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強同誌

為你講述華人同誌和家人的故事。
正文

同誌找對象需要注意什麽?

(2024-06-03 00:21:59) 下一個

最近被問到最多的需求是,“強哥,你能不能幫我介紹一個對象?”

 

看來找對象是最硬核的需求,對很多人來說找個對象不容易,有的人一輩子都沒有找著。有人覺得單身挺好,但大部分人,還是希望發展親密的伴侶關係。現代社會,同誌並不是沒有渠道找對象,也不是找不到別的同誌,很多異性戀相親見一個人,都能決定終生。所以,找對象這事,其實關乎人的成長問題。

 

我通常回複說,你自己準備好了沒有?你的個人狀態和心態影響了你的親密關係。什麽叫準備好了呢?我特意采訪了幾位已經找到同性伴侶的朋友,請他們分享一些個人經驗,僅供有意向解決單身的朋友參考。

 

首先是良好自我認同,這是幾位受訪對象都特別提到的一點,如果你自我認同還沒有解決,在與別人交往時,要麽遮遮掩掩,或者沒有辦法討論未來,沒有人喜歡跟一個看不到未來的人在一起。自我認同的背後是對身份的肯定,是對未來的規劃,如果你一邊跟同性交往,一邊認為同性戀丟人,過兩年還準備找異性結婚,這樣的不肯定,交往對象是能感受到,就很難繼續。所以,自我認同是第一位的。

 

不要試圖改造對方,一個人成年後,帶著原生家庭的烙印,過去20年、甚至30年的經曆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個人模式,除非自己想要改變,否則很難再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很多人在關係裏強烈的想要改造別人,想讓對方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這種改造欲對關係的破壞特別大,會讓對方很不舒服。改造欲背後是否定對方,是一種不滿意。

 

要學會從問題視角到欣賞視角的轉變。比如,我原來對打遊戲有很大的偏見,在我的成長中,我父母把打遊戲等同於小混混,我也在內心裏形成了打遊戲約等於不努力、不上進、不學好。這也是為什麽,有些極端的家長會把打遊戲的孩子送到強製戒網癮的地方,背後還是家長的認知出了問題。就像家長把同性戀送到精神病院治療一樣,在認識層麵就否定了同性戀傾向。

 

我的對象業餘時間就喜歡打遊戲,他可以周末在家裏打一天,他說打遊戲是他放鬆自己的一個方法。我需要換一個角度看待打遊戲,有人休息時去旅遊,有人要去娛樂,有人要去購物,他打遊戲多省錢啊?換個角度看,就不再是一個問題。

 

關係需要社群支持,有些同誌才談兩天戀愛,就要“退出圈子”,聲稱再也不跟同誌們交往了,自己的感情就“純潔了”,這背後也是一種對社群的不認可,對同誌伴侶關係的不自信。現代社會,沒有可能還住在深山老林裏,兩個人你耕田來我織布。關係會遇到坎坎坷坷,同性戀本身就缺少親友的支持係統,社群的支持就更加重要,在你們吵架時,總需要有人傾訴一下吧,需要人調解一下吧。所謂的“退出圈子”,活在“真空裏”,隱含著對自我的不認同,對社群的不認可,也不可能真的實現。異性戀談戀愛,如果一個男生要求女生要遠離所有男性,那就是控製狂。

 

客觀的看待自己,很多同性戀因為社會偏見會有自卑心理,就是把自己看得低,認為自己不配有好的情感。也有一些同性戀把自己看得很高,覺得誰都配不上自己,自戀情節在男同性戀中,真的特別多。領導力培訓有“照鏡子”,通過外在的反饋給你回應,讓你看到更立體的自己。而不是想象中的自己,很多人無法收到真實的反饋,活在自我想象的樣子裏。如果不能平視自己,一個人要麽把自己看得太低,要麽把自己看得太高,都很難發展親密關係。

 

主動也很重要。愛需要表達出來,不等不靠,有的人說,“你走完99步,我走最後一步”,有多少人有耐心被你拒絕99步,還等著你呢?交往是平等的,你拿腔拿調的,對別人也不夠尊重。同誌戀愛連性別都能跨越,為什麽還要自我設置門檻呢?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其實,戀愛,是更深度的修煉我們自己,而不是找別人的不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