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明

穿越霽月秋夜的靈魂。
正文

緬懷胡耀邦

(2023-11-29 22:46:09) 下一個

夕陽西落,大地惶恐。

“太陽”慢慢地向西沉沒,滿天的彩霞,漸漸失去它特有的生氣顏色,變得灰暗陰沉。那柔和的落日餘輝,像一塊朦朧、看不透的麵紗纏繞著大地,窒息著生命。陣陣的涼風,吹得樹葉沙沙作響,撩撥著人們懶庸的倦意,吹起了窮山惡水的哀愁,吹拂了喧囂波濤的悲涼。人們一天的揪心、無奈、疲憊和淒苦心事,始終未能被這霞色彌漫的涼風所吹散,心情鬱悶沉重,沉思默想,在日暮途窮夕照凋零中久久無法平靜下來……

冬日的陽光,照耀著那塊死氣沉沉的古老大地和那片堅固卻日漸脫落的紅牆宮殿,原先的金碧輝煌,盛世繁華,顯現出本質的黯然,特別是衰微的人氣,落幕的景色,儼含著一種朱顏已改,往日不在的蒼涼,台上妖孽亂舞,台下群猴喝彩,整個紅牆城外陰森恐怖,威嚴強撐,一個全新裝扮空前絕後赤色妖嬈的大時代就在這嘈雜的鑼鼓聲中轟隆開始了,幾乎所有的群猴豬羊,阿狗阿貓,自信滿滿,裝模作樣,狼狽為奸,作妖孽舞,亂烘烘的你方唱罷我登台……

黃昏來了,“太陽”光輝無力炫照著它的耀武揚威,它的赤色風暴,它的赤妖夢想,在西邊悄悄沉沒了,在夜幕中靜靜睡去了,那些蓄謀已久、顛倒黑白、倒行逆施和惡貫滿盈的凶神惡煞、混世魔王和牛鬼蛇神都爭先恐後紛紛出洞了……

夜幕重重,鬼影幢幢。寒風凜冽,四方淒切。九州大地,滿目瘡痍。神州悲歌,山河破碎。經濟衰落,民生困苦。民心已死,信心喪失。曆史又到驚人相似時刻,當今九州如同1976年多事之秋,十年內亂的噩夢,使九州的許多有識之士於狂熱之中猛醒;瀕臨崩潰的國民經濟更使“華夏何處去?”的碩大問號象黑雲一般壓在貧弱的九州人民身上,文革餘毒陰魂不散,大行其道,輪番上演,人們從希望到失望乃至最後的絕望,積聚的怨憤象迸射的火藥嗆滿了龍年的天空,一幅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肅殺景象!巨大的難以忍受的沉默終於在龍年的清明節不可阻遏地爆發了……

“天驚一聲雷,信時心已碎 ”華夏民族的巨輪在不堪重負中痛苦的徘徊……



(一)

曆史的長河,總是將厚厚沉積的流沙,緩緩前進,且越行越鏗鏘有力。曆史的天空,總是那麽深邃的靛藍,靛藍得如一個透明的鏡子,明晰照耀人間。

秋陽的十月悄悄地淡出我們的視線,當片片凋零的落葉伴隨著淒涼的秋風悄然飄下的時候,不知不覺的頓然驚醒中,惶惑的人們才知道又一年的時光即將從自己身邊走過。感歎時光的無情,感慨曆史的命運,把我們拋棄在荒原的歲月年輪裏,仿佛有一種失落的忘年舊曲之戀。那些遠逝的時光不再重來,那些老去的故人舊事卻依然縮藏心間,四十餘載彈指一揮間,那些淡去的時光,那些老去的故人舊事,竟然沒有走遠,在生命的角落裏不斷地散發出閃耀的光芒,時不時從我們的心頭一一掠過,曆曆在目,幕幕重演,清晰驕然。

十月秋陽,天高氣爽,紅旗飛揚,紅心縵綣,鑼鼓震天,紅歌嘹亮,全國處處是一片紅色的海洋。一種從未有過的沸騰,一個讓人難忘的年代,曆史揭開了一個時代的開幕式,這是一幕四十幾年前打倒“四人幫”喜氣洋洋的景象,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被人們稱作“十月的勝利”。我們敬愛的華國鋒同誌被偉大的領袖毛主席指定為接班人,登上黨、政、軍最高權力集一身的統帥寶座。

