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羅馬朝聖之旅

(2023-08-23 18:15:20) 下一個

羅馬的曆史文化遺跡遍布全城,除了前文提到的古羅馬廣場,威尼斯廣場以外,看點比較集中的還有納沃納廣場,羅通達廣場(萬神殿),人民廣場,西班牙廣場, 巴貝裏尼廣場 Piazza Barberini,共和廣場,當然還有聖彼得廣場。

自從公元590年教宗國梵蒂岡建立後,羅馬一直是西方宗教中心。今天羅馬一共有大小教堂上百座。如果要排座次的話,應該是四座特級宗座聖殿: 聖彼得大教堂, 聖喬瓦尼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 城外聖保羅大殿 Basilica di San Paolo, 聖母瑪利亞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Maggiore.

從市中心特米尼車站,乘地鐵A線,向Anagnina方向,乘三站,在聖喬萬尼站下車。下車後往北走約二百米,過了一段老城牆就到聖喬瓦尼大教堂。教堂建於公元318年,是四座聖殿中最古老的一座, 也是羅馬第一座基督教堂。在聖彼得大教堂建成前, 這裏是天主教中心,教皇加冕的地方, 時至今日它仍是教皇的座堂 (home church),也因此擁有最高的地位。天主教廷稱之為“所有教堂之母“,Omnium ecclesiarum mater。

該教堂所在地原叫拉特蘭,是羅馬帝國時代一個大家族的財產。在康斯坦丁大帝娶該家族的法烏斯塔為第二任妻子時,這片土地連同拉特蘭宮成了法烏斯塔的嫁妝。後來,法烏斯塔將所有這些贈送給教皇梅爾基亞德,並在拉特蘭宮旁建了聖喬瓦尼大教堂,為教皇提供駐地。 大殿的色調以金黃色為主,被稱作金宮。

中央走廊兩側的壁龕中是貝爾尼尼的弟子們雕刻的十二使徒全身像,每尊高4.6米,非常有氣勢。
聖雅戈. 撒迪厄斯 St. Jude Thaddeaus by Ottoni;聖巴托羅繆 St. Bartholomew by Le Gros

聖馬修斯 St. Matthew by Rusconi;聖大雅各伯 St. James the Greater by Rusconi,

聖約翰 St. John by Rusconi; 聖菲利浦 St. Philip by Mazzuoli。

St. Andrew by Rusconi - 聖安德魯;St. Thomas by Le Gros - 聖湯姆斯

St. James the Lesser by de’ Rossi - 聖小雅各伯, Pope St. Peter by Monnot - 教宗聖彼得

St. Paul by Monnot - 聖保羅

位於側殿一端的管風琴設計製作於1598年,金藍相間的框架是巴洛克風格,有一對所羅門風格的立柱支撐。框架上雕有許多金色天使。風琴據說是羅馬最大最老的,安放在大理石門楣上,由一對帶螺旋紋,科林斯式風格門柱支撐。大理石是稀有珍貴的古典金麻石,產自突尼斯,三世紀就已絕產了。立柱兩側的裝飾屏是銅綠色背景的音樂主題。兩邊的壁龕裏是兩尊聖經裏的樂者, 左邊是大衛王演奏豎琴,右邊是希西家(赫齊卡亞)王演奏手提風琴。大門框上方有個三角形的,教宗克萊蒙的盾形紋章。

半圓拱側殿 Apse。牆上的馬賽克圖完成於九世紀。

側殿盡頭的小禮拜堂有八根柱子架起一個楣框。裏麵的柱子撐起個三角形,中間是個白色大理石,帶翅膀的普托(男小天使)頭像。放著聖體的壁龕是個有拱頂的八角殿,鑲嵌有五彩寶石和小小的聖人像。在楣框上是個鍍金的《最後的晚餐》浮雕,浮雕有個框架,兩個鍍金的天使托舉著框架。

主祭壇有個貴金屬做的華蓋。在向中殿這麵,有耶穌和他的十二門徒形像。祭壇上方天花板有浮雕,耶穌的左右有聖彼得和聖保羅的頭像,據說後麵還分別裝有他們的頭骨。 祭壇下是懺悔室和洗禮者聖約翰的雕像。

走出大教堂,東側馬路對麵有幢房子,裏麵有耶蘇受難前走過的28級台階。許多虔誠的朝聖者以跪代步登上一段28級用木頭保護著的台階,這就是著名的“聖階”。這 28 級台階是由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安排從耶路撒冷運回羅馬的。

回到市中心特米尼車站,向南約700米,馬傑奧爾聖母瑪麗亞大教堂 Basilica of Santa Maria Maggiore ,世界上第一個以聖母命名的教堂,5世紀建造,以後曆盡多次改建。是天主教的四座特級宗座聖殿之一。

