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自由之路

股票音樂宋詞元曲曆史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清末棄嬰塔有多殘忍?女嬰一出生就被丟進塔中,每三天一次的大火,成了數十萬女嬰的噩夢。

(2025-10-03 21:54:37) 下一個

清末棄嬰塔有多殘忍?

女嬰一出生就被丟進塔中,每三天一次的大火,成了數十萬女嬰的噩夢。

一座嬰兒塔,萬千嬰兒魂,這句話承載的,不僅僅是古代社會對人命的漠視,更是穿插在曆史中的古代陋習,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棄嬰塔究竟是什麽東西?為什麽說它是女嬰的噩夢?

棄嬰塔由來 在晚清時期,很多地方存在著這樣一座塔,它通常坐落於荒山野外,塔約有半米高,通體由灰色的石磚砌成,頂部呈現鼓形,塔身四周都留有小洞,要是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一座用來供奉神佛的小廟,然而裏麵卻堆滿了,數不清的嬰幼兒屍骨和棄嬰,這就是著名的棄嬰塔,有些地區也將它叫做義塔。

最初義塔存在的目的,是為了給家中有夭折的孩子,但父母親怕觸景生情,不願意看到孩子下葬,或者因為家庭貧困,無力承擔喪事和購買棺材,所以會將去世的嬰兒,集中在一個地方處理,但隨著男尊女卑思想愈演愈烈,事情漸漸失控了。

但凡是不想要孩子的,或者覺得孩子生了重病養不起的,通通會將孩子往裏一扔,義塔徹底變成了棄嬰塔,棄嬰一旦被送進嬰兒塔,等待他們的隻有死路一條,哪怕沒有被豺狼虎豹叼走,也會被活活燒死。

據專門看守棄嬰塔的人說,為了防止死去嬰兒會傳出怪味,每隔三天,他們便會向塔內扔一次火把,每一次的焚燒裏麵都傳出驚天的哭泣,而讓人震驚的是,在這些被棄嬰裏,女嬰的比例甚至達到了95%之上。

所以為什麽恐怖故事裏的鬼,要麽是女人要麽是女孩呢,因為恐懼源自愧疚,那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棄嬰現象呢? 棄嬰塔的盛行 棄嬰行為盛行,無外乎有三個原因,殘疾、貧窮、重男輕女。

塔身散發出的刺鼻氣味,曾經給一位叫高登康寧的外國女作家留下了難以抹滅的印象。

她在遊曆中國時,見到了兩座約3.6米高的嬰兒塔,感慨玫瑰和月季的芬芳也掩不住這種惡臭。

她在書中寫道:這些鴿子屋形狀的建築是用來收容嬰兒和兒童的屍體的,這些孩子夭折太早,靈魂還沒有發育完全,因此沒有必要浪費棺材來埋葬他們。

東南省份本來就存在的溺嬰陋習,在清代發展到了鼎盛,並擴散到了北方。連首善之區的直隸(今河北)也被攻陷:棄嬰者所在多有。

而在被溺殺的嬰兒中,絕大多數是女兒。畢竟男子能傳宗接代,且是家中新增的勞動力。女孩體力柔弱,還需要賠送嫁妝。

比如湖南藩司朱綱在上報雍正的奏疏中,清楚地寫道湖南百姓有溺女之惡俗百姓恬然不以為怪。

富庶的江南地區,不僅窮人嫌女兒,一些富人也嫌棄。賤女之習,產者輒惡之;而貧者尤盛,於是相率而溺焉。

江西皆以生女為嫌,每多溺弊。廣東則溺女之風,所在皆然。福建地區有一家連淹十餘女者,有一村一歲中淹死至數十女者。

很多女孩在電視小說的影響下幻想穿越到古代,但如果真的穿越了,很可能麵對一個凶險至極的世界。

溺嬰有多殘忍呢?

剛剛出生的嬰兒,眼睛還模糊不清,就被各種方法窒息:扔進河裏、丟到池塘裏、按在水盆裏、捂在被子裏。

而更殘忍的地方在於,有些父母為了下胎生兒子,會用異常惡毒的方法殺死女兒,讓她投胎時不敢再來自己家。

有的燒開沸水,把女兒活活燙死;有的把女兒扔進糞桶,在髒汙中耗盡生命;有的將女兒埋在馬路下麵,讓成千上萬的人踐踏屍骨。

除此之外,還有燒死、輾死等各種方法,總之是怎麽惡毒怎麽來,就是要讓女嬰的靈魂恐懼。

人心都是肉長的,但他們的心早就變質腐爛,跟鐵石差不多。

後來,連外國人都知道了中國殺女嬰的陋俗。

1840年,表麵上歌舞升平的大清帝國,在與英軍的作戰中一敗塗地。伴隨著喪權辱國的條約簽訂,西方的勢力開始入侵中國,大量的傳教士也隨之前來。

四年之後,一個叫大衛阿比爾(David Abeel)的傳教士,發現了中國殺害女嬰的習俗。根據他的報道記載:在他所見聞的地區,有至少1/4的女孩在出生後被父母殺害。

