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人,最看不得渣男,尤其是那種披著道德外衣,滿嘴公正客觀,骨子裏卻自私涼薄的偽君子。王誌安,這個曾被不少人奉為敢言的“媒體人”,如今終於露出了他真實的嘴臉。
曾經,我對他的節目還算有些認可,覺得他言辭犀利,能戳破一些表象,不隨波逐流。但有一次,他自吹自擂,說自己是“六四學運領袖”,我瞬間警覺了。六四之後,真正站出來的學生領袖,不是被捕入獄,就是流亡海外,至今不能回國。而他呢?不僅能在央視順利就職,還能在體製內混得風生水起?這種事,要麽是神話,要麽是謊言,而我們都知道,神話隻存在於故事裏。
事實上,他不過是個投機者。他深知這個身份的“賣點”,故意給自己套上一層悲情色彩,打造出“曾經參與運動、如今依然敢言”的形象,借此收割一大批信任他的觀眾。但如果連自己過去的經曆都能編造,他的公正從何而來?他的敢言又有什麽可信度?
從他前妻李汀的控訴來看,這位“正義鬥士”不僅是個撒謊成性的偽君子,還是個徹頭徹尾的渣男。李汀為了他,放棄事業,承受政治風險,追隨他流亡海外。而他呢?風浪稍微平息,立刻換了新歡,把曾經同甘共苦的妻子一腳踢開。這種背信棄義,簡直是渣男界的教科書級操作。
他可以在公眾麵前侃侃而談道義,可以在節目裏批判別人的道德缺失,但在現實生活裏,他比誰都涼薄。他用“客觀”包裝自己,用“敢言”裝點門麵,騙得了一批又一批信徒,實際上卻是個連最基本的人情道義都不懂的偽君子。
很簡單,因為這個社會,總是有人願意被欺騙。有人習慣性地尋找“領袖”,尋找“敢言者”,把一個普通人塑造成英雄,然後心甘情願地去膜拜。而像王誌安這樣的投機者,正是利用了這點。他們懂得人性中的弱點,知道如何編織符合大眾期待的敘事,把自己包裝成“光明使者”,引導大家去憎恨、去崇拜、去追隨。但當他們的謊言被戳破時,我們才發現,所謂的英雄,不過是個貪婪的騙子,所謂的正義,不過是生意,所謂的感情,不過是權衡利弊後的算計。
但這不隻是一個渣男的故事,更是一個社會教訓——獨立思考,比所謂的“真相”更重要。永遠不要盲目崇拜任何一個意見領袖,永遠不要相信那些過於精致、過於巧合的“人設”。真相,往往比故事更複雜,人性,往往比表象更陰暗。傻子太多,騙子根本不夠用,但願你不是下一個被割的韭菜。
咱動腦子琢磨琢磨,我說的這個在不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