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能力強的人都有哪些共同特征?
關於完成目標
當我們有一項工作要做時,隻需要指出一個大概方向,有的夥伴就可以歡快的向前衝,自己找到各種可能性,自己探路,而不是等待下一個「指示」。他們手裏總是有事情做。
做事情的時候,有些夥伴的目標不是完成,而是比上一次更好,並且能夠總結和反思。競爭對手永遠是自己,永遠是上一次,這樣總是在前進。
關於遇到困難
每個人都會周期性的遇到瓶頸,有些夥伴選擇有技巧的死磕,當時沒感覺怎麽樣,六個月後再回眸,發現自己已經進階了一大步。
有些夥伴遇到比自己強的人,有如看到了寶庫,有太多自己可以學習的地方,不放過任何機會,有些夥伴則心理承受不了,不是勇往直前而是選擇放棄,更願意呆在自己的舒適區間。
發現了自己的問題,或者被別人指出了問題,有些夥伴會欣喜若狂,覺得賺到了,有了收獲,以後就可以修正這個問題了,而有些夥伴則開始啟動防禦模式。
關於團隊合作
不做老好人是很多做的好的夥伴的共同之處,特別是負責一塊工作、帶領一個團隊的夥伴,為了避免爭議而做老好人,本質上是自私的,因為本應該對於工作、對於一群人、一個團隊負起責任。
斤斤計較往往是很多人常見的問題,時常能夠看到一些人抱怨為什麽自己比別人多幹一點活之類,但是有些夥伴知道,其實大多數時候,這些工作都是為自己而做,是在打造自己,為工作負責的同時,就是在為自己負責。多做事情
VS 少做事情,短期內看起來吃虧,長遠卻是賺的。
能力強的夥伴不怕承擔責任,所以反過來,他們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積累的更強了。正常的規避風險是應該的,但是不能畏首畏尾,該出手的時候,該站出來有擔當時,他們會站出來。結果誰都無法預料,但機會就在裏麵。
以前我們在辦公室裏吃東西,吃完有夥伴會主動幫忙收拾,無論是不是和自己有關,很小的細節,卻可以以小見大。
關於自我提升
在自己的領域內擁有大信息量也是重要的一點。一些夥伴的心思在工作上,這意味著他們總是有意無意的做些積累,不限時間地點,對於能夠為自己帶來幫助的、值得參考的信息足夠敏感。工作後的學習,是持續永久的,總是得不斷充電,這些充電往往並不以上課的形式出現。積極的人總是更加敏感。
如果你也想成為這樣的人?
做事遠遠超過別人的期望
如果想成為這種人,隻需要記住一點:做事一定要爭取遠遠超過別人對你的期望。
我觀察到的這類牛人,基本都具有這種心態:
平常人覺得做到這種程度就OK了,剩下的就不是我的責任了;但牛人往往會更進一步,最後交給你的東西往往會讓你震驚,遠遠超過你的預期。我相信他們也享受這種成就感,從而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有時候甚至給了我一種感覺,他們並沒有把任務當做任務,而是當做自己的作品。
比如我在知乎上看到了@徐強的一個回答:“你從上級那學到的最受用的一句話是什麽?他讓你最佩服的品質又是什麽?”我對這個回答中他在微軟的經曆印象很深。
如他所說,他當時的演講能力或許並不強,也沒有自信,但他為了做好一個小時的講座花了10多個晚上,做了大量的研究,準備了100多頁的PPT。最後得到了mentor的高度肯定:“John,
you really beyond our expectation!”
