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之聲,中國事業

李英之先生的大作。嗬嗬。
正文

李英之:救心複人論序

(2024-06-09 17:20:12) 下一個

按語:中國需要自由民主和人權,中國也需要基本道德價值觀的挽救,對中國而言,這二者至少是並重的。此文是我對後者的思考,寫於2017年。指出中國人心所需的三個基本道德價值觀:誠實、正直和良善,這些也就構成了良知。能落實這三點,就夠了,就足以挽救中國的道德人心!(這是續接中國傳統,這不是基督教傳統)。對於中國問題,“首先從恢複誠實開始”,我從2020疫情爆發後一再強調這一點。而中國最大的假不就是某黨嗎?民族的挽救,從恢複誠實開始!一誠實,他們就OVER了!(李英之,06/09/2024,美東)

 

題解 也因為學曆史的緣故吧,大學畢業以來,我因為興趣所在一直在堅持學術研究。2012年大力介入維權活動後,這個研究一直在堅持。包括一直有個我拉的叫做“中國文明的出路”的學術群,有近200位朋友和學者吧。文明的出路涉及該文明的宗教、政治、風俗、文化藝術等很多方麵,這也是龐大的學術工程。我持續思考多年,還是覺得“立人心”是根本出路,這也是所有宗教的根本的出發點,中國人在過去的意識形態信仰崩潰後需要新的價值觀信仰。我因此在2017年初精心寫就了此文,指出要在中國人心上立“誠、正、善”三個價值觀。如何樹立這樣的價值觀信仰,進一步的就是興起陽明心學。就是這樣的與政治並無關聯的文章,微信公眾號就是不讓發布!這令人絕望的現實啊!

 

微信公眾號引言:我在2017年農曆新年開始寫此篇,改了很多回、很長時間。今晚算是定稿了。我建“中國文明的出路”微信群兩三年了,與群友們一直探討這個宏大的主題(這是我的學術關懷),很多是“瞎聊”呢。今年我開始率先認真寫就並拋出這個主題的“基礎性文本”,此為第一篇,望引起討論。2017年4月29日夜

 

新年伊始,不禁從頭再來,重啟根本之思。大年初一的時候,我還是隨手翻看了一本書,這本書是197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唯心論的先驗論資料選編》。顧名思義,談人心中先天本有的東西,列舉了古今中外唯心論哲學大家的一些重要言論,我一口氣讀了不少,連讀數日,春節期間我的比較空明的心去裝這些了。對,就是這個根本問題:人心問題。

現在中國的根本問題是人心壞掉了,問題的根本恐怕就是要救治人心,從人心入手。聽聞校友肖先生的新聞,我的一個感慨就是:人應該保持一顆真誠、正直、善良的心重要呢?還是地位、財富和權勢重要?二者如果不可兼得,最終選擇誰呢?現在的問題就是人心壞掉了。人心應該怎樣呢?人心應該誠實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正直和良善。我以為要去恢複這些東西,這些是這個社會的根本。當從根本上入手。其實人心是整個民族的基礎,人心是整個社會穩定、堅定的基礎。心神心神,心神不寧,心和神是相通的,心是神之門,由門才能進去。神搞不清楚就來講講心。

 

人心為什麽要這樣呢?我個人覺得這是人的本性,就是人心應該有這樣幾個價值觀:誠、正直和善。對於西方基督教文明而言,這幾個價值觀從何而來呢?是從外來的,是神要求人必須這樣做。但是對中國人呢?中國人不認為是神要求的。“子不言怪力亂神”,孔子不認為這些價值觀是神強求人必須這樣的,因為他都不言神。他認為,人本就應該如此。孔子首先肯定“誠”,這是在《大學》《中庸》裏反複申說的,是後世儒家一以貫之地強調的。孔子說“政者,正也”。他也強調公正和正直。其核心思想“仁”包含各種涵義,而良善是“仁”的基本內涵。

後來中國的禪宗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大概也是這個意思,也是人心本有一些東西,並非神所賦予人心的。西方的傳統是基督教,中國文明不是。每個文明有他自己的來源和根據,有他最深厚的傳統,主要是指宗教,這些就是一個文明的根本的東西。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根本的東西,儒家等是中國文明的根本東西。一個文明,他不可能把自己根本性的東西否定掉,找個替代的,那他就不是他自己了。這是很難做到的。自五四以來到文革,對中國古典文明的一些根本性的東西造成了很大的傷害、甚至毀滅,這是一個文明的自殺。

