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跟蘇俄聯合才能打敗我們,說一說當年蘇俄給共軍的援助
有一個國家,虎視眈眈想瓜分中國的利益。 嗯! 就是中共的老大哥-蘇聯。
在日本投降的前夕,蘇聯以消滅關東軍的名義,出兵侵占了日占區的東北,這個重要的工業基地跟糧倉。 隨後蘇聯老大哥,趕快叫小老弟中共來分一杯羹。 原本的共軍是赤手空拳、沒什麽精良裝備的,但卻在短短三年,就發展成裝備齊全的百萬大軍。
最可以當作範例的,就是一路從東北打到海南島的,林彪領導的第四野戰軍。 東北也是在二戰以後,中共最早建立地方政權,進行土改跟征兵的地方。
可以說先有東北的赤化,成為了中共的工業基地跟大糧倉,再加上東北龐大的人口基數,給中共提供了充足的兵源跟後勤。 所以解放軍才能在短短的三年裏麵,打得國軍節節敗退,才讓今天的神州淪陷。
那中共是怎麽從弱雞變霸王的呢?
讓我們從日本投降以後,斯大林「不許中共革命」說起。
1983年8月,曾經擔任中共,東北局副書記的陳雲,對編寫《遼沈決戰》一書提出了意見,陳哥覺得一開始,斯大林對中共的力量估計不足,因為有《雅爾達協議》的約束,所以沒有大規模援助中共,但他還是有偷偷幫助中共。
說當年的蘇聯,對中共態度是兩麵性的,一方麵因為受到蘇聯,跟中華民國有外交關係的束縛,一開始並沒有大規模,援助進入東北的共軍; 但另外一方麵,又因為意識形態一樣的關係,還是想盡辦法來幫助自己的小老弟。
不過蘇軍在東北紀律敗壞,禍害了東北的老百姓,又搶拆工廠的機器,充當戰利品運回蘇俄,這種強盜行為,引發了東北地區的災胞們抱怨,也讓很多剛進入東北的中共幹部,紛紛上書毛匪澤東,希望能夠轉告斯大林,來製止蘇軍在東北的燒殺搶掠。
但是毛匪澤東卻馬上派電報,告訴東北的共軍,正是因為有蘇軍出兵占領了東北,中共才能在此立足,進一步發展壯大。 你們看看美軍登陸的天津,青島跟秦皇島等地,都立刻交給了國民黨,我們根本不能在那裏立足。 所以你們要相忍為國啊!
不過剛開始,蘇聯在東北對中共並不熱情。 蘇聯雖然取得了衛國戰爭的勝利,卻付出了死亡2700萬人,經濟損失3000億美元的沉重代價,斯大林希望有喘息恢複的時間。
所以基本上,從二戰結束後到1946年,斯大林對華的外交政策,是尋求在中國獲得最大利益,也要防止國民黨倒向美國,或是至少讓中國在美蘇之間保持中立。
在這種盤算下,跟蔣公達成了「外蒙換東北」的交易,我們用承認外蒙獨立為條件,讓蘇聯把東北交給我們,而不是交給中共。
斯大林一開始還打算信守這些承諾,有關《雅爾達協議》、出兵東北跟中蘇外交談判的內容,都沒有跟中共小老弟說,甚至還在日本投降以後,派電報命令毛澤東去重慶談判,告誡他不能打內戰之類的。
多年以後,毛澤東對此還是耿耿於懷,指責斯大林犯了「不許中共革命」的大錯誤。
所以在共軍剛進入東北,隻能得到蘇俄很少援助的時候,戰鬥力非常弱,並沒有所謂百戰百勝的神話,反而是經常被台軍打得滿地找牙,這邊就來分享一下1946年,國軍大勝共軍戰神,林彪的東北四平戰役。
國軍大勝的四平之戰
1945年8月,日本剛剛投降,在蘇軍占領東北的有利局勢之下,毛匪澤東製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準備「下山摘桃子」,跟蔣委員長爭地盤、打內戰。
中共迅速成立了東北局,抽調了8萬部隊、2萬幹部挺進東北。
與此同時,在美國海軍的幫助下,10多萬的國軍部隊,也相繼在秦皇島等地登陸,向東北推進。
經過幾個月的武力較量,國軍占領了沈陽以西,到遼東半島的大片地區,共軍則控製了公主嶺、長春、哈爾濱的廣大地區,雙方形成南北對峙狀態。
