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友天下

《世界陶瓷文化遺產概覽》終於出版。為第一手資料我曾經踏遍天涯海角。在偏遠的鄉村聯係到一位陶藝家或學者,進而結識了許多陶藝家朋友,甚至發現了原住民陶村。好多次我在飛機降落時舉目無親,數天後登機告別時卻又與眾多朋友依依不舍。
正文

北非尋陶 --- 摩洛哥回閃

(2023-08-01 10:50:20) 下一個

首先聲明:本人知識有限,又隻是跑了幾個點,難免“以偏概全“,下麵隻是見聞隨想,各位小夥伴隨便一看,不要太認真哈!

由於所處的特殊位置,摩洛哥一直都被稱為“歐洲通向非洲的大門”。這個國家曆史上曾經被法國與西班牙瓜分,北麵和南麵以西班牙語為主,中部則是法語區,融合著“原住民”帕帕人的風俗習慣和阿拉伯文化,摩洛哥呈現出自有的特殊魅力,就連當地的阿拉伯語都自成一體,按照耐福的話就是已經成為了一種方言,其他地區的阿拉伯人都聽不太懂了。這裏的人種混合得非常厲害,所以膚色差別很大。比如耐福和他的表哥奧瑪(陪我們一起去了最後二個城市)就差了好幾個色度。

摩洛哥是當今世界僅存的幾個君王執政的國家之一,現任國王穆罕默德六世還算得上是個勵精圖誌、關愛子民的開明君王。(我們曾經在海灘邊上看到一個巨大無比的遊泳池,耐福告訴我們是國王淘了自己的腰包建造的,為了讓去不了私人泳池的平民百姓也可以盡情享受)。這個國王在跟進世界發展潮流上也是很有野心的,包括正在建造的第一條高鐵,和參與撒哈拉沙漠太陽能工程。當然這個國家也有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貧富差距和工作機會,據說年輕人的失業率高達45%。據說這個國家的公務員到了一定年齡都會強製退休,(工資照拿)就是為了給年輕人騰位子。

雖然這個國家99%是穆斯林,但宗教氛圍屬於比較寬鬆的,所以在街上可以看到包得嚴嚴實實的姑娘和穿著T恤短褲的夥伴一起逛街,禱告時間到了有嚴格脫鞋進寺的也有不參與的,各有各的選項。

摩洛哥的治安狀況還算不錯,至少在我們走過的這幾個地方,除了旅遊熱點常有的小偷扒手(我們沒有遇到),其他都沒有讓人感覺特別不安全的情況。交通擁堵在大城市和旅遊點是通病,這裏也避免不了。馬路上人人爭先不怎麽按照車道,但也“亂中有序”,司機和行人之間也很有默契。

一個有趣現象是你可以隨時隨地抓人問路,甚至在開車過程中,隻要你向邊上另一輛車的司機大叫一聲,他就會和你肩並肩(車並車)地聊一會兒。路邊的交警更是“義不容辭”地熱心回答市民的問題。泊車又是一個有趣現象:所有的停車場都沒有明確標價,而是由那裏的“地頭蛇”們瓜分各自領地。他們會維持秩序,指揮泊車,同時也替你看著車,車主還可以把鑰匙交給他以防需要移動車輛,隻要在離開時跟給他一些小費就可以。

摩洛哥的食物都是純天然的,那些個什麽轉基因、打農藥之類的對農民來說成本太高。家禽、牛羊都是自由放養,蔬菜水果都是手工采摘,所以特別新鮮美味。飲用水也很幹淨,旅館裏的水龍頭打開就可以喝。人們的生活節奏很慢,午飯後就是咖啡館時間,街上的咖啡館一個接一個,不管是街邊簡陋小鋪還是高大上的商業大樓,都是滿坑滿穀,生意興隆得很!人們一邊品嚐咖啡或是薄荷茶(紅茶加薄荷還有很多糖),一邊聊天社交,直到太陽下山他們還喝著呢!

摩洛哥人的家庭觀念非常強,晚餐一定要全家聚齊了,(除非太遠趕不過來)所以一般會到九、十點才吃。和耐福及他的表哥一起吃晚飯時他們都點得很少,一般就是開胃小菜,說是要留著肚子回家吃,顯得我們特別能吃!

說起摩洛哥的美食,這個“塔吉鍋”Tagine不得不提,長得就是這個樣子,有點像我們的砂鍋,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微壓力鍋,高帽子是它的明顯特點。這裏的塔吉鍋都是陶土鍋,"燒菜不加水"是美味塔吉料理的關鍵。因為透氣不透水,加上三角圓錐的造型使得蒸氣循環上升,最大限度地減少水分喪失,保持了食物的原汁原味和營養。我們吃過的couscous就是用它燉的,還吃過用它做的燉雞,非常美味!

結束摩洛哥的旅程,下一站埃及!

(J)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