這件事給了他很大的正麵影響,讓他以後更加追求超出期望的感覺。
如果形成了這種渴望超出同事期望、超出老板期望、超出自己期望的習慣,我相信你就能一步步超越自己,漸漸成為你曾經仰望的強者。
努力也要順“勢”而為
我所見過工作能力很強的人,絕對不是最努力的人,也不是學習能力最強的人,雖然可能他們也喜歡拿“努力”和“學習”來標榜自己起,其實,他們最重要的特征,是能夠很快搞清遊戲規則,然後按照遊戲規則辦事。
現代社會,我們說到工作,幾乎全都是需要人和人之間的協同合作。程序員要和隊友和產品經理合作,銷售人員打交道的人更多,團隊領導更是要處理多方麵關係,哪怕是一個作家,每天隻是在家裏鏘鏘鏘敲鍵盤,最後要讓作品出版,依然要是和編輯合作,哪怕是網絡小說作家,也要和網文編輯網上溝通,所以說,工作就是合作。
既然工作是合作,那就該明白,單純隻是好學,隻是努力,而不知道如何合作,那就注定事倍功半,甚至是碌碌無為。
不是抖機靈,我覺得梁家輝在《寒戰》中廉政公署裏教訓兩個後生晚輩的那段台詞,真的是工作教科書。
我在警隊服務了三十年,認識了不少朋友,也得罪過不少人,不過這三十年,我學會了一件事,就是每一個機構、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崗位都有自己的遊戲規則,無論明也好暗也好,第一步,是把它學會,不過很多人還沒走到這一步就已經死了,知道為什麽嗎?自以為是!第二步,就是要在這個遊戲裏麵找出個線頭來,學會如何不去犯規,懂得如何在線球裏麵玩,這樣才能勉強保住性命。
任何一個工作的環境中,都存在“勢”,如果能順勢而為,工作就會順,如果逆勢而為,工作就會磕磕絆絆,難以前進。
努力就會和“勢”一致嗎?當然不是。
打個比方,在一個守業為主的成熟公司,你努力推行最先進的激勵機製,看起來,這的確是會提高公司的生產力,但是,公司已經成熟,這樣的激勵機製可能會引起動蕩,當然誰都不會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你這樣的努力必定處處受阻,並不會因為這代表最先進的生產力就“應該”成功。
經常看到這樣的雞湯文,說某某年輕女性進入一家公司,被安排前台,她提了一大堆意見,前台都做不下去了,然後調她去做時長,做市場她又對公司現狀不滿意,做了很多事情,市場部門對她不滿意,她又被調到銷售部,到了銷售部她又看不慣現狀,搞了一個天翻地覆,然後銷售業績第一,最後當上了公司副總裁。
我隻是想說,哪怕真的有這樣的故事存在,那也是因為這個女強人所作所為順應了公司的遊戲規則。在前台和市場部門,怎麽就待不下去呢,因為她的“努力”讓別人不能容得下她,這樣看起來是起到了鯰魚效應,但是這樣的工作真的算是成功嗎?在銷售部門,遊戲規則就是誰業績高誰牛逼,她這樣“努力”當然會脫穎而出。隻是,我希望這個故事的女主角在成為副總裁之後,知道做事要柔和,要知道按照遊戲規則辦事。
我再說一個故事,我有一個朋友,他曾經在某外企工作,有一次他奉命去做一個調研(investigation),看看Script#這種語言和純JavaScript相比,哪個更適合開發,最後他很努力地做了細致調研,得出的結論是,如果用Script#會影響生產力,而且對開發工程師還有學習曲線,用純JavaScript更合適,一個事情10個工程師用JS搞定,用Script#就會用上30個工程師。
但是,領導還是要用Script#,我的朋友就很奇怪了,據理力爭,說不應該躺Script#這個渾水,搞得很不愉快。其實啊,我這個朋友就是沒有搞清楚遊戲規則,對於這個駐在中國的外企,最重要的不是提高生產力,而是要獲得更多的headcount,既然一件事需要三倍的headcount,那當然就應該選這個技術了。你看,這就是雖然好學雖然努力,但是工作卻不被認可的現象,因為他沒有抓住那個線頭。
愛因斯坦(據說)也說過:你必須去學習遊戲規則,然後,你還要比別人玩得更好!
有人覺得我所說的“順勢而為”“學會遊戲規則”就是“小聰明”,是中國人的官場哲學。我所見到的,不光工作能力強的中國人懂得順勢而為,工作能力強的外國人也是懂得按照遊戲規則來玩啊!所以這招根本就不是“代表幾千年輔修的官場鬥爭”。
誰不想單純靠自己努力就成功,隻可惜,就和我上麵說的一樣,人不是在真空中工作,還有你的工作和環境的大方向一致,才會得到認同。經曆過過的人自然知道,現在不同意我的觀點也無所謂,說得不客氣一點,栽了跟頭,自然知道這世界是怎麽運轉的。
過來人多說一句,這世界上最廉價最沒用的雞湯,就是鼓動別人去努力,去拚拚拚。因為這種雞湯最沒不需要技術含量啊,隻要不斷說“你要努力”“你要拚搏”“你沒有成功就是努力不夠”“拚搏到無能為力,奮鬥到感動自己”……你看我隨口就可以編很多這樣的口號,可是,可是——如果單純的努力有用,那簡單了,就是工作時間最長的人能贏了,可是,事實是這樣嗎?
懂得遊戲規則,需要的是技巧,這點熬雞湯的人是沒法教的,所以他們不會說。
如何在正確的方向上努力?
想要成為工作能力強的人
光努力是遠遠不夠的
“有目標”地努力才是最高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