1946年3月初,共軍的東北聯軍第3師北上,趁著蘇軍撤出的空檔,占據了東北重鎮四平,打通了平齊、平梅兩條鐵路線,橫斷東北。 幾乎是同一時間,從沈陽出發的國軍,兵分四路向共軍全麵進攻,相繼占領了遼陽、撫順、法庫等地。
雙方爭奪的焦點,逐漸集中到了交通樞紐,連接遼寧跟吉林的四平地區。 對於四平的得失,毛匪澤東非常重視,守住四平不隻能贏得,跟國民黨談判的有利地位,還可以在四平遏止台軍的攻勢,達到背靠蘇俄,平分東北的目的。
因此毛澤東要求,集中共軍的主力死守四平,才能打出新局麵。 4月初,杜聿明指揮台軍孫立人的新1軍、陳明仁的第71軍等部,開始向四平推進。 共軍方麵有被封為戰神的林彪,調集東北黃克誠等部隊的精銳,將近8萬人防守四平。
4月7日,四平之戰打響。 這一仗打得驚天動地,成為了國共雙方,在東北的第一次主力會戰。 國軍「五大王牌」之一的新6軍,一開始攻占本溪,解除了國軍進攻四平的後顧之憂。
在蔣委員長的命令下,廖耀湘率領新6軍,揮軍北上跟大部隊會師,加入台軍攻擊四平,而東北共軍的防線,接連遭到突破。
指揮共軍第3師,負責四平左翼防禦的黃克誠,看到自己的部隊傷亡慘重,認為這樣死守不是辦法,建議林彪盡快撤出四平,轉到廣大的鄉村去建設根據地,積蓄力量以待時機。
彪哥也不讚成死守四平,他把日益困難的形勢,報告給了毛匪。 這時正是國共的談判,進入激烈攻防的階段,而這焦點就在東北。
毛匪判斷四平是重要的談判籌碼,不能夠輕易放棄,甚至提出「化四平街為馬德裏」的口號,要彪哥向四平增調兵力,像是西班牙內戰時期,保衛首都馬德裏一樣保衛四平。
1946年5月18日,共軍在四平的重要據點連連失守,整個防禦體係已經崩潰了,共軍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再不撤退,東北的共軍就沒有以後了。
之前一直不敢撤的彪哥,下令解放軍全線撤出四平,隨後才致電報告毛匪,形勢已經無法挽回了。 麵對彪哥的「先斬後奏」,毛匪隻能承認失敗。 四平之戰到此結束,共軍被殲滅了幾萬人。
從四平撤出以後,毛匪繼續下指導棋,派電報給林彪,命令他守住公主嶺跟長春一線。 這時東北共軍總部的一個科長叛逃,攜帶大量軍事機密投奔國軍。
杜聿明因此知道了,東北的共軍傷亡慘重,許多部隊減員過半,失去了戰鬥力,目前正向鬆花江以北撤退。 他立刻命令部隊,實施機械化追擊,分兵突進、窮追猛打。
這次國軍的表現非常大膽,一個團、一個營就敢深入追擊、大打出手。 共軍根本抵擋不住國軍,從空、地協同的攻擊,開始丟掉裝備,不分日夜的加速逃跑,就這樣共軍一路敗退,被趕到了鬆花江北岸。
國軍連續占領公主嶺、長春、小豐滿等地,兵臨鬆花江南岸,可謂是士氣高昂。 當時蔣公在日記裏麵寫道,根據杜哥的描述,共匪潰敗的情況,他們狼狽的程度,跟在所謂長征的贛南突圍,逃竄時候的慘狀,有過之而無不及。
國軍取得大勝以後,杜哥本來是想乘勝追擊,打過鬆花江,占領哈爾濱,把共軍趕去黑龍江遊泳。 但林彪退到了哈爾濱東南,大概100公裏的五常,隨時準備撤到農村去打遊擊。
但是,就是有這個但是! 自詡為世界的和平使者,美國就馬上出現了,在特使馬歇爾的調停壓力下,蔣公被迫宣布東北停戰15天,國共雙方繼續和談。 真的是美國誤我。
正當共軍被打得叫媽媽的時候,美蘇開始了新冷戰,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其實是搖擺不定的,不過相對跟美國靠的比較近,所以在這種背景下,斯大林對中共的態度,再度熱情了起來。
蘇軍從東北撤退的時候,開始把日式武器交給東北的共軍,並在聯合國譴責美國,去支持國民黨發動內戰。
1947下半年,美、蘇開始在歐洲形成軍事對峙,斯大林大幅增加對中共的援助。 援助的軍事物資,有繳獲日本、德國的武器,甚至還有美國給蘇聯剩下的租借物資。
不過口說無憑,接下來講在國共內戰期間,他給中共的裝備到底有多少?