因此中國人中國文明的出路之一,就是包含繼承儒家傳統的根本的東西,當然對儒家要有所取舍,取的部分當然不包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製。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對接人權、民主價值觀下的政治體製,也就是指民族的根本信仰要依據傳統,而不是其他。日本,他有人權民主的政治體製,但是他的信仰上也是神道教,是日本民族自己的傳統。中國人的根本信仰,是儒家的東西,不可能其他的東西來替代掉。百年來對儒家的背棄是中國文明前進路上的一條歧路,必須回頭。一個文明要多元包容,但必須有自己的主流,中國文明的主流就是儒家的東西。

儒家今天的衰微,也就是中國文明根性的衰微。是因為幾十年來的政權幾乎斷絕了儒家傳統,至少在教育層麵。文明的傳承,教育是最直接的體現,幾十年來,在學校裏到底教授了多少儒家的東西?在教育上就幾乎斷掉了。宣傳教育的信仰是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講的是政治經濟製度,是對這種製度的信仰,他不是從人心中那些該有的最基本的價值觀立起。我認為中國文明的出路,不是用如基督教上帝來替代,而是堅持儒家的一些根本東西作為民族信仰。中華民族的信仰不該是上帝。中國人該活成中國人。太平天國搞拜上帝教,背棄傳統,曾國藩起來反對,就是要捍衛中國文明的傳統。

個人不能離開社會,每個個體要生存下去,就必須與他人結合起來,結合成組織,結合成社會和國家。國家像一個“巨人”,這巨人也是一個人,這個巨人要運轉,但是他又是由無數個細胞構成的,這無數個細胞就是每個個人、個體。這個社會巨人有他的整體的價值觀係統,而作為他的細胞的每個個人呢?也有自己的價值觀係統。個體的價值觀係統要和巨人的整體價值觀係統一致,這個社會才能運轉良好。現在中國的嚴重問題之一就是,個人實際上想奉行的價值觀和整個國家政府的實際價值觀係統是不一致的。我認為,個人的基本價值觀就該是誠、公正和善,這也應該是國家應執行的實際的價值觀係統。現在問題是中國國家的實際的價值觀係統和民眾本心想奉行的價值觀是不一致的。

要在人的信仰中樹立誠、正直和良善這些人之為人的最基本的價值觀,這些東西是人與生俱來的。你看孩子之初都是赤子,都是誠實的,他不說假話。人首先要真誠。就是做一個真人,他是真的,他是誠實的,心不誠怎麽吸收進入那些價值觀,這是個前提,是首要的價值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語),背棄真誠,那就不是一個真人,而是假人,假人多了,這個社會能健康嗎?能好嗎?是不能的。因此,假人要恢複成真人,同樣國家體製的價值觀係統也要恢複真、正和善。

第二個就是正、公正。正義,我認為是超越中西的第一價值觀,正心誠意。你看人是直立在大地上的,他的脊梁骨是直的,這是寓意人應該正直。最近看一篇日本學者的實驗研究,對20個半歲的孩子做實驗,表明嬰兒在六個月的時候就具有正義感,這說明人之初,性本正?(介紹這個實驗的文章:《研究:六個月大的嬰兒已有“正義感”》: http://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170201-719670)孟子講性善論,其實原因或在於:人小時候需要有父母來養活長大的,這個養活就是要用愛的。小時候得到了這個愛(愛和善是相通的),被愛的人他心中獲得了愛,就會去愛人,這就是人心中善的起源和來源?所以我覺得這個善至少是在人的嬰幼兒時期被培養起來的。人之初,性本善,源於此。當然,從小被拋棄被虐待的孩子,得到的不是善和愛,心中長起來的是惡,這是人性中惡的來源?這個問題還需要進一步闡述。如果每個婚姻都是恩愛的,每個孩子都被愛撫養長大,那麽社會上的人都是善良和很有愛心的人了。但是社會現實能如此理想嗎?

  

 第三個價值觀就是善,就是對人不能惡,因為對外人惡,隻能增加個人外在的阻力,從而增加社會中人人之間的阻隔,但是這個善也是有限度的,那就是基本的善意善行,而不是完全的善、至善,至善是否定自我,就像雷鋒那樣隻為別人不為自己,不能要求社會中人人如此,社會組成的基本原理不是這樣要求每個人的,基本道德(社會得以正常維係和運轉的東西)沒有這樣要求社會中的個體。法律也要求社會得以存在的底線,就是不要去害他人。      

