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我曾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

(2023-12-19 15:42:21) 下一個

                                                我曾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

一次,當它本可進取時,卻故作謙卑;
 
謙卑,很多人都有,但謙卑真的要用得恰到好處,才會給自己帶來好處。但沒有用好,有時候謙卑,就會給自己造成損失和傷害。就好比紀伯倫這段說的,本來進取時,本該前進,本該抓住機遇,抓住機會乘機而上,但很多人都敗給了謙卑。
 
就好比擺在自己麵前有個機會,上麵領導覺得很適合自己去做,結果自己覺得自己不行,不能勝任,很謙虛。
 
其實大家都知道,最適合就是你,你卻因為太謙卑,上麵領導就把這個機會給了比你差一點的人,最後你就後悔莫及,你就會鄙視自己的靈魂。其實有時候,過分的謙卑,過分的謙虛,也是另一種方式代替著驕傲。斯賓諾莎就說過,“自貶者卻也最接近自傲。”
 
 
第二次,當它在空虛時,用愛欲來填充;
 
很多人就是如此,隻是內心很空虛,並非寂寞,並非孤獨,卻用愛欲來填充,結果呢?結婚了,依舊很空虛,卻對自己身邊人提不起興趣,也不知道自己當初為何就看上了她,還跟她結婚了,如今離婚也不是,不離婚各自都痛苦,因為同床異夢。
 
心裏空虛的人,就如徐誌摩那樣,需要去找一個靈魂的伴侶,心裏才不會空虛。何為靈魂的伴侶呢?就是內心深處能碰撞到一起,就好比徐誌摩愛寫詩,林徽因卻能讀懂他的詩,在靈魂伴侶中林徽因是最好不過了,但林徽因也是一個聰明的女人,她知道徐誌摩對她的愛,隻是愛她對他詩歌的欣賞,對他才華的欣賞而已。
 
一個人空虛時,就不要找愛欲來填充,應該去追尋靈魂的伴侶,或是在書中或是興趣愛好上發力,充實了自己的每天,也就不空虛了,而愛欲到最後,多半都又會歸於平淡,平凡,孤獨,寂寞,甚至彼此厭棄。這也是很多人鄙視自己靈魂的原因。
 
 
 
第三次,在困難和容易之間,它選擇了容易;
 
這一點,大多數人都有,都喜歡做容易事,逃避困難的事,卻都做著同樣的夢,都想成功。社會是現實的,想要成功,你必須去選擇困難的事,別人無法做到的事,別人無法承擔的事,你才有可能成功。
 
簡單事情中,無法得到鍛煉,長久以來,就會在原地踏步,還不自知,這樣的人,一旦錯過年輕美好的時光,再想去吃苦,去做困難的事,就會力不從心。所以當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往往也會鄙視自己曾經害怕困難,隻知道做簡單事的自己。
 
第四次,它犯了錯,卻借由別人也會犯錯來寬慰自己;
 
每個人都是會犯錯的,但很多人犯錯,不知道自我反省,而是通過別人也會犯這樣錯來寬慰自己,這樣的人,往往就是不知錯,一件事上能錯一次,又一次,還能原諒自己,就如在同一個地方摔跤了一次又一次,都不會去反省自己,去怪罪別人沒有把路修好,甚至還覺得別人走這條路,也會摔倒。
 
第五次,它自由軟弱,卻把它認為是生命的堅韌;
 
很多人被人欺負了,一次,又一次,甚至三次,四次,依舊能忍著,還把自己當成很堅強,很能忍。這樣就是自欺欺人而已。人也要有個底線,做人底線都沒有,還做什麽人?這句話就如平凡可貴一樣,一生碌碌無為,還自我安慰,很可貴。
 
 
第六次,當它鄙夷一張醜惡的嘴臉時,卻不知那正是自己麵具中的一副;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是這個道理,很多人喜歡看不起別人,鄙視別人,很多時候,都是自己都做不好,卻要求別人做好,自己都做不到,卻嘲笑別人做不到的事。
 
就如有些人談情色變,覺得低俗,卻天天晚上都做這個事,白天裏卻鄙視別人是好色之徒,低俗之人,這樣的人,就是在鄙視自己而已,卻不自知。這樣的人,靈魂也最虛偽,最讓人鄙視!.
 
第七次,它側身於生活的汙泥中,雖不甘心,卻又畏首畏尾。
 
不甘心就要奮鬥,就要如蓮花一樣,努力開出花來,而不是畏手畏腳,前怕狼後怕虎。如果蓮花也害怕開花了被人采摘去,它也不會開花的。遇到困難和挫折,或是不公平的事,不甘心,要想辦法去改變自己,去努力。
 
如其抱怨不如奮鬥,最怕很多人每天抱怨的時間多,付出行動的時間少,做事又婆婆媽媽,畏手畏腳,沒有擔當,沒有責任心,這樣的人,也隻會一輩子在淤泥中,走不出來,開不出花,生活不會有什麽太大改變,隻會越來越糟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