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風光依舊,仁士全飛

(2025-05-30 13:12:19) 下一個

我見過二次趙丹。

他是全上海小年青人的電影巨星。《1949年左右出生的小學生》

巧合的是第一欠是在淮海略陝西路口。他與一女人《可能是黃宗英》,文革前。一件棕色皮茄克。腕兒十足。那時見人都微笑。一點明星架子全無。有朋友說他們常去《紅房子》西食店用食。

第=次也在那裏。那是文革後期。他出獄後。

眼窩深沉。一見就是重病之人。與早期電影中已是兩人。但還與我們小影迷招沼手。

對於他的苦難,也是從文摘上見到的。五年新疆,五年上海。監犾苦獄

中國近代電影史上他是最棒的男主角。無人能比。

如果他不認識國母。下揚也不會如此嘇。

天疾英才,願他在天國安好。

正巧2024年回滬。又專門去那二次見趙丹老地方。給太座指出那個地方。久久不舍離去。

眼中已有淚水。但不舍得落下,回到國泰電影院附近。那是以前上海老克拉很多的去處。左轉不遠是藝朮劇場。老克拉們叫《蘭心大戲院》,未見廣告。光一個空門牌。

在文革時期這裏還有洋片上演。因為對馬路是涉外的錦江大店。給洋人看的。

腦海中這個市口是上海老克拉頂多的地方。不遠處陝西南路上,有紅房子西餐館,當年也是有點克拉斯的上海人去的地方。大多有僑匯券的人家。現巳搬走到淮海路上。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去吃羅宋湯的人家,非富即貴。全是有品味的人們。有僑匯券真真幸福。

上海以前有個別名----十裏洋場。全國有點克拉斯的富人大部在滬上。

國門大開時,吃外匯券的一群首先出洋如過江之魚。高檔房子以豆付價出售。尤其飛美航班上大多是講上海話的。真正有點錢財的上海人說去個真正的新天地,。。。。。

那是改革開放頭一批移民美加的上海真正的有點錢財的老克拉。

如趙丹活到改革開放那一天。他多半也會去美領領倌辦簽證。

這一天趙丹未等到。

淮海路上的法國梧桐還是那樣迷人.上隻角上那些婀娜多姿的女郎己不複存在.整個上海灘上己換了一個時代,

上海還是那個上海,燈更紅,酒仍綠,隻是換了一批人而己。

你方唱罷,我登場,。。。。。。

流落在海外的華人們.無論你混的風生水起,腰纏萬冠,也是一個出走在外的

同是天涯淪落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tehhi2 回複 悄悄話 這篇回憶不僅僅是寫給趙丹,更是寫給一個時代,也寫給所有漂泊在外的華人。
在美國的我們,也許已經習慣了異國的天空,但心底那座老城、那段曆史、那些人,會隨著這樣的文字再次亮起。

願趙丹安息。
願所有離鄉的人都被溫柔以待。
願我們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不要忘記,我們從哪裏來。
願全世界的華人都能夠早日找到或者回到自己的烏托邦
楓琳楓語 回複 悄悄話 讀完這篇博文,心裏久久不能平靜。上海的街景仿佛沒變,但人心、時代、氣息早已換了模樣。趙丹的故事像一麵鏡子,映照出一代人的苦難與堅持,也讓我們意識到,城市、記憶與文化總是在流動中更迭。謝謝你把那些細節、那些曆史和情感留在文字裏,讓我們能感受過去,也理解現在。
風止於心 回複 悄悄話 讀完真是五味雜陳啊。你寫的那段,淮海路上的法國梧桐還是那樣迷人,隻是換了一批人而已,讓我特別有共鳴。
有時候城市沒變,街景也在,可人心、時代、氣息都早已換了樣。趙丹的故事像一個時代的隱喻,而我們這一代人,也在經曆自己的換人時刻。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帶來許多回憶,當年的淮海路已麵目全非了。趙丹兒女都在美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