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自由之路

股票音樂宋詞元曲曆史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陶渭熊: 征糧工作隊向誰征?- 地主最積極, 農民最反對

(2025-10-10 18:24:12) 下一個
征糧工作隊向誰征?
?
征糧是中共建政初期的第一件大事,因為共產黨幾百萬軍隊、幾百萬工作隊需要吃飯,全國大中小城鎮的糧價需要平抑,市場需要穩定。
?
征糧工作的成敗是中共初生政權能否鞏固的關鍵。
?
但是在談及當時向誰征糧這個問題上,幾乎所有報紙、小說、報告文學、影視作品以及個人回憶錄等都眾口 一詞地說,是向地主征糧。
?
因為地主不甘心自己的滅亡,他們和國民黨殘餘勢力相勾結,抗糧不交,因此共產黨不得不組織武裝征糧工作隊,進行征糧剿匪。
?
這是事實嗎?不是!
?
因為建政初期的征糧過程中,交糧最迅速的正是地主。他們不用工作隊去"征糧",更用不著"武裝征糧",開個會,發個通知,他們就把糧穀乖乖地交給了政府。
?
因為每個地主都知道自己脖子上正架著一把刀,唯恐行動遲緩,刀落下來,吃罪不起。
?
真正需要組織工作隊去征收,去反複催逼,甚至動用武力的,正是廣大的農民。
?
筆者的家鄉在川南小鎮護國鎮,那時屬敘永縣管轄。
?
1949年11月底,解放軍十萬人馬從雲南、貴州入川,家鄉遂得"解放"。
?
緊接著縣裏派人對小鎮進行了接管。
?
第一任區長叫李寒影,他利用國民黨的鄉保長和留下的文書檔案,很快摸清了鄉民的財產狀況,確定了第一期征糧對象是地主(那時叫紳良),第二期 為農民。
?
在"解放"後大約半個月就召集紳良們和鄉保長開會,向他們發出了征糧通知。
?
在會上,紳良們聽到了兩個新名詞:一個叫地主,一個叫剝削;他們自己就是地主,地主都是不勞是獲的剝削者,而剝削是有罪的,隻有停止剝削,交出自己剝削所得,才能減輕罪惡......
?
接著下達了交糧任務,大約給地主家每人留下500斤左右稻穀後,把當年所收地租全部上交政府。
?
例如一個五口之家,年收地租30石稻穀(約一萬斤)的小地主,留下2500斤口糧,其餘7500斤全部上交,即糧稅為75%;而收租100石以上的大地主們,則交得更多,甚至高達90%以上!
?
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未有的重課。
?
每個地主都嚇得麵如死灰,而又不敢反抗。
?
有的地主迂腐愚昧,他們不知道國民黨氣數已盡,秋收後還按慣例向國民政府交清了公糧,此時又要向共產黨交糧,他們膽戰心驚地問:"已經交給國民政府的糧穀上不上算?"李區長斬釘截鐵地回答:"不上算。"
?
他說:"難道國民黨軍隊吃了的糧食,要從共產黨的倉庫裏開支嗎?"
?
除了糧稅之外,靠近永寧河邊的地主還有幾十萬斤到一百萬斤不等的柴稅,要他們把樹木砍伐後花成柴塊運到河邊,由政府派人捆成木筏運往外地。
?
糧稅柴稅都必須在1950年春節之前交清。
?
此時已是12月中旬,離春節隻有一個半月時間。
?
地主們哀聲歎氣,誠惶誠恐,但想到脖子上的那把刀,還是想方設法上交公糧。
?
第一個完成任務的地主是周漢宗。
?
於是周漢宗受到表揚。
?
在一個趕場天,征糧工作隊長範繼旺(此時李寒影已調離)給周漢宗披紅戴花,鳴鑼開道大張旗鼓進行表彰,還叫他站在高凳上發表講演,號召大家勇躍交糧。
?
接著呂自謙、劉錦祥、孔仲容、鄧皇朝等許多地主也迅速完成了交糧任務,不過沒有披紅戴花,僅在區公所門前張榜表揚,說他們是"開明地主"。
?
