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舊事話百年 (104) 軟硬兼施治理有方
1949年5月28日,上海全境「解放」,成立華東軍事管製委員會。
6月1日,中共中央華東局統戰部成立,陳毅市長兼任統戰部部長。一些北方南下的工農幹部認為「解放」了,就應該什麼都由工人階級說了算,陳毅力排眾議:「統一戰線對全國人民有利,對社會主義有利,對勞動人民有利。」
6月2日,市長兼軍管會主任陳毅在中國銀行大廈四樓會議廳召集九十多位工商界人士座談,陳市長開口第一句:「工商界的朋友們」,令大家緊悸的心情一下子放開了。陳毅重申「黨保護民族工商業,實行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公私兼顧,勞資兩利。隻要你們愛國,同共產黨合作,我們是歡迎的,你們是受到保護的。」章榮初在李濟深嘴中聽到過的十六字政策,現在由陳市長親口重申,他安心了。7月,各界以民主方式選出六百五十六名代表,其中工商界代表一百四十五名,領銜者為榮毅仁、郭棣活、劉靖基、劉念智、韓誌明、郭琳爽、章乃器。7月7日,「上海市各界慶祝解放大會」在大光明戲院舉行,決定成立「上海市各界勞軍總會」,要求各企業商戶在一個月內義賣、捐獻,將營業額百分之十捐出。上海工商業戶表麵贊成,個個叫苦不疊。經過一個多月的義賣及捐獻,上海工商界勞軍達六十億元,這是向黨和政府獻上的第一份效忠禮。
當年中國最主要的工業棉紡織業,集中在上海、天津、青島三地,噱稱「上青天」,其中上海占全國一半,職工二十三萬八千多,對國家經濟和社會安定至關重要。上海私營棉紡織企業中,三萬紗錠以上的大企業十家,計一百六十八萬餘紗錠,一萬紗錠以上的中型紗廠六十二家,計七十六萬紗錠,小型紗廠九十二家,計一萬五千紗錠,另英商兩家,怡和紗廠、綸昌紗廠共九萬紗錠。
私營十大棉紡企業中,規模第一數榮氏申新集團三十萬紗錠,第二郭氏永安集團二十萬紗錠,統益紗廠六萬紗錠,中紡紗廠五萬紗錠,章榮初名下榮豐兩家廠、川沙泰州兩家廠總計四萬五千紗錠。十大紗廠中除了中紡紗廠董事長王啟宇【註1】出走香港,其餘全部留在上海。
【註1】王啟宇(1883-1965),1920年開辦振泰紗廠,1946年易名中紡紗廠。1948年底向瑞士訂購三萬紗錠正運往上海,戰事逼近,王啟宇指示船長改道香港,1950年他在香港成立香港紗廠,王啟宇任香港棉紡織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多年,1981年他長孫王國旌娶香港當紅明星關之琳,轟動一時。
上海棉紡織業真正的巨無霸是擁有九十萬紗錠的十八家國營紗廠,原是日資紗廠,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接收了全部日資棉紡企業組成國營中國紡織建設公司(中紡建),「解放」當日即被新政府接管,成為上海最大的國營棉紡企業集團。新政權剛成立,棉紡業原料物資奇缺,隻勉強滿足十八家國營紗廠,私營企業的原料供應,除了幾家大廠還有些存貨,普遍處在飢餓和半飢餓狀態,開工不足,中小廠大多已停工。
8月3日「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在逸園飯店【註2】召開。上海市委書記饒漱石發言:「我代表中國共產黨上海市委員會,在這次會議上將我黨對於粉碎敵人封鎖與建設新上海的方針,向各位代表作報告,並請求代表研究、討論、審查、指正。」說到對資產階級的政策,他說:「對私人資本家,我們除了對投機奸商以及對任何違反政府法令的行為應依法取締外,均應採取堅決保護政策。我們歡迎他們投資到有利國計民生的各種生產事業中去。在整個新民主主義歷史時期,從事有利國計民生生產事業的自由資產階級是我們的朋友,我們必須聯合他們,和他們一同努力克服當前的困難,並向他們學校經營生產、管理工廠的知識。我們城市工作的方針,仍然是遵照毛主席『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原則,去正確領導勞資關係、公私關係、城鄉關係,內外關係。」
【註2】1928年法國人邵祿,和黃金榮、杜月笙成立「法商賽跑會」,買下亞爾培路七十八畝土地,興建「逸園」跑狗場,包括足球場、飯店和舞廳等建築。1952年逸園改為上海文化廣場。
會議氣氛熱烈,資本家們很受鼓舞,劉靖基、王子建、榮毅仁、韓誌明、郭棣活五人聯合提案《關於生產問題》:「本市棉紡業現已麵臨減產停工之危機,上海各紗廠存棉均極稀薄,除公營中紡各廠外,各私營紗廠存棉平均不足三周之用。……危機當前,不得不作迫切之建議。公營私營紗廠共同組織採購國棉之聯合機構,由人民銀行,對收購資金,予以調動之便利。由政府倡導,設置上海棉紡織業生產輔導委員會,以解救困難維護生產。團結一致,以求克服當前困難。」這份被陳毅讚許為「上海一號提案」的文件,現保存於上海檔案館。