麵對眼前一片大放光明,我想任何一位都會沉醉在得意飄然的忘我之中,這是一場令人振奮的革命勝利,這勝利來得那麽快,甚至沒放一炮,沒流一滴血沒死一個人的“十月的勝利”,這也是一個過去從沒有敢想而現在輝煌的現實突然而至,一切來得出乎意料。

縱觀曆史,古往今來,多少權傾朝野的龐然大物,為了這把金光燦爛的交椅,鬥得頭破血流,折戟沉沙,戴銷上緒,一個個不是死於無葬身之地,就是押入囚牢,麵壁鋼窗,含冤而去。而唯獨華國鋒,得來全不費功夫,一夜之間,就成了舉國上下的英明領袖。

東風吹指,陽光普照,明媚的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裏的九州大地,開始進入了鮮花盛開的華國鋒時代了。於是,堅持“兩個凡是”和繼續的反擊右傾翻案風不動搖,成了執政的主要方針。英明領袖權集一身“抓綱治國,實現四化”的號召,以至在一段時間仍無力改變十年文革浩劫殘留下的政治集團流毒的影響和滿目瘡痍的經濟局麵,人民的生活仍處於窮困潦倒之中,於是,改革開放的浪潮就在這樣的大時代背景下翻江倒海,奔湧而出,隨著華國鋒的政治命運的淡出,耀邦的英名也伴著陣陣的改革春風紛至遝來。



(二)

改革開放,這是一個國家經曆了生死浩劫覺醒領悟後一個偉大的創舉,其過程需要超凡的膽識和智慧,這一點從鄧小平的身上充分展現出來,他無愧是中國近代史上傑出的一位政治智慧特色超凡的中國共產黨最偉大的人物。沒有他超人特色的政治魄力和智慧魅力,就不會有胡耀邦和趙紫陽在改革開放的實施中被人們譽為的最佳搭檔,也不會有一對真正推動改革開放和民主進程的好夥伴,更不會使他倆後來成為中國政治的犧牲品和曆史宿命的生命悲風(胡趙悲劇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也正是鄧一生的汙點,如果沒有胡趙和八九的悲劇,可以肯定這麽說,鄧堪稱是中共曆史上一個最偉大最傑出的領袖人物)。正是鄧小平的大膽賞識和起用,胡趙的配合十分默契,成為改革開放初期關鍵時期做出巨大貢獻的主要實施者,為中國改革開放鋪墊起堅實之路而立下汗馬功勞。假如鄧小平沒有胡趙這兩位堅定執著的得力左膀右臂,在改革麵臨困難重重的麵前堅韌前行,尤其是迎著困擾不斷的保守勢力層層阻撓的挺身而上,鄧小平改革路線的進一步延伸和發展是難以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遺憾的是,曆史,終將成為曆史,卻鮮為人知。

一切都按著我們改革開放的領路人鄧小平的預想實施著。由鄧小平提名中央全會一致通過,胡耀邦擔任總書記,趙紫陽被任命為總理。據說,胡耀邦當選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的那天,輕輕給趙紫陽一拳:“老趙,下一步看我們的了!”一場在鄧小平牽頭下,由胡耀邦和趙紫陽相互配合、全力啟動轟烈烈的改革運動全麵打響了,這一場“全麵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麵”即將改變中國的命運,一個真正的劃時代的新篇章誕生了。



(三)

在閱讀中國曆史時,誰也不能否認曆史的真實,因為隻有真實的曆史才能見證真理的存在,正義的力量。在研究中國曆史時,誰也不能回避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這場偉大變革,因為這場變革深深地改變了中國。在研究中國這場偉大的變革時,誰都不能回避一個偉大的名字──胡耀邦。

“胡耀邦”這個名字,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陌生,在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都會記住他。記住一個胸懷坦蕩、光明磊落、樸實無華、作風正派、和藹可親的總書記。人民的好公仆。