教堂主殿長90米,兩邊36根大理石柱和4根花崗岩石柱。鎏金天花板修建於15世紀,所用的黃金來自於美洲, 據說是哥倫布帶來的。

祭壇下有一座伯利恒地下室,安放著銀製的聖嬰搖籃和金製馬槽。盒子裏是聖搖籃的一片木頭。耶穌基督誕生在一個馬槽中,這片木頭據說就是那個馬槽上的。

教皇五世雕像,梵蒂岡曆史上任期最長的教皇(31年),仰望聖嬰搖籃。

著名的文藝複興藝術大師貝尼尼的陵墓也在這座教堂,平實非常(下圖)。

說到意大利文藝複興藝術,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達·芬奇、米開朗其羅、拉斐爾等。其實貝尼尼也毫不遜色。他的作品遍布羅馬城,包括聖彼得大教堂前廣場柱廊,那沃納廣場的《四河噴泉》,西班牙廣場的《破船》,巴貝裏尼廣場的《特裏同噴泉》,還有波格賽美術館內的組雕《阿波羅和達芙妮》和《大衛》。

大教堂內的洗禮堂, 上方有全知之眼, 為天使環繞。

埋葬教皇保羅五世的保利那小禮拜堂, 平時不開放,隻供教宗使用。

特米尼車站向西北約500米,今天的共和廣場,曾經是古羅馬城的戴克裏先浴場。戴克裏先時期公元298年開始興建,公元306年建成,占地12公頃,是古羅馬最大的浴場。1563年由米開朗基羅設計,改建成了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教堂。教堂入口建在浴場的殘垣斷壁上。就像意大利其他很多教堂,外麵不起眼,裏麵卻恢弘壯觀。教堂長90.8米、寬27米、高28米。大教堂為意大利王國時期(1870年-1946年)正式的國家教堂,國葬在此舉行。

巴貝裏尼廣場向東不遠有個小廣場Piazza di S. Bernardo。廣場東北角有個小教堂,外麵是摩西噴泉,米開朗基羅的作品。

街對麵是勝利之後聖母教堂,裏麵有貝尼尼的名作《聖特蕾莎的沉迷》。 特蕾莎是16世紀西班牙的一個修女,少年時患了癲癇,就潛心修煉,並把自己每次昏迷中的幻覺記述下來,17世紀被封為聖女。 她在自傳中描述了在幻覺中見到上帝的情景: “小天使用箭頭上燃著小火金箭刺穿我的心和腑髒。當箭抽出時,我感到全身心都隨之而出,燃燒著對上帝的愛。劇痛使我呻吟,但又是那麽甜蜜,我多麽希望這種感覺延續不斷,我的靈魂此刻隻屬於上帝。這種疼痛不是肉體的,是精神的,但肉體也有感受。”

羅馬朝聖之旅必到之地當然是聖彼得大教堂。

聖彼得大教堂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總麵積2.2萬平方米,主體建築高45.4米,長約211米,最多可容納近6萬人同時祈禱。 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326-333年在聖保羅墓地上修建的。羅馬式建築和巴洛克式建築風格。

聖彼得大教堂是梵蒂岡的一部分,由梵蒂岡衛隊擔任警衛。衛隊由100名瑞士籍羅馬天主教信徒組成。





 



|

 

十字架形的殿堂交叉點處是教堂的中心,地下是聖彼得的陵墓,地上是教皇的祭壇,祭壇上方是貝尼尼設計的金碧輝煌的華蓋,華蓋的上方是教堂頂部的圓穹,直徑42米,離地麵120米,圓穹的周圍和殿堂頂部布滿美麗的圖案和浮雕。陽光從圓穹照進殿堂,給肅穆、幽暗的教堂增添了一種神秘的色彩,那圓穹仿佛是通向天堂的大門。祭壇後方上部是貝爾尼尼創作的中心為鴿子的彩色玻璃天窗.

貝尼尼的30米高的青銅華蓋用了二十萬磅青銅,取自於萬神殿拱穹。後麵的榮耀光環是對設計者的一大挑戰,讓貝尼尼頭痛:如何解決後牆原有的窗?貝尼尼最終選擇把窗結合進構圖。他在原有窗前加了彩色玻璃窗,雲彩圍繞著窗,光芒四射。窗玻璃是用的是珍貴的波西米亞玻璃,分成十二格,代表耶穌的十二門徒。窗中央是一隻鴿子。窗四周的雲間是一群大小天使。天使,雲彩,和光芒一直延伸後殿之外的壁柱。壁柱是米開朗琪羅設計安裝的。

阿諾爾福. 坎比奧所作聖彼得像。數百年來,無數的朝聖者親吻撫摸聖彼得雕像的雙腳,把雙腳摸得發亮,特別是伸出的右腳。雕像所用青銅的顏色非常出色。在當時,青銅製作很不容易,尤其是金屬成分的合成。