第四個就是人權價值觀。以人為本,對人的基本權利的保障的社會,而對個人,他(她)也要意識到自己的權利,處處事事捍衛之,不讓他人和政府的公權力剝奪自己的這個人權。人權價值觀是西方傳來的,它是一種權力觀,從個體自身出發,本質就是講,任何人應當被任何他人和社會當做人來對待,這是每個人的權利。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政府應當把他的每個成員當做人來對待,捍衛這一點。這是政府的基本職責,是他得以存在和成立的底線。仁者,人也。中國傳統沒有人權觀念,但有人本觀念,與人權觀念相通。

那麽個體的人已經變成假人這個樣子了,他怎麽能恢複到真人?如何恢複誠、正和善的本心?這恐怕就是今天中國社會的根本的問題。非幾句話能說清楚。我隻談一點自己的想法。比如可以靜坐內省,人需要在風景如畫的大自然中心曠神怡,心曠神怡時,人的本心就迸發出來了,對罪犯可以用這種方法?把監獄建在風景如畫之地?讓他們洗心革麵?恢複那“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本心?所有宗教修行之地不都是選在風景如畫的好地方嗎?對於犯人呢?雖然中國社會中國文明當多元包容,但作為主流,我們不提倡用基督教使中國人心向善,我們提倡用中國的傳統。這就是一個民族應有自己的信仰。恢複人,就是使人心回到誠、正和善。善,是指基本的立場,因為人在社會上,都想著害別人,那這個社會就沒法存在下去了。

人的身體,他的入口是嘴。世間所有的生命性存在,它都跟它的外在有一個溝通交換才能存在和發展,有一個先吸納而後排出的過程。人心也是這樣,眼睛和耳朵就是他的“口”,他通過眼睛和耳朵吸收的東西對他當然是有影響的,甚至決定的。那麽這個心如何養?那就要聽好的,看好的,而不是負麵的。讓我們的孩子受教育,就是讓他看好的,聽好的。不希望他視聽很多壞東西。人的本心是赤子之心,最初是很誠的。小孩子不會說假話,人大了慢慢變了,虛假。現在是讓大人怎麽返還到那顆真心,做真人。

上麵講的是社會的個體應該擁有的價值觀。

國家係統應該也是建立在上述這些價值觀基礎上的,建立在這些方麵,就是和個人本性應該有的本有價值觀是一致的,達成國家和個體的統一,才協調和諧,正常運轉。現在政府提倡的東西,和這些基本價值觀是一致的嗎,看來出了問題,首先政府是誠的嗎?人應該開誠布公,政府也該如此,但政府是開誠布公了嗎?你的信仰是誠的嗎?第二,政府是公正的嗎?就是說貧富分化,特權階層壟斷政治和財富,這些是公正的嗎?對百姓是誠的?第三,你是善的嗎?是與民為善嗎?第四個是人權。你政府落實人權和民權嗎?

 

這就是我的救心複人論的序言部分。新年伊始,從頭再來,從頭開始,從根本上入手,救人心,恢複人,做真人,這是解決中國問題的起點。同樣國家製度也該適合每個人這樣活著,也就是說國家價值觀係統也應該是每個人本心的價值觀係統,是誠、正和善,二者當是一致的。一個國家和政府要真誠,就是不要欺騙;要公正,這自不待言。孔子講政者正也。正義本該是政府最堅定的支柱。歪斜的政府是不穩定的不能持久的。

誠、正和善,這三個最基本的價值觀,在中國儒家傳統中就有,最晚近的就是王陽明心學的良知論。他闡述了人應當遵循的最基本的價值觀的來源,就是良知,這個良知不是神賦予的,而是人心本有的,要發揚光大這個良知,這就是我所認為的在當代重建中國人信仰的中國路徑(複興中國文明的重要內容之一):續接陽明心學這個傳統,並普及它。王陽明離現在500年了!1518年,王陽明的最重要的代表作《傳習錄》第一次出版麵世。唐朝的韓愈說孟子之後儒家的道統就斷絕了,韓愈距孟子千年矣。從韓愈開始開始振起這個道統,至宋明理學成蔚為大觀。

都是救心論,基督教是如此,儒家和陽明心學也是如此。我們沒有神學傳統,在中國這片土壤上。基督教移植是不會完全成功的。成功,那就是中國文明被基督教同化掉了。應繼起王陽明心學這條路往前走,重建起中國民族的根本信仰,然後能夠包容統攝基督教和現實政治,回到中國文明之根,這是我認為的中國文明當下的出路的起點。這些對人的最基本價值觀的信仰,是人最根本的事情,當然比任何政治問題、政治信仰更根本。宗教比政治更根本。中國的教在哪呢?2017年農曆年春節初寫、後改

(注:就是這樣一篇文章,在微信公眾號上發了多次,都不被允許公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