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3年2月,陳景潤完成1+2的詳細證明且改進了1966年的數值結果,並向數學所業務處處長羅聲雄匯報。
羅聲雄向中國科學院某王姓軍代表匯報此事,兩人到中關村88號樓的鬥室中動員他公開發表。王姓軍代表回去後將陳景潤的科研情況報告給了中國科學院黨組。
幾天後,主持中科院黨組工作的武衡來到數學所,對數學所黨委書記趙蔚山說:聽說你們這裏有個青年做出了一個很了不起的研究,卻不敢將論文拿出來發表,這很嚴重,為什麽不敢拿出來?這麽重要的研究成果應該直接向周總理匯報。
不久,武衡在全院黨員幹部大會上說:數學所有一位青年研究人員,做出了一項很重要的研究成果,將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
1973年4月,中國科學院主辦的《中國科學》雜誌,公開發表了陳景潤的論文《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
接著,中國科學院《科學工作簡報》第七期發表了題為《數學基礎理論研究的一項成就》一文,概括地介紹了陳景潤的這項研究成果。
中央某領導看了這份簡報,要求中國科學院將陳景潤的論文寫一份詳細摘要。
1973年4月20日,中國科學院將陳景潤的1+2論文放大印製在八開紙上,報送中央。
新華社女記者顧邁南與攝影記者鍾巨治一起到中國科學院,就陳景潤的情況采訪了數學所領導後,趕寫出兩篇新華社內參, 分別是《青年數學家陳景潤取得一項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科研成果》,《關於陳景潤的一些情況》。
在這篇《情況》裏,反映了陳景潤的處境和身體情況,說他的腹膜結核病情危險,急需搶救。
文中引用了一段被采訪者的話:如何對待陳景潤這樣的知識分子,如何對待陳景潤這類理論工作,請中央表個態。這兩篇發表在《國內動態清樣》上的內參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視。
江青的秘書楊銀祿回憶:
1973年3月底的一天中午1時許,江青起床以後,洗漱,吃了早點,照例到辦公室看文件。
她在我給她挑選的文件中看到一份《國內動態清樣》,內容是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有重大貢獻的陳景潤極為艱苦的工作和生活情景。
他住在隻有6平方米的小小房間,屋內 的光線非常暗淡。
連一張桌子都沒有,隻有4葉暖氣片的暖氣上放著一隻飯盒,一堆藥瓶,連一隻矮凳子也沒有。工作時把被褥一起翻起來,當桌子用。
由於房間潮濕、陰暗,空氣不流通,很汙濁,陳景潤患了肺結核。
喉頭炎嚴重,咳嗽不止。還經常腹脹、腹痛。
江青看完這條消息以後,立刻打鈴叫我。
我進入她的辦公室,看到她拿著一塊小毛巾正在抹眼淚。
她用哭腔對我難過地說:哥德巴赫猜想,是數學領域內最深奧的理論,不少發達國家的高級數學專家都在研究運算,陳景潤在這方麵作出貢獻,這是中國人的驕傲。而他的境況竟是這樣,我們能不管嗎?
過了幾天,江青又打鈴叫我。
我到她辦公室後,她急急忙忙地跟我說:你再看看這份《清樣》,現在有主席和我的批示。
我接過一看是關於陳景潤情況的那份《清樣》,發現上邊有江青批示:主席,是否先救活陳景潤為好?毛主席批示:請文元同誌辦。
姚文元又批示:陳景潤的論文在哲學上有什麽意義?
江青說:你看完了嗎?
我說:領導的批示我看完了。
江青說:姚文元書呆子,他的批示文不對題。你給遲群打個電話,告訴他趕快到我這裏來,這是他負責的領域。
3月25日淩晨3點,遲群和武衡、顧邁南、協和醫院張孝騫一行人,登門看望陳景潤,把他接到清華大學,向他傳達了毛澤東的批示,並由張孝騫等大夫給他作了體檢,讓他住進了解放軍309醫院。
隨後,陳景潤的論文,以最快的速度在《中國科學》英文版16卷第2期上發表。
從此,陳景潤處境大變。周恩來提名他為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並由時任副總理的華國鋒落實。
胡耀邦到中科院主持工作期間,也想為陳景潤調整住房。
陳景潤成了風雲人物,免不了在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中表態,所以粉碎四人幫以後,一度引起爭議。
上級需要科學界的突出代表時,優先選擇了同樣創造了國際認可的一流學術成果的楊樂、張廣厚。
好在陳景潤被冷落的時間不長,隨著徐遲文章的發表,他一下子成了中國最耀眼的科學之星。
而此時的江青已經是千夫所指,徐遲的文章自然不便提及她對陳景潤的所作所為了。
江青雖然被打倒而聲名狼藉,但她對陳景潤的幫助,還是應當實話實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