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友天下

《世界陶瓷文化遺產概覽》終於出版。為第一手資料我曾經踏遍天涯海角。在偏遠的鄉村聯係到一位陶藝家或學者,進而結識了許多陶藝家朋友,甚至發現了原住民陶村。好多次我在飛機降落時舉目無親,數天後登機告別時卻又與眾多朋友依依不舍。
個人資料
正文

東南亞尋陶 --- 新加坡 (上)

(2023-08-09 21:47:10) 下一個

新加坡是位於赤道以北1.5度的島嶼,馬六甲海峽的東口,毗鄰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隔海相望。我對新加坡最初印象是上世紀80年代左右,上海人民廣播電台的一位年輕女記者采訪了一位從新加坡回來的著名藝術家:“你在新加坡參觀了多少座城市?”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它很小,但很精致。新加坡以其高科技和嚴格的法律製度而聞名。我終於在陶藝家陳德興和瑪德薇·蘇布拉馬尼安(Madhvi Subrahmanian)的建議下完成了我的旅行,他們都是新加坡IAC(國際陶瓷協會)的成員。

亞洲文明博物館-巴圖希坦沉船(黑石號沉船)

1998年印度尼西亞爪哇海域的漁民在潛水時發現了覆蓋珊瑚的陶瓷器物,印尼政府決授權打撈並出售這些文物。在印度尼西亞,找到這樣的寶藏是很常見的事情。

那年,一家德國打撈公司開始在印尼海域作業。因為那片海域附近有一巨大的黑色暗礁,沉沒的船被命名為“巴圖希坦”,也就是“黑石”。從船的結構來看,這是一艘阿拉伯商船,滿載中國貨物,經東南亞運往西亞北非。這艘船運載著67,000多件中國陶瓷器物。商船18米長,重達25頓。

出水的文物包括長沙窯、鞏窯、邢窯、越窯等陶瓷器物;其中4件完整的唐代青花瓷盤尤為引人注目。根據目前發現的唐青花的數量及紋飾判斷,當時的氧化鈷很可能是由阿拉伯人提供的。此外沉船上還發現中國南方的金銀飾品、唐代錢幣、銅鏡等。

夏天,商船乘西南季候風從波斯灣向東航行;十月之後,商船隨東北季候風返回。爪窪島曾經是中途的一個重要的國際港口。因為出水長沙窯瓷碗上帶有唐代寶曆二年(826年)銘文,因此可以確認這是一艘唐代的商船,大約於830年-840年代之間啟航,但是從未抵達目的地…… 公元九世紀時正是唐代與阿拔斯王朝兩大王朝的統治時期。

沉船中數量最多的是長沙窯的褐淡彩繪釉麵陶碗。陶碗以螺旋形堆疊,中間墊以稻草。根據推算,當時揚州應該是貨運的集散地。根據沉船文物(還有硯台)顯示,船員可能來自中東、印度、中原等各地區。

亞洲文明博物館因黑石號沉船的陳列更像一座陶瓷藝術博物館。這是至今發現年代最早、最完整的沉船,也是新加坡最重要的文化財產。黑石號沉船的文物由一位企業家購買之後再捐獻給新加坡的。

亞洲文明博物館及黑石號沉船

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接下來參觀了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博物館主要介紹新加坡的曆史。如何從小漁村、港口、英國殖民地、二次大戰時期日本占領、再獨立建國,我能夠感受到新加坡人的自豪。

在新加坡使用簡體漢字,並可以用普通話交談與華人交談,出租車上聽到標準的普通話電台廣播,倍感親切。雖然新加坡的華人占總人口70%。但是華人相對比較低調。任何種族與宗教相關的事物都是十分敏感的問題。新加坡政府為平衡種族關係作出了巨大努力。在新加坡的同一條街上你可以看到佛教寺廟,印度教寺廟,馬來清真寺和歐洲基督教堂。新加坡有四大族群:華裔、馬來西亞裔、印度裔和歐裔。新加坡政府在政策上必須考慮平衡所有族群的感受,任何官方文件必須有四種文字。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

早期新加坡華人生活場景

馬來清真寺

馬來遺產中心的文物

新加坡的四種官方文字

(G)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