胡耀邦,湖南省瀏陽縣人,1915年11月20日出生在貧苦的農民家庭,1929年冬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當時他在江西、湖南和福建革命根據地從事青少年宣傳工作,積極同封建勢力和國民黨反動派開展鬥爭。1934年他參加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裏長征,在攻打婁山關戰鬥中負傷。到達陝北後,他先後擔任中共中央局秘書長、宣傳部長和組織部長。解放戰爭時期,他曆任軍區代理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察冀軍區第四軍隊和第三軍隊政委、第十八軍團政治部主任,先後參加了保衛張家口解放石家莊,太原等戰役。

解放以後,胡耀邦擔任川北區黨委書記、川北行政公署主任和軍區政委,領導川北人民進行土改,文革時期也像許多老同誌一樣被打倒受批判,在參加勞動改造的那段歲月裏,對於年過半百,身體瘦弱有病的耀邦同誌來說,得要付出多麽大的艱辛,是可想而知的。

粉碎“四人幫”後,胡耀邦先後擔任中央黨校副校長、中央組織部長、中紀委第三書記、中央秘書長兼中宣部長。在1978年底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胡耀邦被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1980年2月,在十一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委員會總書記;1981年6月,在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上當選中央委員會主席;1982年9月,在黨的十二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筆者根據有關資的記載,才知道作為政治家的胡耀邦,一生坎坷曲折,波瀾壯闊,其政治實踐、政治思想和人格品性的內容極其豐富。在改革開放的高歌猛進的時期,胡耀邦身為改革開放第一線的最高領導者和他的最好夥伴趙紫陽一起共同努力,開拓進取,把中國的改革開放推向不可逆轉的道路,他們名字正是和這個高歌猛進的時期聯係在一起的。是他們,為這場變革做出了最為突出的貢獻;也是他們,為這場改革付出了辛勞與代價。

胡耀邦開動了中國改革的破冰船,他對中國的改革有兩大開創性功勞。一是關於真理標準的討論,二是平反冤假錯案。他通過真理標準的討論,打破了“兩個凡是”等教條主義的思想禁錮,促進了廣大幹部、群眾的思想大解放。通過平反冤假錯案,使數百萬蒙受不白之冤的黨員、幹部、群眾得以平反昭雪,恢複名譽。其中,包括六十一人“叛徒集團”、“新疆叛徒集團”、“東北叛徒集團”等在全國影響很大的冤假錯案,以及為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的賀龍、烏蘭夫、彭真、譚震林、羅瑞卿、陸定一、楊尚昆、蕭勁光、楊成武、餘立金、傅崇碧等老一代革命家平反,並為受到錯誤批評的譚政、習仲勳、黃克誠、鄧子恢等老革命恢複名譽。接著,又對解放後在各種政治運動中的冤假錯案進行甄別,其中包括為“胡風反革命集團”平反,為“右派分子”摘帽子,為“右傾機會主義分子”平反等。一些蒙冤多年的中共早期領導人如瞿秋白、張聞天、李立三等也先後得到平反昭雪。隨著這些冤案的平反昭雪,數以千萬計的因親屬、工作關係受到株連的幹部和群眾也得到解脫。

當然,做成這兩件大事不是胡耀邦一人之功,但他出力最大,承擔風險最多,最有膽識,態度最為堅決,則是不爭的事實。在中國撥亂反正、平反冤獄、改革開放的史冊上,胡耀邦作為有功之臣、有恩之人,是當之無愧、毫無疑義的。中國民眾都不會忘記,在四人幫垮台、凡是派當道、政治情勢陰晴不定的時刻,為爭取鄧小平複出、為背負“叛徒”汙名的彭真、薄一波等中共元老伸冤,胡耀邦嘔心瀝血、殫精竭慮,更冒著黨內任何人都不曾遇到、危及政治生命的巨大風險。

胡耀邦同誌生活非常簡樸,衣著很隨便,粗茶淡飯,不挑食,不嗜酒,吃飯很快,比如四個菜剛上了兩個,他就吃完飯了。他身邊的工作人員,都知道他的特點,也抓緊時間吃飯,生怕跟不上總書記的節奏。

