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有語

寫作文,編故事,侃小山, 感恩生活。
正文

大別山之行 (中)

(2024-07-05 03:56:06) 下一個

傍晚, 在夕陽的餘暉中, 終於走到大別山腳下, 看到法憲大哥的家了。遠處山脈連綿, 隱隱約約的白雪覆蓋在山頂上。

大別山, 一個響亮的名字, 它對我的震撼來自一部電影。

電影-風雪大別山

下放到光山縣的時, 很少能看到電影。有一天晚上, 在學校的操場上, 居然看了一場露天電影 - 風雪大別山。

因為這是一部描寫紅四方麵軍的電影, 當時被禁止放影。光山曾經是大別山鄂豫皖紅色根據地的一個部份, 有眾多的退休老紅軍居住在那裏。也許是照顧老紅軍, 是放給他們看的。我也有幸跟著看了一場有血有肉的電影!

故事講的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教師鄭義夫和吳紅英夫妻來到大別山區, 宣傳革命思想, 引導著貧苦青年林天祥和秀珍夫妻, 走上了翻身求解放的革命道路。

最後一次反圍剿失敗了, 為了掩護紅軍主力轉移, 鄭義夫和林天祥帶領著農民赤衛隊, 與敵人展開了浴血奮戰。鄭義夫壯烈犧牲了, 林天祥掩埋好戰友的屍體, 背起跑出來找爸爸的鄭小龍, 趕上大部隊, 走上了艱苦卓絕的長征之路。

敵人在懸崖邊包圍了吳紅英, 秀珍和革命群眾。寧死不屈, 吳紅英將敵人團長推下懸崖, 自己也跌入深淵。秀珍趁機衝上去, 抓住正要掃射的機關槍, 不幸被背後射來的子彈擊中, 英勇倒下。從昏迷中醒來, 吳紅英順著哭聲, 從秀珍的身邊抱起幼小的林小芳, 掩埋好犧牲的群眾, 擦幹身上的血跡, 走進深山老林, 堅持著出生入死的敵後武裝鬥爭。

星移鬥轉, 時間來到了解放戰爭。鄭小龍已成長為鄭雲龍, 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先鋒營的一位英姿颯爽的年輕連長。林小芳也出落成一位婷婷玉立, 身經百戰的遊擊隊員。為了迎接主力部隊, 斜掛勃克槍的林小芸等待著飛馬馳來的鄭雲龍, 倆人在爸爸和媽媽犧牲的溪水河邊相見了。

還沒來得及詢問對方的身世, 戰鬥又打響了。為了轉移敵人的注意力, 遊擊隊政委吳紅英帶鄰遊擊隊員主動出擊, 隨後主力部隊迅速地消滅了敵人。戰鬥中吳紅英再次受傷, 和主力部隊失去了連係。

共和國成立後, 已是人民解放軍的高級將領的林天祥一直在尋找親人的下落, 終於在革命博物館看到了吳紅英捐獻紅旗。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 人民大會堂召開大會。鄭雲龍急忙忙地衝在林天祥的前麵, 走下台階; 林小芳摻扶著吳紅英, 拾階而上, 兩家人相向而來...

淒楚的愛情故事

吃過晚飯, 洗漱幹淨, 鑽進背窩準備睡覺, 法憲大哥開始講故事了。說的是一年的冬天, 下了一天的大雪, 村裏人早早就上床睡覺了。夢香之中, 忽然傳來轟鳴的人嘶馬叫聲, 大隊人馬的腳步聲震動著整個村莊, 徹夜不停。大家都躲在屋子裏麵, 沒人敢出去看個究竟。清晨一切都靜下來, 有人打開門, 看到街上雪地裏都是腳印, 空場邊的馬糞還冒著熱氣。那時很閉塞, 人們不知道外麵發生了什麽, 沒有人記下那是哪一年哪一月。憑著人們的想象, 大家認定那是玉皇大帝派來的天兵天將, 口口相傳, 為山莊帶來一道神秘的色彩。法憲大哥也深信不疑。

講故事, 不能光講神話故事, 最後應該是鬼和愛情的故事, 把大家嚇到夢裏去。

法憲大哥問我, 白天, 你看到那個在街上遊蕩的年輕人嗎?  我看到了, 一位清秀的年輕人, 蓬頭垢麵, 自言自語, 走來走去。一群孩子跟在後邊, 指手畫腳。

法憲大哥告訴我, 那個年輕人是他們村裏的一位大學生, 是在這個山莊裏長大的男孩。他和村上的一位女孩, 青梅竹馬, 相親相愛, 形影不離。

考上大學以後, 男孩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家鄉, 離開自己的心愛的女孩, 千裏迢迢去省城上學, 與孤獨相伴。那時交通閉塞,通信往來也不容意。無法見麵也聯係不上, 這對癡情男女倍受煎熬。久而久之, 日夜相思的女孩竟然病倒了。村裏的郎中來了, 說是女孩得了心病, 等那個男孩回來就好了。

