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隨記

這場旅程,路越來越寬,越來越亮,慢慢走。
個人資料
正文

隨筆(109)Barkis is willing

(2024-08-04 06:00:10) 下一個

在電視劇唐頓莊園衍生的電影新時代中,雇農對廚娘說了這一句。 英國人知道是什麽意思,但英國人也不一定知道它的來源。

 

它來自狄更斯寫的《大衛科波菲兒》,其中趕大車的Barkis 讓童年的David帶話,帶給不幸的大衛少爺的那至純至真愛他的保姆。

 

狄更斯的作品刻畫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有的人物名字,就成了英語,譬如Micawber,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 再如林黛玉,譬如“那誰誰真是林黛玉”,哦,那是曹雪芹,不是狄更斯,搞混了。

 

但原小說人物的社會階層,也烙在其傳承下來的句子,字節裏。譬如“Barkis is willing" 這句,“上層”社會人就不會用它來調侃表達愛的心意,它隻能用在勞苦大眾人之間。一個燒火丫頭哪怕有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婀娜病體,甚至有才氣,中國人也不會說她像林黛玉。 

 

階層永遠存在。就存在於我們腦海裏,現在也存在於社交媒中。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