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晉中戰役:徐向前六萬破十萬(包括日軍原泉福所部一個團(日軍駐山西長治的中將旅團長,原名元泉馨))

(2024-05-05 09:44:23) 下一個

 

我軍與日軍、國民黨軍作戰,一貫堅持的原則是戰略上以寡克眾、戰術上以眾擊寡,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優勢,奪取具體戰役的勝利。
但晉中戰役是個例外。此役我軍以不足6萬人的兵力,與閻錫山10萬餘人的精銳兵團決戰,戰略、戰役、戰術層麵全都是以寡擊眾,竟然能殲滅敵之大部,取得全勝。這其中,有什麽奧秘呢?
一、戰前形勢:敵我兵力對比2:1
晉中戰役,是我軍解放山西最為關鍵的一場戰役。
我軍在山西兵力主要是華北野戰軍第一兵團,徐向前任司令員兼政委,周士第任副司令員兼副政委。總兵力約6萬人。
中央讓徐向前率兵解放山西,一方麵是因為徐帥是山西五台人,和山西土皇帝閻錫山是老鄉,對其知根知底。另一方麵,則是對徐帥奇謀百出、指揮若定的高超才能放心。當時東北、華東、華北、西北各大戰場都處於緊張的戰鬥中,彭林羅聶劉鄧陳粟等獨當一麵的高級指揮員都在外抽不出身,確實找不出更能擔當重任的高級將領。徐帥雖然當時身患嚴重的結核性肋膜炎,人都瘦成了竹竿,仍然扶病請戰,去桑梓之地解人民於倒懸。
山西敵我力量懸殊,不僅兵力上嚴重少於敵軍——閻軍約有13萬人,在地利上也非常吃虧。閻錫山在山西經營三十多年,封建統治之嚴密、殘酷且不說,軍事上也做了很多準備。
山西的鐵路一律用窄軌,外省通用的正常鐵路開不進來,這就極大限製了敵對力量進兵的速度。
閻錫山還沿著汾河穀地,依山塹穀,自太原以南修築了多道堡壘防線,人為設置障礙,把山西劃成晉北、晉中、晉南三個大的戰略區塊,其間以同蒲鐵路串聯。
閻錫山自吹自擂,別看其他戰場蔣介石打不過解放軍,但山西迎戰解放軍綽綽有餘,絕對能夠支撐到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
反觀我軍,第一兵團所屬部隊,除主力八縱、十三縱,其餘都是地方軍區武裝,沒有打大規模戰役的經驗。但徐帥絲毫不懼,1947年10月、1948年5月連續發起了運城戰役和臨汾戰役,將閻錫山勢力範圍壓縮至晉中。
1948年5月底,徐向前不顧部隊連續作戰,開始籌劃晉中戰役。中央考慮到一兵團比較疲勞,提出的殲敵目標是1-2個師。但徐向前向中央保證,殲敵目標可擴大為4-6個師。此時閻錫山手中可用的軍隊仍有13萬人。以少打多,還要吃掉人家6個師?人們都以為徐向前莫不是瘋了!
二、第一次調虎離山:殲滅閻錫山親訓師
徐向前一向謹言慎行,何況修改中央的殲敵目標豈同兒戲?他既然說得出,就做得到。
徐向前對閻錫山這個老鄉太了解了。閻錫山雖然早在辛亥革命時就已經當上了督軍,是見多識廣之輩,但他骨子裏的精明(說難聽點就是小聰明)始終未改。他沒有什麽原則,唯利是圖,精於算計。統治山西三十多年從無敵手,又使得他固步自封,眼界越來越狹窄。這種精於算計卻暗於大局的特點,徐向前早已是摸得門兒清。
如果直接揮師進攻太原,閻錫山必然龜縮固守,13萬大軍據守太原這座堅城,肯定沒法打。必須想法辦把閻軍不斷地從城中調出來,在運動中逐漸分割、圍殲。怎麽調呢?徐向前的對策是,示弱以誘之。
1948年6月初,徐向前指揮部隊在風陵渡口造船征糧練兵,作出一副渡河開赴西北戰場的樣子。
6月11日,徐向前又命令一部偏師,繞過閻錫山在子洪口、白獅嶺一帶設置的堅固防線,進擊汾陽、孝義一線。
這套組合拳的意圖是,誘導閻錫山認為,山西共軍急於西渡黃河,故而派偏師牽製閻軍主力,以保障主力部隊西進;同時,這支偏師前有太原堅城、後有子洪口防線,自陷於絕地,看起來很好打。閻錫山果然中計,為了迅速吞掉這支小部隊,閻派出一支閃擊兵團,由34軍軍長高倬之率領,向汾陽、孝義一線攻擊前進。
既然敵人來了,那就包圍殲滅吧?不忙,徐向前繞了個彎,敵人在西,他卻乘機率主力向東,接連拿下缺乏重兵防守的平遙、介休、祁縣三城。
平介祁三城距離太原已經非常近,閻錫山以為徐向前主力早已過黃河去了西北,哪料他突然出現在這裏。驚慌失措的閻錫山怕太原有失,急令閃擊兵團趕緊撤回東麵救急。高倬之氣急敗壞地丟下汾、孝我軍偏師,顧頭不顧腚地分路往東急竄。
徐向前要的就是敵人來回亂竄。一兵團主力在祁縣一帶布上口袋陣,專等閻軍閃擊兵團來鑽。我汾孝牽製部隊也不顧兵力懸殊,積極地發起追擊。
6月21日,徐向前主力在平遙圍住閻錫山的親訓師和親訓炮兵團。所謂親訓師,是閻錫山的精銳,其師團長都是閻錫山的鐵杆老鄉、心腹,待遇好、裝備好。該師一慣驕狂無比,反共尤為積極,作戰也往往蠻拚硬打。此時中了徐向前的埋伏,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終於遭了報應,被徐向前以二倍多的兵力優勢全殲,陣亡3000餘人、被俘4000餘人。隨後,我軍另一部主力又包圍殲滅暫編19軍的兩個團3000餘人。
 