與聖彼得大教堂相連是梵蒂岡博物館。館內很多世界級文物珍寶。

古希臘雕塑《拉奧孔》。拉奧孔是特洛伊城的祭司,他警告特洛伊人不要將木馬引入城中。這觸怒了希臘的保護神雅典娜,於是雅典娜派了兩條巨大的海蛇,將拉奧孔和兩個兒子纏住咬死。《拉奧孔》影響了整個文藝複興,特別是雕塑作品。1506年出土時,《拉奧孔》被推崇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當時的米開朗琪羅也讚歎道“真是不可思議”,他其後的作品《被縛的奴隸》和《垂死的奴隸》都可看到拉奧孔的影響。 歌德說:《拉奧孔》以高度的悲劇性激發人們的想象力,同時在造型語言上又是勻稱與變化、靜止與動態、對比與層次的典範。

海倫娜石棺。用紅色斑岩雕成,出自2世紀中期,在3世紀或4世紀被用來盛放君士坦丁大帝母親的遺物。四頭石獅承托著石棺。石棺四麵雕刻的是羅馬戰士和蠻族囚犯戰鬥的場麵。棺頂上是丘比特和維多利亞拿著花環。史學家們認為,戰爭場麵不適宜女性墓葬,此棺可能最初是為皇家的男性成員而準備的。

希臘十字廳 - 入口兩側有兩尊亞特蘭蒂斯人守衛。地上鑲嵌畫米涅瓦Minerva,希臘名字雅典娜,智慧與正義戰爭的女神。

西斯廷教堂天花板上,米開朗琪羅的壁畫 《創世紀》。壁畫創作於1508年5月至1512年10月期間,曆時長達4年多。畫麵麵積達14x38.5平方米, 最開始的任務隻是要求米開朗基羅在穹頂上繪製12個人物, 畫題取材於《聖經》的開頭部分中,有關開天辟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共繪有343個人物。 9幅壁畫中以‘創造亞當’最具盛名。
 

拉斐爾的名作《雅典學院》。中間右手指天的是柏拉圖(畫的是達芬奇),手持《對話》一書。他左手是亞裏士多德,手持《倫理學》。畢達哥拉斯在前,對學生講他的和諧論。戴奧傑尼斯躺在台階上,手拿盤子。赫拉克利特(畫的是米開朗琪羅)斜靠著一塊大理石,在寫東西。右側,歐幾裏德在給學生講幾何學。瑣羅亞斯德手持天體球。托勒密手持地球。 最右邊頭戴黑色貝雷帽是拉斐爾本人。

帕拉圖、亞裏斯多德等先人看到今人的頂禮膜拜,不知會作何感想?

雅典學院對麵是拉斐爾另一名畫《關於最神聖的聖禮的爭論》(下圖),更確切地說是《宗教的勝利》。居中是最神聖的三位一體:聖父在上,耶穌在聖母和聖約翰中間,其下是聖靈。兩邊是勝利的教會代表:教主,長老,舊約裏的先知們,基督的門徒,以及殉難者們分別在雲端上排列成半圓形。左起:聖彼得,亞當,聖約翰,大衛,聖勞倫斯,瑪喀比人猶大,聖史蒂芬,摩西,雅各,阿拉伯罕,保羅。靠近祭壇,大理石王位上就坐著羅馬天主教的四位教宗:教宗格裏高利,聖傑羅姆,聖安布羅塞,聖奧古斯丁。教宗行列最右是教宗西克斯圖斯四世,身後是但丁。最左修士行列有受福修士安基利科。

拉斐爾的《康斯坦丁與提烏斯之戰》(下圖)。穆爾維大橋一戰標誌了提烏斯的失敗和康斯坦丁對異教徒的勝利。畫麵中,提烏斯快淹死在台伯河裏。 畫麵精確得包括了羅馬北部的瑪裏奧山(左邊)。我們也能看到瑪達馬別墅,是當年拉斐爾為教宗建的。壁畫構思最初肯定是拉斐爾所作,大師英年早逝,最終完成是他的學生朱利歐.羅瑪諾。

離開聖彼得廣場,向東南800米,是聖天使堡 Castel Sant'Angelo 。

這裏本為哈德良皇帝建造的家族墓園,後在公元6世紀改建為教皇堡壘,目前是一座博物館,除了收藏有羅馬教皇的住宅家具外,古兵器也是這裏的珍貴藏品。 聖天使堡前的聖天使橋是台伯河上最美的橋梁,看點是橋上的十二尊天使雕像,由貝爾尼尼和其弟子完成,雕像每個手上都拿著一件耶穌受刑的刑具。其中靠近聖天使堡的兩座(持矛的和持蘸醋的海綿的)是貝爾尼尼親自設計的,然而兩件原作已被收藏進博物館,現在看到的是仿品。

羅馬的古今並存也許源於羅馬人對曆史的忠實和堅守。他們對文物的繼承保留,不是改頭換麵的煥然一新,而是力求原貌的維護修繕。歲月的痕跡在許多建築、雕塑上清晰可見,但更讓人感到過去的真切。

哈德良神廟,在萬神殿東北不遠的彼得廣場。建於145年。僅剩一邊圓柱。後麵的牆內現在是羅馬股票交易所。

旅行前做了不少功課,了解羅馬曆史文化。到了羅馬,才發現遠遠不夠,有待發現的東西太多了。得在此居住一段時間,慢下來,沉下去,靜靜地體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