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退休進行時

趕上老留末班車,計劃退休中。歡迎已經退休和計劃退休中的兄弟姐妹們交流指教。
正文

回憶一下我的投資理財之路

(2024-04-07 13:16:35) 下一個

這一篇可能又有點偏長,大家耐心看完看看跟你們有麽有一點共鳴。主要講講我一步步走到現在的投資理財的心路曆程。

前麵提到我是1994年國內某理工科大學碩士畢業。工作了幾年後就結婚了。當時所在的城市出國風氣很濃,所以順著時代的潮流我和我老婆1999年秋季同時來到美國入學。 從此就展開了我們小家庭的美國生活之旅。當然投資理財也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此篇的重點。有機會分享生活中的其他方麵。

2000年我花了5000在Scottrade開了個賬戶炒股。剛開始就是一頓騷操作,沒想到還賺了一點小錢。當時根本沒有意識到那樣母豬都能上樹的牛市隻要入市想要不賺都很難。隨後貪婪心起,又是一頓騷操作。沒幾個月就隻剩1000多。

出現這樣的結果後經過我和老婆的討論,她順勢接管了我的炒股權。隨後她補充賬戶彈藥又到5000。也是她運氣不好,沒多久就遇上.com泡沫破滅。股市也跟著應聲下調。她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也無力回天。結果比我還慘賬戶上連1000都不到。我和她炒股的自信心都因受到嚴重打擊而一落千丈。最後我們隻好以退市銷戶結束了我們投資理財的初級階段。

隨後幾年我們忙學習寫論文。多餘的錢就是放銀行存著。

到了2005年又起了投資的念頭。我們已從二人世界轉換成三口之家了。雖然收入有所增加,但是現實中根本體會不到。壓力反而大了許多。就這樣我又再一次在Scottrade開了戶。剛開始跟第一次開戶一樣還隻是炒股,沒有涉及到購買任何基金。但是這一次就麽有上次那麽盲目了,操作的都是自己知道的股票。就這樣搞了兩年,操作仍然很頻繁。可想而知也隻能賺點小錢。這裏我要說期間的一個小插曲。我有一個加入WFG的同學親自到我們家兩次鼓動我加入。他再怎麽苦口婆心的遊說也沒能說動我(不知長期加入WFG的同學們現在收益如何?)。

2007年底認識到一個學經濟金融科班的鄰居。偶爾聊一聊投資的話題,然後自己多少受點影響(其實主要還是想工資之外能多賺點)。自己上網做了短短幾天的研究後就在Fidelity開戶(此賬戶到現在還在用)。我自己做研究的結果就是買了9個Fidelity的Mutual Funds:Large growth, Large blend, Large value, Mid growth, Mid blend, Mid value, Small growth, Small blend, Small value。當時我都還不知道定投的概念,就是一次性買了9種基金。

沒多久我老婆也加入工作的大軍。此時我們三口之家已經擴大到四口之家。雖然開銷增加了,但是從單收入轉到雙收入,家庭財政狀況有明顯提升。可是隨後2008年風暴就來了。還好我們隻是投了部分的錢到以上提到的賬戶。損失的壓力有一點,但是還在可以承受的範圍。正因為這樣我就給老婆灌輸不賣就沒虧的思想而采取了捂著不動的策略。這一捂就是好幾年。

2009年末跳槽到新公司。同學同事新聞等等一係列影響讓我做出了放滿401K明智的決定。當時選基金沒做很多研究就選了1/3藍籌增長,1/3大盤,1/3target。401k才是嚴格意義上的定投。2011年我鼓動我老婆也將401K存滿。剛開始的時候她心態有點急時間不長就調整她的基金,可還是沒有我的收益好。再我的勸說下同意選好跟我同樣的基金不做任何操作。再然後她就做甩手掌櫃將賬戶完全交給我了。

2011年或者2012年,具體那一年我記不清了。我的兩個個人賬戶(Scottrade, Fidelity)全部出水。出水之後Scottrade炒個股繼續。隨後我盲目的自信心又爆棚了,結果就是我將Fidelity上的基金都賣了也加入了炒個股的行列。我還是抱著買了一直捂著到賺了才賣的態度,從2005年到我告別個股我奇跡般竟然沒有虧過任何一次買賣。虧是沒虧,可是賺的都是蠅頭小利。