蘇俄在內戰中給中共的軍援 蘇俄占領東北以後,毛匪馬上下令,在山東的八路軍,把武器留在原地,迅速空著手去東北接收武器。
很多共軍奔赴東北的時候,都是赤手空拳,每個班隻留一支步槍,用在晚上站崗。 初入東北的共軍,向「老大哥」索要武器,蘇軍一開始不肯給,共軍隻好趁著夜色,到蘇軍占領的日本倉庫去偷,蘇軍哨兵看到是共軍,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讓小老弟「偷偷摸摸」把這些,在戰後才應該討論歸屬權的東西,給偷偷的摸走,而且還幫忙把風。
共軍透過這種方法,到底拿了多少武器呢?
1945年11月30日,陳雲向中共中央報告,他的部隊拿到了,槍10萬支,炮300門。 共軍在四平慘敗以後,蘇聯也從東北撤軍,開始向中共秘密移交武器,當時東北的共軍隻有34萬人,不過居然已經有步、機槍,將近20萬支了,輕武器裝備齊全,而且有了輕重火炮700門。
同年夏季東北的共軍,還透過海運偷偷給了,在山東的共軍2萬支槍,2000萬發子彈。 要知道在內戰全麵開啟以後,鄧小平在向毛匪,報告戰況的電文裏麵說,殲滅一個旅的國軍部隊,大約需要消耗子彈20萬發,而這些子彈也都得從東北調來。
1947年以後,東北共軍改稱為東北人民解放軍,兵力也從10萬直接翻了7倍,擴大到70萬人以上。
1947年12月28日,林彪給斯大林的信說:「我們用你們給的那批武器,裝備了30個步兵團、2個山炮營。」
接著林彪向斯大林請求,再給共軍配備20萬支步槍、1.5萬挺輕機槍、7000挺重機槍、1700門迫擊炮、100門高射炮、200門山野炮,以及配套的彈藥,跟20個師用的通訊器材。
當時北朝鮮也是在蘇軍的管製之下,繳獲日本朝鮮軍的武器,也由蘇軍來看管,所以斯大林透過朝鮮的管道,向林彪提供了,整整2000貨車裝運的武器。
當中共搶占了東北以後,靠著日本留下來的兵工、化工跟冶金設備等重工業,迅速建立起了軍工的生產基地,1948年,淪陷區生產的彈藥產量,還超過了國統區。
中共還在蘇聯的幫助下,在大連建立了共軍,最大的軍工生產基地,華東共軍使用的大部分炮彈,都是在大連的「建新公司」生產。
在淮海戰役期間,隻是這一間軍火公司,就向共軍提供了20萬枚各式炮彈。 共蘇關係惡化了以後,在1967年,蘇聯公布了在進占東北以後,直接援助大陸武器的數字,聲稱日本關東軍的武器,有步槍70萬支,機槍1.2萬挺,各種炮約4000門,坦克600輛,飛機約800餘架。
應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要求,這些武器大部分向其移交,成為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
但是中共官方卻否認這些數字,他們認為關東軍在蘇聯出兵以前,能用的飛機隻有100多架,坦克大概160輛。
中共的軍事學者認為,蘇聯轉交給共軍的武器,大約有各式槍50萬支,各種炮2000門,至於飛機跟坦克之類的,至今還沒有準確的數字。
其實當時的美國,對蘇聯援助中共也心知肚明。
1948年1月14日,美國駐沈陽總領事館,給國務卿的電報報告,蘇聯提供東北共軍,50萬支日本步槍、10萬挺機槍,以及大量彈藥跟炮彈。
日本武器很不錯,在東北酷寒的天氣下,都能夠正常作。
正當蘇聯積極援助共軍的時候,美國特使馬歇爾卻認為,在他進行國共調停的時候,蔣公卻不配合停火,所以也請求當初因為押錯寶,對蔣介石耿耿於懷的杜魯門總統,希望總統斷開魂結、斷開鎖鏈,斷絕一切對國民政府的軍事援助。
杜魯門的武器禁運 二戰結束以後,馬歇爾以總統特使的身份,到中國進行調停國共。
在初期國共達成了四大協議。 就是《停戰協定》、《和平建國綱領》、《軍隊整編協定》,跟《調處東北停戰的協議》。
但隨後又戰火重燃,為了保障已有的調停成果,馬哥警告蔣公,在東北停戰以前,美方不再提供海軍船隻,幫我們運軍隊跟補給品到東北。 迫於馬哥的壓力,蔣公趕緊發布停戰令,持續了近半年的東北內戰,暫時平息了下來。
但是你知道的,毛匪有不守約的傳統,任何契約都有可能變成曆史文件(彩條),國共雙方還在談判,小規模的武裝衝突就接連不斷,馬哥認為是美援,給了蔣公囂張的資本。
當時正好有一批,我們向美國申請出口的許可證,運送從美國買的1.3億發,7.92毫米口徑的子彈。 馬哥決定拿這批彈藥開刀。
