不隻是權利,而是文明之光本身。

民主可能死於黑暗。可能在專製統治下消亡。在民主黨的領導和政治正確意識形態支配下,民主同樣可能死於愚蠢。愚頑人恨惡知識(數學是種族主義),教育非洲裔和墨西哥裔數學就是種族歧視。邪惡之人恨惡光,反喜愛黑暗,愚昧人張揚自己的愚昧,高喊黑命貴。空虛的內心毫無知識。人生在世好像野驢的駒子。
民主,不隻是死於槍炮與鐵血,它也可能死於笑聲、愚蠢與自以為是的“正義”。當人們開始把理性視為歧視,把知識看作壓迫,當數學被貼上“種族主義”的標簽,而教育淪為意識形態的工具,民主的根基早已腐朽。專製的鐵拳可怕,愚昧的群眾更危險。今天的“光明”被說成“壓迫”,今天的“真理”被唾棄為“偏見”。知識的殿堂變成了自憐與怒吼的廣場,年輕的心靈不再思考,隻學會了控訴。“愚頑人恨惡知識,邪惡之人憎光而喜暗。”而民主,若無理性做其支柱,終將在愚昧的歡呼聲中自我毀滅。
想象一個世界:數學是種族主義,邏輯是壓迫工具,教育不是通向自由的鑰匙,而是殖民主義的延續(例如:英國政府為曆史上的原住民寄讀學校懺悔,和道歉,加拿大政府小土豆為係統性教育原住民的曆史賠償,希望和解的時候,就意味著承認教育是殖民主義的產物)。想象說了“2+2=4”,有人憤怒地指出:“這是白人思維!”
談努力,有人說在否定“結構性壓迫,和係統性歧視”;提批判性思維,有人說你“反多元文化”。在這個世界裏,真理讓人不適,愚蠢獲得掌聲。民主,正一步步走進黑暗,不是被槍杆子推下懸崖,而是自己跳下去,還高喊“包容”、“正義”。

一封寫給未來人類的信
我們曾在工廠揮汗,在實驗室冥思,在土地上耕作,在課堂中爭論。我們曾為真理赴死,為自由奮鬥,為尊嚴而怒吼。因為我們是人,是創造的存在,是進化的奇跡。
是造物主神的形象!
可如今——
我們沉迷短視頻,向網紅,歌星,球星頂禮膜拜;
我們在短視頻中迷失,向網紅與偶像獻媚
我們享受文明進步帶來的福利,卻拒絕付出;
我們放棄思考,把自己交給了AI;
我們在健身房練形體,卻忘了訓練精神;
我們用自由換來虛無,用娛樂驅散焦慮。

曾經偉大的城市,如今成了垃圾場;
曾經燃燒思想的教室,如今充斥著沉默的臉;
我們不再是牛頓、洛克、瓦特的後人,而是算法與網紅,毒品與自嗨的孩子。

文明,不會因火山或瘟疫而終結,
也不會因天災或地震而消亡,
而是因人們忘記了什麽是“人”。
而是因我們忘了身為人的神聖使命

我們不是動物,不該活在無盡的舒適腐爛中;
我們不是機器,不該被編程決定自我價值;
我們是人,是“存在的火焰”,是未完成的未來。
我們應該為追求真理與光明而存在

我們要重新點燃信念,回到知識與勞動的道路;
要從虛無中構建意義,在科技中找回靈魂;
要麵對未來,不是退化成奴隸,而是要成為創造者,領導者,工作者。

是我們留給文明的呐喊:
向下沉的世界,獻上最後的尊嚴。


人文曆史背景:後現代人類文明的危機
人類文明進化與學習驅動力消失(過度福利,人類不需要勞動,越來越多的的人可以不勞而獲);有榮譽感的自由,在市場中獲得自我價值的認可與認同機製驟停(越來越多的工作機會被人工智能,AI機器人取代),實現人類作為實現自我價值的市場正在消失。怎麽辦?
例如:在世界大戰以前的歐洲,曾經是人才輩出,群星燦爛,英雄輩出的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發明家的英國,德國,法國推動了民主憲政,文藝複興,工業革命的故鄉,今天被越來越多的群體,人群與社區依靠福利而生存的巨量穆斯林群體,非洲裔群體。而且正在不斷影響越來越多的白人效仿和追隨。今天的歐洲追求真理的像牛頓,笛卡爾,法拉第,瓦特,洛克,斯密亞當,那樣的思想家,科學家,發明家越來越少,今天英國伯明翰陷入了垃圾堆積如山,高高的垃圾袋、廢棄的家具、雜亂的笑氣罐散落各處,整個城市仿佛成了一個巨型垃圾場,彌漫著令人作嘔的氣味。英國街頭堆放1.7萬噸垃圾,蛆蟲老鼠叢生,日不落帝國今天淪為笑話。暴露了英國很多城市的市政管理的深層矛盾。自2010年以來,市政府公共服務預算削減了17.5%,疫情期間商業稅收減少及2022年英聯邦運動會的高額支出進一步加劇財政困境。盡管議會承諾保障垃圾清理等基礎服務,但居民對政府的信任已瀕臨破裂。財政大臣蕾切爾·裏夫斯在下議院發表聲明指,財政部在審核政府賬目時發現上屆裏希·蘇納克政府有嚴重超支狀況,並遺留約220億鎊的赤字黑洞。
今天很多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美國人,中國人不再在教室,實驗室,農場,或者工廠學習,工作和生產,而在海灘,遊艇,健身房,度假,健身,玩電腦遊戲,或者刷短視頻,或者爭當網紅掙流量(例如:截至2024年1月,TikTok美國用戶已超過1.7億,佔美國人口的一半以上。 三分之一的美國成年人使用TikTok,63%的13至17歲青少年使用TikTok)。現代文明社會的人類越來越多的群體正在喪失學習,思考與工作能力,理性的選擇或者機會。
因此,喪失工作,沒有學習與思考動力和能力的依耐於福利生存的龐大群越來越多,體尾大不掉,國家財政不堪負重。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與信任正在下降與消失,危機感和不安全感正在增加。英媒:入境美國要小心 那裏已麵目全非充滿敵意。世界正在迅速變化。
就像羅馬共和國晚期,帝國不斷擴張大量自耕農,離開土地參加軍隊出征,很多年以後羅馬軍隊不斷增大,而自耕農(中產階級)越來越少,因此貴族獲得大量土地兼並。最後,回家的士兵不會種地,也喪失了土地(除了戰爭,隻能夠寄生生活)。這些軍隊和士兵尾大不掉,為了生存與安全(出賣了羅馬共和國,委身與強權與專製獨裁)。羅馬共和國就此解體。與其說凱撒是獨裁者,不如說是羅馬帝國的擴張野心與戰爭策略。凱撒與羅馬共和國的解體是結果,而不是原因。
今天的英國,歐洲與西方也正在麵臨這樣的問題。
這種危機如果處理不當,人類文明可能戛然而止,或者甚至於麵臨非常嚴重的曆史大倒退。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