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鹿寶貝# ( Baby Reindeer) 看了這個劇能理解在沒有大明星的基礎上居然有那麽多人都說好,口碑爆棚,確實是用了一個很新穎的方式再次探討了受虐者的內心曆程。有點像去年的那個狗狗R級電影《Strays》,後者的主角小狗也是深陷有毒關係難以自拔。這樣的作品不是重點講述施虐者的惡毒,而是探討為何一些人總是陷入這種關係,什麽樣的人才會成為 Baby Reindeer?而這兩個作品最絕的就是一個選擇了男性作為受害者,一個選擇了狗,都刻意避開將女性作為受害者,但最終最容易共情的反而是女性。
劇集營銷角度是一個男人被一個女人騷擾,可是在探討為何這個女人一直跟蹤他、對他癡迷的同時,也展示出為何這個受害者卻一直不忍心報警,漸漸地反而習慣了被這個跟蹤狂關注。他過往的遭遇顯示他其實一直都是一個渴望被關注、被看到、被愛的人,但因為事業一直毫無起色,處於生活底層,如果突然被關注,無論對方是一個霸淩者還是一個跟蹤狂,他都願者上鉤,並產生依賴感,而無法離去。
我最喜歡本劇的地方是它選擇了一個男性作為主角,而不是一個女性。跟《Strays》選擇從狗的角度出發一樣,這都是有目的性地避開將受害者塑造成為女性。因為這兩個故事都是要探討受害者究竟為何成為受害者,確實他們都有自己的問題。如果定為女性,就會被責罵成“受害者有罪論”,在如今的時代,必然會引發女權主義者的不滿。而這樣最終就達不到反思的目的,而隻是推卸責任,認為“女的有什麽錯?” 目前在社會上,隻要談到這個話題,都避開受害者本身的經曆和背景,隻是重點放在罵施虐者。可是這其實沒有談到事情的本質,沒有真正讓人們了解受害者之所以成為受害者的原因。於是,很多女性即使走出了一段有毒關係,還是會繼續陷入另一段,不斷重複。
本片男主就是如此。把他換成女性完全沒問題,相信很多女性有過相似經曆,被一些有權有勢的人忽悠,被侵犯、被占便宜,但是就是離不開。換成了這個男主角,更容易讓他說出自己的獨白,真正讓女性“聽到”、“看到”事情的本質,而不會感覺這是受害者有罪論。
很多時候就是如此,我們去指出A有問題的時候,沒辦法直接對A這麽說,不然A聽不進去,還會吵起來,認為你沒有同理心。所以隻能用B作為比喻,講述B得故事,讓A自己去領悟。《馴鹿寶貝》和《Strays》就是這樣拍給女性卻把受害者定為非女性的典型。這就是影視作品的意義,storytelling的力量,把無法隻說的一句話用一個隱喻表達出來,試圖產生共鳴。
可是,很多時候受害者即使明白自己有問題,還是沒辦法徹底改變自己,隻是一次又一次的重蹈覆轍,因為他們所缺乏的,在本片中其實也很明顯,就是尋求真正的醫療幫助。
我們通過這個劇集看男主與跟蹤他的人一直在描述他們的內心世界,而他們卻從來不願意去找一個心理醫生講述這些。無論是朋友、家人其實都幫不了他們。他們真正需要的是心理醫生和精神科醫生。如果你也是一個類似的經常陷入有毒關係無法自拔的人,一定要尋求來自醫生和警察的幫助,不要總是以“我沒問題,是男的都是壞人”來繼續麻痹自己。即使壞人很多,就像本劇中那樣,這些人都是挑“Baby Reindeer”下手,而不是一個強壯、獨立的Strong Reindeer, 對吧?
歡迎關注我的豆瓣頻道Maggie_in_LA
IG: maggieminla
IG: maggiemin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