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社會學係原主任趙鼎新教授辭職事件的背景和主要時間線如下:
2016年: 浙江大學試圖挖走趙鼎新教授全職回國,他也有意在國內建立一個社會學係,但需保證係的學術自由和國際化水平。浙江大學承諾提供支持,包括經費和建設政治社會科學學院。
2016年後: 學校未能充分支持,係自行籌集資金,並需趙鼎新教授外出爭取資源。
幾年後: 趙鼎新教授招募到一批優秀青年老師和國際競爭力教師,學科排名上升。但他主張老師不申請項目、不做課題,這導致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僅獲得B+評級,浙江大學不滿意。
2024年3月11日: 學校宣布副校長周江洪接任係主任,趙鼎新卸任。
2024年3月19日和21日: 係書記陳素珊批評趙鼎新教授的方案,認為其站位不夠高,要求年輕老師多申請項目、拿課題,走傳統路線。同時要求剝奪常務副係主任朱天飆的行政和財務職權。
2024年3月底: 趙鼎新教授得知陳素珊的行動後感到憤怒,決定辭職。
趙鼎新教授的辭職事件反映了一些重要的問題,涉及到他在中國實施國外學術模式時遇到的適應困難,以及對國外學術環境的吸引力。更有甚者,有人在社交媒體嘲笑趙教授已經年逾70,可以走人了。
文化適應問題:
趙鼎新教授在國外接受高等教育並從事多年學術工作,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他對學術環境和管理方式的認知。盡管他試圖將國外的學術模式引入中國,但這種嚐試麵臨著挑戰,因為這種模式可能並不適用於中國的教育體係和文化背景。
國內外學術環境差異:
趙鼎新教授意識到,在國外大學,特別是像芝加哥大學這樣的一流機構,他可以享受到更長的職業生涯,並有可能終身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隻要身體健康,工作到80歲都沒問題。相比之下,中國的大學體係可能存在一些局限,如年齡限製、行政管理和學術自由方麵的限製,這對於像他這樣的教授可能構成考慮因素。
職業發展和工作條件:
在國外大學擔任終身教授不僅提供了更好的職業保障,還可能享有更高的薪酬和更好的工作條件和學術環境。相比之下,回到中國工作可能意味著麵臨更多的不確定性和挑戰,尤其是在學術自由和行政管理方麵。
綜上所述,趙鼎新教授的經曆凸顯了在考慮回國工作時需要綜合考慮國內外學術環境的差異,以及個人職業發展和工作條件的因素。對於像他這樣的學者來說,回國工作需要仔細權衡利弊,並考慮到個人的職業目標和生活方式。
此事再次說明,海外學者回國請細思量,不要吃不到羊肉惹了一身羊騷味。
之前文學城有篇報道,《中國社科項目“偉大抗疫精神研究”被叫停 經費高達…》
www.wenxuecity.com/news/2023/01/03/12059521.html
所以:
1。浙大“承諾幫助趙鼎新教授在浙大建立政治社會學係,保證係的學術自由和國際化水平。"
2。趙鼎新教授“主張老師不申請項目、不做課題,”
對應說明兩點:
1。浙大當時確實迫切想挖趙教授,顯然可以借助趙教授從有關各方撈到好處,所以對趙教授隨便做了不切實際的承諾。
2。趙鼎新教授是想真正做學問的社會科學研究者,可惜有點太純真了,建係目標不切實際,受騙上當了。這樣的純粹學者非常難得,就這麽誤在垃圾圈中,很可惜。
發表評論
=======================================================================
學科不同,社會科學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