一兩年過去了, 男孩終於回來了。可是他再也見不到他日思夜想的女孩了, 她因相思病已經離開了人間。怎麽可能是這樣?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男孩精神失常了。

女孩就埋在村外不遠的墳地裏, 夜深人靜了, 墳邊隨風飄來的嗚呼聲, 訴說著女孩的思念。墳上時隱時現瑩火, 閃爍著女孩的不舍。

精神失常的男孩也時常出沒之墳地之間。在夜幕裏, 跟隨飛舞的螢火蟲, 來到女孩的墳邊,安靜地坐下來, 他們一起等待著黎明的到來。

風吹得窗戶紙沙沙做響。法憲大哥自言自語地問著, 不知道那個男孩今天在那裏? 他講故事的聲音越來越小了。遠處傳來孤狼聲嘶力竭的哀叫聲, 我迷迷糊糊地進入了夢鄉。

純樸的鄉土情

清晨, 和法憲大哥延著村邊小路走了一圈。冷冽的寒風把大地打掃的幹淨, 初升的冬日在白雪上撒下了暖暖的霞光。

這是春節前夕。回到家裏, 法憲大哥的媽媽已經給我準備好了早飯。一個瓷花大碗, 底下第一層是長壽麵條, 第二層是能帶來好運的雞蛋, 第三層是晶瑩透明, 一粒摞一粒, 帶你更上一層樓的糯米飯, 再加上幾片年年有餘的鹹魚片。

我第一次吃到這好吃的飯。這是難以忘懷的一頓飯, 以後怎麽找不到的一頓飯!在那個物質非常匱乏的時代, 能有這麽豐盛一頓飯,  我一直心存感激, 直到現在!

要過年了, 人們開始準備年貨, 糯米糍粑是必不可少的。先把當年打下來的糯米泡在泠水裏幾天, 然後撈出來, 放在籠屜裏蒸熟。蒸出來的糯米飯一粒是一粒, 透明晶瑩。糯米飯放在地上一個大石凹裏, 幾個穿著得體的小夥子, 操著長長的搗棒, 轉著圈子, 唱著號子, 把糯米飯搗成均勻細膩的糯米飯糕。然後把糯米飯糕攤在石板上, 擀成大號披薩餅大小的大餅。糯米飯糕大餅涼幹以後 再放在冷水缸裏保存。經常換水, 糍粑幾個月都壞不了。切下一小塊糍粑, 放在炭火上烤一烤;嗤地一下,  糍粑膨漲地老大;沾點白糖, 放入口中, 人間可能再也找不到比這更好吃的東西了。

真正得貧窮

下午仍然風和日麗, 法憲大哥帶著我去臨家玩玩。

窮啊, 那時候, 們真是貧窮!

臨家住在一座茅草土坯房裏, 雨水已經把房牆下端侵蝕的不成樣子。

走進屋裏, 黑暗中散發著黴味。窗戶上糊著破碎的窗戶紙, 刮風進氣, 下雨滴水。床上鋪的是稻草, 幾個人合用一雙被子, 一家人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

也許是要節省木材, 也許是一種風俗, 當地男女夫妻的雙人床都很窄小, 寬度剛能夠讓夫妻二人頭對腳地顛倒著睡覺。相信到了今天, 就是有再好的理由, 也不會有人要這樣的雙人床了。

添飽肚子是很難的, 一家人長年都是紅薯稀飯。肚子裏一點油水都沒有, 臉上泛著營養不良的蒼白。

貧窮更體現在生育和教育上。沒有生育控製, 人們生了一大堆孩子。貧窮無法讓孩們上學。沒有接受教育的孩子長大了, 又會有很多的孩子, 人們一代接著一代貧窮下去。孩子們剛長大一點, 就要出去幹活, 不僅僅是要幫助大人, 也是自己要填飽自己肚子。沒上過學的家長也簡單了, 七八個孩子就叫大毛,二毛,三毛,... 七毛,八毛好了。

如今, 想一想往日的真實的貧窮, 看一看今天翻天覆地的變化, 人們不再為吃飯, 穿衣和居住發愁, 教育也普及了, 想不到的事情都發生了。不得不感慨, 不得不感激那些為這些變化付出自己的汗水和生命的人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