雖然這些人在不久後的鎮反、土改中殺的殺、關的關、(上述幾人中周漢宗判15年送新疆勞改,其餘幾個都被鎮壓),但他們確曾在征糧時啞巴吃黃連戴過一頂紅帽子。
?
這大約是共產黨有史以來對地主唯一的表揚。
?
第二期征糧對象是農民,包括自耕農和比較富裕的佃農(那時還沒有劃分成份)。
?
向他們征多少糧穀?大約根據各家收入、負擔等情況而定,但是絕非鬥升之稅。
?
例如我的一個遠房堂伯陶炳興,自耕水田30石,過去隻交一石公糧(350斤),現在要他交3500斤,從"三十稅一"加重為三分之一,翻了10倍!
?
可以說 明當時的征糧情況。
?
過去佃農隻向地主交地租後,不再向政府交公糧。
?
這是幾千年來的慣例。
?
現在佃農也要上公糧。因為共產黨雖然說地主殘酷剝削農民,但他們深知地主收租一般都是與佃戶對半開的,例如一個每年向地主交租20石租的佃農,他實收稻穀應該是40石左右,交租後自己還剩下一半。
?
租種田地越多,交租後的所剩也越多,也越富裕。
?
這麽豐富的糧源共產黨豈肯放過?
?
所以向佃農征糧勢在必行,他們也逃不脫沉重的稅賦。
?
那時,不管是自耕農還是佃農,都覺得征糧對他們是從未有過的負擔與苦難。
?
因此征糧受到農民強烈的抵製,他們千方百計拖延、逃避,要求減免。
?
所以第二期征糧難度極大,從3月到7月,延續了將近半年。
?
又加此時"反共救國軍"猖獗,武裝征糧就在所難免。
?
但是在土匪盤踞的山區,共產黨勢力暫時尚未到達,無法征糧;而在平壩淺丘地區,土匪不能立足,因此武裝征糧工作隊,其實就是向農民征糧。
?
向農民征糧阻力很大
?
1949年以前,自耕農要向政府上交少量糧稅,而佃農隻向地主交租不向政府交糧。
?
例如我家幺伯父陶興發,自耕30石田地,按古代30稅1的規則,每年上交1石公糧。
?
而我家佃戶曾子林,雇有兩個長工幫其耕種,自己做耕牛買賣生易,其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遠在一般農民甚至一般地主之上(後來 劃為富農)。
?
但他是佃農,從來不交糧稅。
?
在1950年征糧時,這種情況被改變。
?
我不知道那個時候按照什麽比例向他們征糧,但我知道幺伯父從過去的1石(350斤左右)公糧變成3500斤,增加10倍。
?
使他叫苦不已,每次工作隊上門催糧時他都軟拖硬抗不願交糧。
?
而曾子林的辦法就是躲藏,叫他不能做主的老婆出麵與工作隊周旋。
?
當他終於被征糧工作隊截住的時候,他對工作隊說:“你們憑什麽要我交糧?通知單都沒有一張。”
?
征糧工作隊長範繼旺拔出手槍對著他腦袋說:“你要通知單,我一槍打死你狗v日的!來!”
?
其情其景,至今還十分清晰。
?
其他農戶,不管自耕農還是佃農,凡是富裕一些,後來劃為中農以上成份的,都要承擔一定的交糧任務。
?
他們都覺得征糧太重難以完成任務;有的農民就用摻砂子、糠殼、發水之類手段進行抵製。
?
征糧阻力很大。
?
開始時,征糧工作隊進行說服教育,宣傳共產黨、毛主席是大救星,農民應該積極交糧支持人民政府……
?
但那時的農民還沒有被訓練成山呼萬歲的工具,對這樣說教反應冷淡,於是征糧工作組就強力催繳。
?
所以那時的征糧工作隊員都背著槍,腰杆上別著繩索,對說服教育無效,抗糧不交的,捆到區公所進行“教育”;對於在公糧中摻砂子、糠殼、發水的更不饒恕。
?
這就是《劉家駒絕筆》中所說的“武裝奪糧”。   
?
以上說明,中共建國初期征糧的工作重點和主要對象,是農民而不是地主;武裝征糧工作隊,正是向農民征糧而建立起來的。

Image?

?
---征糧工作隊向誰征?原來地主最積極 農民最反對 作者: 陶渭熊
?
?
?
?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