胡耀邦同誌作為黨的最高領導人,時時刻刻銘記著人民群眾的疾苦,在他任總書記期間,一有空就深入基層,訪貧問苦,調查研究。那些有名的窮山惡水、荒漠邊陲、嚴寒高原、世界屋脊他大都到了,帶著本來心髒就有點毛病的他,跑遍了全國近2000個縣。作為總書記他身上的擔子有多重,是可以想象的,但他還抽空擠時間閱批大量人民來信。在他任職總書記期間批處的人民來信不下數千封,是任何其他領導人無法與之相比的。而且凡經他批處的人民來信,他都指定專人,跟蹤了解處理結果,充分表現了他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



(四)

胡耀邦和趙紫陽一樣是思想開明的人,都是提倡民主和親民作風的領導。在團中央工作期間,他倡導上下級之間,部門之間,同誌之間,要相互幫助,相互支持,團結協作,親密無間。整個機關就像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毫無等級觀念和衙門習氣,是最沒有官氣、民主和諧的一個機關。很多同誌從一認識他就稱他耀邦同誌,直到他到中央工作,後來當了總書記,還是稱他耀邦同誌。

對於胡耀邦的民主作風,凡與胡耀邦同誌接觸過的人無不交口稱讚。他讓人說話,敢讓人說話,動員人說話,“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辮子,不裝袋子”這是胡耀邦同誌身體力行的名言。凡是他主持的會議,與會的人都比較輕鬆,發言熱烈,有時甚至爭論得麵紅耳赤,胡耀邦同誌全不在乎。據說1985年6月,勞動人事部副部長嚴忠勤在向書記處匯報工資改革方案時,因與胡耀邦理解不一致爭論起來,但事後耀邦同誌對部屬說:嚴忠勤這人不錯,敢於直言。所以,在中央工作的人,包括一些老同誌,都認為胡耀邦同誌主持中央工作期間,是中國共產黨最民主,政治生活最正常、最活躍的一個時期。同是中共領導人,胡趙的務實胸懷,親民作風,確實與眾不同,深得民眾的愛戴。

人們常說,教育是立國之本,而民主是治國之路。有一位老同誌這樣說過,我們要樹立權威,不是個人,而是集體。民主才是我們的最高權威。可見,民主對一個國家的發展強大和文明進步是多麽的重要。可是,總在曆史的緊要關口,民主卻成了中國政治命運的宿命。

記得,86那一年,這是一個不算好兆頭的年份。這一年,葉劍英、劉伯承兩位元帥相繼離我們而去。這一年也引發了學潮。事情是這樣的,同年7月,當時的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方勵之從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進修後回國,發表了一係列演講,提倡民主理念。到了年底,在安徽省基層人民代表的選舉中,科大黨委不準許大學生和研究生與官方指定的候選人進行競選,直接引發學潮。 12月初,中國科大等合肥高校上萬名學生先後兩次上街示威。消息傳至上海,令學潮規模擴大,上海同濟大學、交通大學學生紛紛上街響應,要求民主、自由、平等,並且提出廢除專製獨裁。其後學潮席卷北京。

當人們還沒有轉過頭來,還沒有在緩衝的意識中清醒的時候,改革開放的藍天,開始烏雲密布,希冀的藍天,被一片片烏雲滾滾卷來,陰暗一片,雷聲擊起,頓時四處雜亂的叫聲連片不斷,頭頂上那一團團黑厚的烏雲壓得人們喘不過氣來。

由於學潮引發觸及了一係列權益問題,致使保守派抬頭,一股強大的政治保守勢力在蔓延,在阻力重重的困厄中,我們改革的拓荒者依然堅韌而上,挺身前行,但曆史的無奈卻讓我們看到了悲摧的一幕。次年一月,背著處理學潮不力“放任資產階級自由化”罪名,胡耀邦因在保守勢力的反對聲音高漲中辭去總書記的職務。那年我正在讀高三,一個剛剛跨入中國公民的行列,一個開始關心國家大事的青年,一個多麽希望真正成為一名“國家的主人”。

胡耀邦的辭職無疑是給改革開放之路蒙上一片陰影,也大大挫傷了改革派銳氣,保守勢力取得了初步的勝利,在損兵折將的背景下,改革的藍天不再是一片明媚晴空,時不時伴隨著片片烏雲。盡管如此,要求民主和自由的聲音呼之即來,連續不斷。