三、第二次調虎離山:生擒晉軍首將趙承綬
親訓師覆滅令閻錫山惱怒萬分,他當即令太原綏靖公署副主任暨晉省野戰軍總司令趙承綬,前出太原城南,統一指揮各部隊反擊徐向前。閻錫山吸取了親訓師分路進軍被割殲的教訓,令趙承綬指揮各軍師緊靠鐵路、密集行動,不給徐向前各個殲滅的機會。趙承綬龜縮於太原城南,遲遲不敢南下進擊。
徐向前本來打算在平、介、祁一線與趙承綬決戰,沒想到他們不敢南下。徐向前仔細考慮後,修改了戰役企圖,把攻擊線繼續北推,進入榆次、太穀一線,拉近與趙承綬的距離,誘使其離開太原,到榆太一線決戰。
果然,這個相對來說不算遠的距離,極大緩解了閻錫山和趙承綬的警惕性。趙承綬於6月30日率軍越過太穀縣,向靠南的祁縣一帶攻擊,趙承綬不知不覺中遠離了太原,調虎離山計成功了。
徐向前不理會閻軍南攻,趁敵南進,反以一部兵力潛入敵後側,切斷了祁太鐵路線,並在太穀以北的董村留下太嶽軍區主力四十一團,準備截擊趙承綬。另以主力在東麵的徐溝、榆次之間設伏。徐向前的意圖,是調動趙承綬北撤,進而在運動中殲滅之。那麽,為什麽不直接在董村鐵路線布口袋陣,而非要往東挪一挪呢?我們先賣個關子。
趙承綬驚聞後路被斷慌了神,不顧三七二十一,立即調頭北撤。結果如徐向前所料,一頭撞上董村四十一團阻擊陣地。趙承綬急於撤回,不顧一切地發動進攻,閻錫山也派飛機轟炸我軍陣地。四十一團前期連續作戰,傷亡未及補充,部隊已經很疲勞,但仍不惜一切代價死戰到底,有的連打得隻剩幾個人。徐向前下了死命令,打光也要頂住,這個時候拚得就是意誌。
結果握有優勢兵力的趙承綬先頂不住了,閻軍連攻四天,傷亡一千餘人,趙承綬誤以為徐向前主力在此,因此放棄了進攻,轉向徐溝、榆次大路北撤。這就正好鑽到了徐向前真正的主力阻擊陣地。
徐向前見敵果然前來,一邊以主力2萬餘人包圍敵軍3萬人——沒錯,你眼沒花,徐向前就是這麽大膽,以居於弱勢的兵力圍住敵人。而後又急令各主力部隊迅速靠攏,把“口袋”加厚。
慌亂無措的趙承綬不知道徐向前主力究竟有多少,這時已經多少有點慌神。他沒有趁徐向前主力沒有集中之時猛攻突圍,而是分兵三路試探性進攻,企圖探明徐部兵力虛實。結果兩軍一遭遇,想再脫身就難了,這位晉軍首將白白喪失了突圍的機會。
整整三天,趙承綬未能突圍,而此時祁縣、太穀一帶各部全都圍了上來,局麵發生逆轉,我軍主力達到5萬多人,且重炮全都拉上來了。一兵團各部不顧傷亡5000餘人未經補充、且連續一個多月奔襲作戰的極端困難,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與趙承綬部隊展開殊死搏鬥。閻錫山急令太原部隊南出解圍,但此時閻軍迭遭重擊,已經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我軍隻在太原南部留了一小股部隊牽製,太原援兵便驚恐萬狀地縮回去了。
自7月10日戰至16日,我軍終於全殲趙承綬3萬餘人,其中包括閻錫山不顧世人唾罵“挽留”下來的侵華日軍原泉福所部一個團(原泉福係侵華日軍駐山西長治的中將旅團長,原名元泉馨)。原泉福這個惡貫滿盈的戰犯,當年逃過戰爭審訊,在山西助閻為虐,此時終於斃命於解放軍炮彈之下,可謂罪有應得。
至此,晉中戰役基本結束,我軍在一係列戰役中陸續殲共9個師10餘萬人,其中生俘者8萬餘人,超額完成了中央軍委賦予的戰役目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謝謝講曆史,學習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