幾乎與此同時,有位傳教士到達江西後也發現了殺害嬰兒的場景,他在日記中寫道:路過的人無視孩子的尖叫。

不止是外國人感覺到了野蠻慘酷,連清廷都一度頒布禁令,奈何習俗是最難禁止的。

直到清朝中後期,一些民眾覺得溺嬰太殘忍,想到了在田野建塔的方法,不僅可以當成夭折嬰兒的墳墓,還可以把那些殘疾的、生病的、不想要的女嬰,統統扔到那裏自生自滅。

自從嬰兒塔建成後,很快以其優點風靡了很多地區,許多田野出現了嬰兒塔的身影。

這正是最諷刺的地方,焚燒了無數屍體,充滿了煞氣的小塔,竟然就像它出身於佛家一樣,代表著仁慈。

為什麽百年前的中國,會出現這種詭異的棄嬰習俗呢?

原因無外乎殘疾、貧窮和性別。

《後漢書》中就有這樣一則記載,靈帝光和兩年,洛陽上西門外女子生兒,兩頭,異肩,共胸,懼前,向以為不祥,墮地,棄之,就是說這孩子生下來有兩個頭,家裏長輩想都沒想,直接將他遺棄了。

古代醫學水平落後,不像如今孕婦們都能通過孕期產檢,來避免嬰兒出現先天性疾病,如果生出了畸形,或是患有疾病的孩子,他們往往會認為是上天降下的詛咒,因此隻會選擇將嬰兒遺棄。

而比起疾病,窮病更是重要的原因,比如晚清時期,在鴉片戰爭之後,清廷被迫簽署了很多割地賠款的條約,而這些條約的賠款,往往都落到了底層老百姓的賦稅當中,於是很多家庭連飯都吃不上,家裏多了一個人等於多了一張嘴,那怎麽辦呢?就隻能選擇棄養女嬰了,那為何被丟棄的往往都是女嬰呢?

因為在古人的認知中,能夠傳宗接代的隻有男子,而且男嬰長大後,還能做更多的苦力活,這是女嬰遠比不上的,於是由於封建社會重男輕女的盛行,女嬰被戕害尤為嚴重。

除了前麵說的三個因素外,還有一些嬰兒被棄養的原因,是因為封建迷信和陋習,比如有些地區人們就認為,第三胎和五月出生的孩子,都不能養,否則會給父母和家庭帶來不幸,而且如果生下雙生子,一定要將其中一個殺死,不然會有禍事發生。

而這些因為會被丟去哪裏呢?棄嬰塔,有人就會問了,為什麽不送給別人養呢?好歹是親生的,父母就下的去手?

棄嬰人 的確有些父母做不到那麽狠心,他們不想自己去拋棄嬰兒,於是就會雇人替他們去扔孩子,久而久之,就出現了棄嬰人這樣的職業,他們會拖著一輛小推車,挨家挨戶去收孩子,然後再一起丟到棄嬰塔中。

因為棄嬰在古代是個普遍現象,所以導致嬰兒作為商品的價值,幾乎為零,也不是人家不想賣啊,是壓根就不會有人買,最好的結果便是送給別人家,而這後來又導致了童養媳的盛行。

別以為童養媳就有好日子過了,她們被送到別人家後,往往都是被當做奴仆照顧長大的,日子過得相當淒慘,隨著棄嬰數量的增多,棄嬰塔也修得越來越高,等到晚清時,棄嬰塔已經從原本的平房,變成幾層高的建築了,在這種情況下,哪怕是有點行動力的幼兒被扔進去,也再難逃升天。

民國時期,華北新聞日報曾發出過一篇報道,被采訪的160位婦女中,有158位全部參與過拋棄嬰兒,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女嬰,也許正因如此,光緒年間中國的新生男女比例,才能達到驚人的121:7。

這也正好印證了魯迅的那句話,那是個吃人的時代,這樣一個黑暗的建築,是無數女嬰的死亡之塔,也是重男輕女下時代的悲哀。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