民國時期,上海各社會組織、商會行會非常活躍,1949年5月後都停止了活動。8月26 日,長期以資本家身份為掩護的中共地下黨員盛丕華、盧緒章發起成立上海市工商業聯合會籌備會,取代原上海市商會和工業會【註3】。盛丕華為主任委員,胡厥文、榮毅仁、盧緒章為副主任委員。
【註3】上海商業會議公所成立於1902年,1921年改為上海市總商會,朱葆三、虞洽卿等歷任會長,1930年改組為上海市商會,王曉籟、俞佐庭、徐寄廎等歷任理事長。市工業會成立於1948年,杜月笙、吳蘊初為正副理事長。
章榮初已退出社會活動,他的代表、榮豐紗廠總經理韓誌明當選為副秘書長,擔任過原上海市商會秘書長的章榮初老朋友嚴諤聲,改任常務委員,每次重要會議活動後韓誌明都來向章榮初匯報傳達會議情況。
陳毅市長軟硬兩手,輪番出招,多次召集工商界人士促膝座談,安撫人心,化了很大氣力,竭力維持上海社會穩定,同時強力緊抓物資資源控製。9月10日華東財經委員會紡織工業部成立,潘漢年在香港時的情報部長劉少文【註3】為部長,統管整個紡織業。成立國營上海花紗布公司,劉少文為總經理,取代1949年5月後已無法運作,由上海棉紡織企業主組織的以榮毅仁為董事長,郭棣活、劉靖基為副董事長,章榮初為常務董事之一的中國棉花聯合採購委員會,棉花、棉紗、棉布交易由政府全麵統管,首先保障被接收的中紡建十八家國營廠,私營紗廠麵臨飢寒交迫。
【註3】劉少文(1905-1987)河南信陽人,1925年加入中共赴蘇受訓,抗戰時負責中共南方局香港電台,1945年任中共南方局情報部長。1949年隨潘漢年到上海,任華東紡織工業部長,上海市紡織管理局第一任局長,1954年上調中央軍委二部部長,授中將銜,文革中被關押七年。
華東財委工業部成立國營上海花紗布公司,全麵統管棉紗布匹交易,先滿足十八家國營棉紡織廠,私營紗廠大部分都停了工。同時蠶繭原料由中蠶公司統管,棉花、蠶繭兩樣原料都完全控製在政府手中。
1950年初上海南京雖已被「解放」,但廣東福建四川雲南等南方大部地方仍是「反動派舊社會」。因解放軍缺乏渡海能力,舟山群島在國軍手中,國軍轟炸機頻頻從剛完工的岱山機場起飛,對上海進行輪番轟炸,1月25日中午,國軍轟炸機十二架,對十六鋪、楊樹浦等處投彈五十二枚,江南造船廠中彈二十一枚,損失慘重。2月6日,上海再遭猛烈空襲,國軍飛機四批十七架,對上海各發電廠進行轟炸,史稱「二六轟炸」。
楊樹浦上海電力公司和打浦橋等多個發電廠被炸,離章榮初家不遠的盧家灣電廠也遭轟炸,死傷頗多。全市住宅供電停止,全市供電量由二十五萬千瓦下降到四千千瓦。上海變成一座黑暗城市,每家隻準保留一隻電燈開半小時,家家點起煤油燈。 由於轟炸和封鎖,1950年上半年上海極其艱難,一千多家工廠停工,六千多家商店停業。上海多數紡織廠無法開工,通貨膨脹高企,華東局書記饒漱石和上海市長陳毅心焦如焚。
毛澤東電請蘇聯派空軍保護上海,莫斯科軍區參謀長巴基斯基率領蘇聯防空部隊一百四十八架飛機組成援滬空軍,2月25日抵達上海。兩個月內擊落國軍飛機六架,國軍從此不敢來襲。5月13日,國軍趁大霧,炸燬岱山機場,撤出舟山群島。5月21日《解放日報》頭版套紅:「舟山群島全部解放,上海封鎖解除!」上海的安全得到了保障。但是經濟依然嚴峻,1949年10月起,上海爆發嚴重通脹達,棉紗價上漲三點八倍。到1950年3月第二次通脹,人心動搖,金圓券的噩夢又回到上海商人的枕上。
為了打擊投機活動,1950年3月,中共宣佈統一財政,以集權統管對抗封鎖。「三統三平」政策,做到財政收支平衡,商品供銷平衡,信貸收支平衡。這些強硬措施,終於令國家控製了五十億斤糧食、百分之四十棉紗、百分之五十布匹,百分之七十煤碳。
6月7日上海軍管會佔領上海證券交易所大樓,取締證券業,直到四十年後1990年底,撥亂反正,上海證券業重新啟動。集權統管是雙刃劍,上海私營企業占全市產值百分之七十六,資本家一萬七千多人,私營工廠在國家對原料市場的嚴格控製下,奄奄一息,大批工廠店舖倒閉。到上海「解放」一週年時,已有三百多名企業主逃往香港,造成十萬工人失業。
當年北京中央對上海的徵稅增加到五千億(舊幣),遠超出上海的能力,陳毅六次以個人名義向毛澤東請求減稅,毛高度重視陳在上海的經驗,把稅額降至三千億。
到1950年底,上海軍管會終於儲備了一百一十萬匹棉布,二萬八千件棉紗,基本控製了經濟混亂局麵。在上海市財政局長兼稅務局長顧準領導下,1950年上海稅收總額佔全國財政收入三分之一。
饒漱石、陳毅有力有序的治理,為上海恢復經濟作了很大努力,成績有目共睹,新政權建立起巨大的威望,說共產黨不能管理城市的預言,不攻自破。
上海領導人左起盛丕華、陳毅、潘漢年 陳毅在上海市各界慶祝解放大會
2月7日陳毅潘漢年視察楊樹浦電廠
劉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