到了2015年,我比較我炒股的收益和假設不賣基金的收益,前者是不如後者的。前者更是比不了我401K的收益。從此我開始認真考慮琢磨投資。接下來的操作是:(1)炒股仍然繼續,但不像原來頻繁;(2)重新買Fidelity的基金;(3)Vanguard開戶買了不少基金;(4)放了部分資金到Chase投資賬戶,自己提要求由Chase管理。這期間買了2007年那時買過的基金的同時又加了Balanced Fund, International Fund, 還有不少板塊基金。這階段我雖然做到了存足6個月緊急備用金外剩下所有資金進入了投資,但是股票基金的選擇分配還是停留在投資的初級階段。

還有另一個插曲。我老婆的朋友們偶爾討論投資房產。從2012年起,她時不時攛掇我投資房產。至少多買兩個房子,到時2個小孩上大學的學費就靠房子就可以了。我嫌棄房產的流動性差和管理很麻煩,再加上我們倆都是硬件工程師,工作不是很穩定,如果不得不異地管理那就更加麻煩了,所以我一直堅持沒有投房產。我給老婆拍胸脯保證有能力供他們能上的最後大學,她還是偶爾抱怨一下當初如果聽她的買房子到現在如何如何。

到了2017年,我又重新審視我的投資。發現我的4個個人賬戶包括Chase管理的都比不過我家的退休賬戶收益(Chase管理的最差還收1.25%的管理費)。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整合個人賬戶除保留現金和balanced fund外,其他盡可能整合成類似退休賬戶的投資。於是(1)我關掉Scottrade,將其中的股票轉入Fidelity後伺機賣掉;(2)關Chase投資賬戶錢轉入Vanguard。(3)整合Fidelity和Vanguard賬戶中的基金。

上麵的(3)到現在還是進行時。已經完成的是成功去除所有International fund,Mid cap fund,Small cap fund,部分板塊基金。近一年又增加了一個Income fund和一個 Dividend fund。下麵是我各種基金的總體分配比例僅供大家參考。具體數目就不說了,我已經扒了我家退休賬戶的外衣,再扒的話就扒掉自己的底褲了。

catergory fund ticker %
Balanced fund VTMFX, VBIAX 6.24
Large blend fund VOO, VTI, IVV, ITOT, FXAIX 32.98
Large growth fund VUG, VONG, QQQ, ONEQ, FSPGX 28.29
Sector fund VGT, VCR, FTEC, FDIS, IGV, IHI, XSD 27.04
Income/Dividend JEPI, SCHD 5.46
Total   100.00

另外我家一年的緊急備用金大部分放在Vanguard的VMFXX上。

因為兩個賬戶的原因,從上麵列表來看不少是重複的。如VOO/IVV/FXAIX, VTI/ITOT, VUG/VONG/FSPGX, VGT/FTEC, VCR/FDIS。

我現在是定投投VOO, SCHD 和JEPI。今後幾年的計劃是逐步減持Sector fund而轉投Balanced,Large blend和Income/Dividend。

這一篇確實有點長,大家閱讀隨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老留伍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誠務虛' 的評論 : 不用自己算,在Fidelity或Vanguard中performance部分會有。
誠務虛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看得出來,你是經過實際操作(炒作)比較得到的結論。
我是先理論才實踐的。理論是MBA/Finace 學完就信了。後來才逐漸在家庭財務允許條件下一路實踐至今。
我尊崇的理論信條不外乎是: portpolio diversification,
buy and hold, cost averaging, no market timing, low cost index investing. 等等。具體操作以後有機會再分享。

我想問一下有什麼方法能為我們這樣理財的歷史算出一個年回報率?

前一陣, 矽穀居士分享幾個實用的理財計算器的博文似乎有答案。但是我沒找到。
zhshqg 回複 悄悄話 我原來退休投資1/4在VANGUARD,1/4在TIAA,一半兒在TRANSAMERICA, 覺得TIAA管理混亂,一件事搞了多次還是弄亂,於是全部轉到VANGUARD(ROLLOVER成TRODITIONAL IRA), 分別在VFIAX,VWNDX和VWNFX上,VANGUARD要求全部投資必須為BROKERAGE ACCOUNT.一段時間下來覺得不錯.
夫子 回複 悄悄話 請教: 股票交易術語中常看到ETF的縮寫, 英文全稱是EXCHANGE-TRADED FUNDS, 中文大概意思是賬戶中可用於證券交易的資金。 有沒有更確切的中文名稱? 在個人股票賬戶中, ETF具體是指哪些錢? 是指你手中所有股票的價值呢, 還是指賬戶上的現金餘額?抑或是指二者相加的總的價值? 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