1989年4月8日,被視為黨內開明改革派的胡耀邦在一次政治局會議上突發心髒病,一周後去世(4月15日)。他的去世,讓民眾對民主改革的前途充滿了悲哀、失望與憤怒。並引發起席卷全國的學生民主運動,成了“六四事件”的導火線。他的改革最好夥伴趙紫陽也因這次“六四事件”重演他悲劇的一幕。

命運之神在任何時候都是飄泊演變的。她像一個穿雲駕霧的女孩子,時隱時現地從煙火走出來。她長非常動人,有一雙驚人美麗的眼睛,時而冰冷逼人,時而如火炙人。當她降溫時,整個世界都像吸鐵磁場一樣,圍繞著這個梨花般潔白的姑娘,當她發怒的時候,天昏地暗,整個世界都會哭泣。一個政治家的命運何嚐不是如此呢,榮辱升降,往往都掌握在這個女孩子的手心裏。

在我們這塊九州大的土地上忙碌的人們不知道是否會記得“學潮”這個代名詞,這是一個多麽耀眼的字眼,也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字眼,更是一個觸摸到曆史傷痛的字眼。關於“學潮”許許多多的紛紜,想必大家也有所了解,對於那年引發的“學潮”,我們生活在今天的每一個人都無法一言半語說清楚的,我相信,曆史會給我們一個很公正的說法,我也知道,至少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知道它的關鍵詞。

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奔湧而出“學潮”這麽一股激流,那是一個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的,就像曆史的長河一樣勢不可擋,但對於這股激流的起源,我想沒有經過那個年月的人,是無法理解和觸摸到的感受,尤其是80、90、00年後的一代人。

盡管學潮引發出一係列令人沉重的話語和傷痛的心情,盡管這已是一段遠去的曆史,但它留給人們更多的價值思考和意義追索。可以這麽說,這是一段永遠都抹不掉的真實曆史。



(五)

曆史有驚人相似,九州這片苦難的土地總是不斷上演著曆史的輪回,每當一個時代即將落幕時,似乎都是必須經曆一種傷筯動骨和切膚之痛才能驚醒,痛心可悲的是這種驚醒既是短暫的,又是如此輕易被遺忘和失憶的,而且是需要經過無數災難和恥辱才能領悟到的,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才能明白的,領悟明白之後卻輪番上演,九州人的無數生死劫難,都是九州人自己造成的,也是九州人咎由自取的選擇的,這既是一種痛苦的選擇,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這種選擇,歸根究底,乃是一種曆史的命運。我們今天回首曆史,就會發現,那曾經主宰過我們祖先的命運,正逼得我們重新審視曆史,必須衝破這道鎖鏈,做出驚天動地的選擇。

曆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隻有一個。曆史就是延續,生命的延續,生生不息,死死相續。這是一個永恒的發展定律。明白了這個道理,當然就會明白了,曆史記載的不單單是一些事件,更多的是記錄了我們曾走過的路,指明了一代又一代人生命的真理路標,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延展的前行之路。

然而,遺憾的是,九州人總是不斷輪番上演著曆史的輪回,九州人總是在曆史緊要的關頭開倒車。這就是曆史和命運,也是九州人最不幸最痛苦最悲劇的命運!

胡耀邦同誌雖然離了我們整整三十餘個年頭,但他那親民的領導作風、高尚的情操和赤膽忠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形象始終銘刻在我們的心中。尤其是他和趙紫陽一樣也是中共曆史上罕見的具有現代品格和民主風骨,被視為是思想開放、支持民主改革的領導人,是推進大陸社會民主開放和政治改革的象征。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所表現出來的民主風骨,是他留給後人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這是最值得我們繼承和弘揚的。

胡耀邦作為中共的最高領導人,當我們用“無私無畏、光明磊落”八個字來描述他的個人品德、用“豐功偉績、千古流芳”八個字來描述他的光輝業績是當之無愧的。至此紀念改革開放40年之際,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深深緬懷他!

1、參閱子平《胡耀邦的失落》一書

2、參閱佚名《有關紀念胡耀邦》等文章

2009年夏初稿 2022年冬修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