7月29日,馬哥宣布停止對我們的軍援,這批彈藥成為第一批被禁的物資。
8月18日,杜魯門發布了對中華民國,軍火禁運的行政命令,宣布停止向中國政府,提供可能跟內戰有關的貨物,不再發放作戰物資的出口許可證。
當時國軍的精銳部隊,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美式裝備,零件沒辦法從其他國家購買補充,因此在禁運實施了以後,擁有美式裝備的國軍精銳師,等於直接喪失了一大半的戰力,美式裝備的優勢反而成了劣勢。
為了徹底切斷蔣公,透過其他管道來獲得軍火,美國直接把事情做絕,在頒布禁令的同時,還通知英國、加拿大,以及比利時等歐洲國家,要求他們采取相同的行動。 怎麽好像有點似曾相似(彩條)
1946年8月,英國停止對我們提供軍火,隨後還進一步將禁運的範圍,擴大到飛機的零件,以及相關資料等方麵。 這些國家跟美國的配合行動,杜絕了國軍從國外,補充軍火的可能性,強化了美國的禁運效果。
1947年3月21日,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向國務院報告說:「國民黨軍隊的彈藥供應,已經達到危急的程度了」。 跟國軍作戰的共軍將領,也發現了國軍武器裝備短缺,導致國軍的戰力下降。
1947年2月,在陝北指揮共軍作戰的彭德懷,歡天喜地的告訴毛匪澤東,蔣公不隻兵力發生困難,軍火也已經發生了很大困難。
1947年3月,在延安待了5個月以後,回到南京的美國陸軍上校約翰,告訴他的中國朋友,中共對國軍的狀況非常清楚。 所以他們在戰鬥裏麵,盡可能讓我們消耗物資。
禁運實施三個月以後,台軍的軍火嚴重短缺,戰力隻剩下以前的20到30%左右了。
美國在華的外交官,在給馬歇爾的備忘錄寫到:1947年5月間,中共在東北跟華北,發起了比以往更強大的攻勢,國軍遭到了重創。 中共的進攻,以及軍火的短缺,讓我們的士氣跟民眾支持率,更是跌到了穀底。
1947年7月,蔣公向司徒雷登說,軍火短缺給我們帶來的影響:軍火短缺影響了我們的士氣,這種情況在東北特別嚴重。
中共卻得到蘇聯大量的軍事援助,戰力提升、士氣高漲。 從禁令生效解禁,總共曆時10個月。
禁令撤銷以後的2個月,魏德邁將軍奉杜魯門的命令,組成「事實調查團」訪華,魏哥驚訝的發現,就算已經解禁了,但軍火短缺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緩解。
原來由美國在印度,裝備跟訓練的國軍新六軍,在槍彈方麵自動武器消磨的很厲害,有很多已經不能連發了。
沒有充足的彈藥補給,炮彈更是缺到不行; 運輸用的汽車跟其他車輛,因為沒有零件補充,隻能拆東牆、補西牆,都已經到需要報廢的地步了。
魏哥實地走訪調查以後不得不承認,因為美國的禁運政策,讓新六軍的戰鬥力,不到當年遠征軍的3分之1,官兵的士氣都非常低。
美國禁運本來是想讓蔣公停止內戰,但卻不但不能止戰,反而讓中共因為蘇聯的援助,戰力是突飛猛進,台軍被打得節節敗退。
1946年11月,中美簽訂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讓蘇聯覬覦已久的中國利益落空,美國取而代之,成為中國利益的受益者。
在蘇聯的操控之下,中共一改反蔣不反美的政策。
1947年2月,中共發表聲明,蔣介石政府從1946年1月10日起,跟外國談判並簽訂的條約、協議,使中國陷於內戰、反動、喪權辱國、殖民地化、混亂與崩潰之中,中共將不予承認。
此後中共公開把蔣公跟美國綁在一起,而自己選擇站在蘇聯這一方。 蘇聯從私下支持中共,變為在輿論跟行動上公開聲援,從含蓄批評國民黨,變為公開反對國民黨。
1947年6月,美國重新開放對我們軍援,但是為時已晚,這時的國民政府,因為連續的慘敗,導致兵力喪失、士氣低迷,民心向背、敗勢已現。
而等到中央政府敗退台灣,中共竊占了神州大陸,建政的第二年就出兵朝鮮,跟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開戰,再過了10年共蘇決裂,昔日敬愛的老大哥,成為了毛匪最痛恨的敵人。
不管是美國還是蘇聯,隻要跟中共打交道,都沒占到過便宜,不知道現在的我們(彩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