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記憶-家鄉的扭秧歌

(2006-03-05 03:34:09) 下一個
去牛車水取護照, 順便逛了逛年貨市場.不意中看到有賀新年演出. 站在遠處看了看, 5個女子在唱戲似的.猛一看怎麽那兩個跑龍套的那麽妖, 雖說穿著是古代的服裝, 可是身體特別是上身隨著動作一扭一扭, 比模特還過分.再一細看, 那兩個好象主角的在甩雲袖. 而且一看就看出分別來了, 她們兩個的表演一板一眼的, 上身保持不動, 不管功力如何, 還是比較正宗的.
不由得感慨, 連我這樣的外行都能看出她們表演的好壞來. 看來從小的耳濡目染不是白說的.骨子裏我到底是一個純正的中國人. 所熟習的也是中國傳統的文化. 到底是比香蕉人強多了.這些人隻不過是在看熱鬧罷了.往回走的路上,看到一個馬來婦女領著一個小孩子往裏走, 想是也來看熱鬧的.
 
想起了東北過年的大秧歌. 冰天雪地裏, 穿著花花綠綠的紅男綠女們, 踩在高高的蹺上.手拿花巾,扇子, 擺啊,扭啊.而冬閑的男女老少, 便跟在敲打手吹鼓手的後麵, 形成了一個長長的隊伍.那時小寶的奶奶還在, 她的小食攤也會跟著, 我們小孩子便去買2角錢的瓜子, 或是一角錢的糖力糕什麽的, 邊看邊吃. 後來是小寶的大爺也跟著作起了小買賣.媽媽總嫌他們賺我們小孩子的錢, 給的東西還不大夠秤.唉, 也不能說他們是奸商.
那時, 我好象上小學吧, 冬天沒事時, 四隊的那個從黑龍江來的馬什麽的, 往往會組織一些人去排練, 我的夥伴琴子, 薛靜都去跟著學了.我們便也有事沒事地去看, 還記得那一天, 用了一整個下午, 我踩在琴子的高蹺上, 在她家的窗前, 扶著晾衣繩走過來走過去, 差不多有兩三個小時了吧, 也不覺得腳累, 後來竟然可以扔掉繩子自己走了. 但是本性使然吧, 我還是不好意思去扭身子學她們的動作.僅止會踩罷了.在那時的我們那裏這並不算什麽, 小三羊當時就讓他爸爸給他做了一付高蹺, 每天人家在前麵扭到哪裏, 他的老爸也扶著這個寶貝嘎噠踩到哪裏.
好象是每年從臘月裏他們就出來了.那裏剛剛改革吧, 於是哪家比較有錢, 比較有身份, 秧歌隊就去到哪裏, 我家西院老趙家是必去的.去時都是先讓頭蹺的出來扭啊耍啊的, 手裏拿著叫馬鞭子的東西, 那時我不愛看他們的墨白裝扮, 也不明白其實一個高蹺隊的水平的高低全在這兩個頭蹺上. 我們愛看那種小兩口吵嘴, 然後一個叼大煙袋 的好象媒婆似的老太太出來滑稽地排解.   老太太多數由男的裝扮的, 所以很醜, 除了穿的衣服, 一點都不象老太太, 但我們就是愛看. 現在還能想起來那些女的故意生氣, 而後那個男的便從後麵使盡花招來逗她, 其實是在逗我們呢.大都是綠綠的長褲子垂下來, 遮住蹺腿.女的拿手帕, 頭上一些塑料花.男的好象是扇子.功夫好的就在地上打幾個旋.不大好的就是那麽扭啊扭的.這樣子一家一家的扭下去,自己村裏走完了就到別的村, 別村的秧歌隊也來我們村.所以從這裏我們差不多可以知道哪家有錢, 哪家混得好.哪家別的村的人都知道他們家道旺...那時馬躍家好象就有些錢了, 但他們不張揚, 所以秧歌隊不去.
每天我們小孩子呆在家裏,一聽到鑼鼓喧天地響, 就是扭秧歌的來了,於是我們一邊喊著"扭秧歌了, 扭秧歌了", 一邊向外麵跑.一邊通知大人出來看熱鬧. 有時是正坐在家裏的炕上, 聽到鑼鼓, 立刻穿上XIE子, 戴上手套跑出來, 也不管外麵有多冷.     
 
這樣子的秧歌一扭就能扭到正月十五.這一天公社就會組織各大隊的秧歌會演.我沒有看過幾次,該是人多太亂大人不讓我們去吧.記憶中隻看過一次.很過癮.好象一隊一隊的, 這隊表演完了就馬上換下一隊, 花樣也多, 不隻是我們幾個鄰近村那些看熟了的把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