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日本米荒,大米價格暴漲到以往的三倍,讓日本百姓陷入恐慌。更有趣的是,農林大臣卻打趣到:“自己家從沒買過大米,都是別人送來的,還真不知道大米的價格”,說這話的人,腦子被驢踢了,在百姓為五鬥米折腰的焦頭爛額之際,他不鹹不淡的說這些火上油澆的閑話,真是不想活了。
喜歡日本的文明素雅,整潔、清透卻攙雜著柔和和個性。人人自律,全員堅守讓這個國家步調一致的生存和競爭,團隊精神和聚合力是這個國家的靈魂。根深蒂固的民族情結讓他們自信、自大的同時,認真履行自己的本分和堅持,是一個頑強的民族,也是一個由死心塌地、墨守成規矩、冥頑不化的人們組成的眾誌成城。在值得信賴的同時,也必須分享他們的呆板、教條和油鹽不進,在這種土壤中,才會滋生出愚蠢,麻木的政治家。
以前曾借公差的機會走遍日本的大江南北,有幸嚐遍了各色美食。那些新鮮的食材和精湛的烹飪讓人心醉,對於吃貨來說,日本的美食是足以留在日本的一個理由。在體驗了異族風情的同時,也瀏覽了精雕細刻的仿古建築,那些與中國古建築形似,而更加精巧絕倫的作品,雖讓人歎為觀止,卻嗅探不到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在聞名遐邇的富士山,也無法體會到蕩氣回腸的巍峨和震撼,那些玩具般的小巧玲瓏,精美絕倫的淵亭山立,更無法再現氣勢磅礴的寬厚和豪邁。
日料是我的最愛,忠貞不渝,就像一件藝術珍品在匠人手中精雕細刻。吃過懷石料理,那不是在吃飯,是對美食的視覺盛宴,那是藝術的鑒賞和精神滋潤。
無論是刺身、壽司,雜煮和拉麵都是我的好友,各色蓋飯,中西合璧的雜食也被改頭換麵到恰到好處。就連百姓的醬湯、醃菜也是那麽誘人和嫵媚。一碗拉麵也有千姿百態的嬌俏豔麗,有讓人百吃不厭的魅力和流連忘返的相思。白米飯那透明的米粒,如珍珠般的晶瑩剔透,軟糯滑潤,來不及細嚼就會
迫不及待的納入囊中,
即便沒有佐菜,它本身的濃香也可讓它獨善其身,香的那麽樸素和低調,卻有讓人無法抗拒的招搖 。
離開日本後,每到節假日,我都一如既往的光顧各處的山寨日料,即便是美其名曰的“如假包換”,也找不到那種原汁原味的留戀和心情。我也嚐試著各路日本品牌的大米,但再也找不到那樣的軟糯順滑的口感,也聞不到開鍋的瞬間,滿屋飄灑的米香,看到鍋內米粒們全體起立的陣容。
(照片是網上截圖)
大米作為日料的靈魂,人民生存的血脈,是無法割舍的依賴。如今高昂的米價會讓很多家庭,連吃碗米飯都成為奢侈,希望不久的將來,會看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