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有語

寫作文,編故事,侃小山, 感恩生活。
正文

華盛頓故居一日遊

(2024-02-21 18:19:20) 下一個
華盛頓舊居離華盛頓特區不遠。開車離開華盛頓市區,途徑綠樹成蔭的華盛頓紀念大道,沿著波托馬克河而下,不到半個小時,就可到達華盛頓的舊居Mount Vernon。以前去過舊居是在正門買票,一人25美元。最近發現了另外一條去華盛頓舊居的路線。把車停在亞曆山大舊城,乘船順波托馬克河而下,五十多分鍾即可到達,由舊居臨河的碼頭上岸參觀。往返船票加舊居門票每人$55美元,即可參觀華盛頓舊居,還可以一路領略波托馬克河兩岸的風光。

乘船去華盛頓舊居,你會有不同的感受。這是一段漸漸隆起,而後又平緩下去的河岸,鬱鬱蔥蔥的樹木襯托殖民地式的兩層樓房。透過白雲,陽光灑下,白牆紅瓦煦煦生輝。這樣風水寶地,不出偉人都難!華盛頓在這裏度過了童年,離開總統職位後又在這裏度過了餘生。

華盛頓是一個農場主,對種植業充滿了感情。在育種田裏,他強調著育種的重要性;在農具間裏,他又陳述了如何使用各種農具。華盛頓是一個奴隸主,他的莊園曾擁有三百多名奴隸,屬於他自己的有一百五十多人。男奴隸的集體宿舍和女奴隸的集體宿舍相隔不遠, 但是兩者之間沒有奴隸養育兒女的場所。奴隸們要種莊稼,種蔬菜,養馬,養牛,養雞,紡織,製衣,做鞋,洗衣,熏肉,製冰... 應有盡有,但是他們沒有自己人身的自由。當天遊客很多,除了一名黑人講解員外,卻沒有看到黑人遊客,不知道這是一個偶然現象,還是依然存在的曆史糾結。
當然華盛頓是偉大的建國之父。是他帶領著殖民地的人民,揭竿而起,打敗了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國,建立了美國。說起華盛頓,你也許會想起他同時代的另一位偉人,托馬斯.傑弗遜。這時解說員恰好提到了傑弗遜的名字。我好奇的問了一下,傑弗遜來過華盛頓的家嗎?來過。解說員非常肯定的說。隨後補充道,他們兩個人盡管有共同的事業,可是性格截然不同,誰都不喜歡誰!這有些出人意料,趕緊查了一下資料,確實是這樣的。華盛頓走後,傑弗遜曾來這裏訪問.華盛頓的遺孀瑪莎居然沒有讓他坐下,並在給友人的信中,直呼傑弗遜的到訪是她人生中第二個最淒慘的一天, 第一個是華盛頓去世的那天。為什麽會是這樣?原來建國後,他們在國家發展路線上有了分歧。華盛頓強調國家中央權力,而傑弗遜則執著於個人的自由和平等,他在獨立宣言的序言中寫到,“吾等認為,以下事實神聖不容否認:人生而平等且獨立自主”。華盛頓並不留戀權利,兩屆總統以後就回到自己的舊居,杜絕了美國君主製的夢想,從而成為美國最偉大的總統。而傑弗遜人人平等的理想則深入人心,引導著人們不斷地與歧視,偏見和不平等進行不懈的鬥爭。
走出華盛頓舊居,驅車沿著華盛頓紀念大道北上,不到二十分鍾,通過華盛頓紀念大橋又回到了華盛頓市區,迎麵而來的是林肯紀念堂。是林肯,將人人平等的理念涵蓋了黑人,演繹出解放黑奴的偉大宣言,從而奠定了自己的曆史定位。相鄰不遠就是傑弗遜紀念
堂,人人平等的理念銘刻在牆上。在其前麵的櫻花湖畔上則坐落著馬丁.路德金紀念碑。紀念碑是這樣表述的,在那絕望與不平等的群山中,那是一塊希望之石! 馬丁.路德金呐喊著,我有一個夢想,一個人人平等的夢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默默有語 回複 悄悄話 也許他們是誌向遠大,我們普遍百姓理解不了。
cager812 回複 悄悄話 我不明白為什麽大多數國家的領導人要想一直待在最高權力的位置上不願下來?是生物的基因決定的,還是人類特有的,是“人之初性本惡”?有沒有一個有效的製度可以製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