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月亮和銀狐狸

遊走江湖,記錄我思我想
個人資料
正文

《虛幻的人性 07》

(2025-07-28 22:15:41) 下一個

性是動物和人類的本能。生物在基因的掌控和引導下構建了一套包括神經,內外激素分泌,和性器官的機能係統,用於完成一種程序化的行為。首先,雌性動物發出性信號,可以是昆蟲釋放的性外激素和腹部振動發出的聲音,可以是池塘的蛙鳴,籬笆上貓的叫聲,也可以是靈長類動物的一些挑逗的姿勢。人類傳遞性信息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寓意模糊,所以就有人利用這個特點玩起曖昧的,或者各種利益參與其中的危險遊戲。雄性動物在接受到性信息之後產生性衝動。然後,雌雄動物在程序化的互動中完成交配過程。性是一種原始的低級本能。青蛙對移動的物體大致上有三類反應。如果動的物體比它的個頭小,青蛙本能地認為是捕獵的對象;如果物體比較大,它認為是捕獵者,瞬間逃走;如果物體與它的個頭相當,青蛙就會抱上去交配。實際上,青蛙經常緊緊抱住濕土塊不放。人類的性行為也是無師自通。所謂的性教育隻是將性納入人類的社會行為規範中,就像我們從小要學會用碗筷吃飯一樣。

動物的性機製不是從個體出生時就具有的,有一個潛伏,發育,和成熟的過程。這是因為動物出生之後仍然有一個成長的過程,這時候的繁殖隻能造成自然資源的競爭。因此,性機製隻有動物個體在合適的時候,合適的狀態被啟動。一些高級的動物除了生殖,還有撫育後代的責任。它們需要更長的性成熟時間。

達爾文注意到性在生物競爭演化過程中的重要性,並且詳細闡述了生物種群內的性選擇。基因的目的是盡量地複製自己,也就是說在生物層麵,生物個體要盡量地繁衍自己後代。雄性動物就是要盡可能地占據性資源,盡可能地與雌性動物交配。這就造成雄性動物之間的競爭。鳥類中雄孔雀競相向雌孔雀展示它寬大華麗的尾羽,就是為了表明它足夠的優秀,在殘酷生存環境中還能擁有不僅無用而且累贅的羽毛。哺乳動物的性選擇還包括雄性動物之間的角鬥。優勝者將獲得與雌性動物的交配權,對整個生物種群的好處在於優質的基因可以遺傳下去。這種以爭鬥甚至暴力的形式而產生的優生劣汰機製也體現在人類群體。據調查,十四個歐洲男子之中就有一位體內攜帶成吉思汗的基因。當然,這個事實的背後可能是無數個違背倫理的暴行。

雌性動物同樣也接納這種性選擇方式。與雄性動物不同,雌性動物一生中隻能繁殖很有限的後代,所以它們會更注重後代的質量。雌性動物的策略是不介入雄性動物之間的爭鬥,隻是靜等贏者勝出。即使是被動地被選擇,與優勝的雄性動物交配產生高質量的後代自然是期待中的情形。在《胡格諾人》歌劇中,瓦倫婷與拉烏爾的第一次相遇就是一場英雄救美。這種俗套的情節隻是人類原始性選擇的一次藝術化的,理想化的表述。

這種雄性動物相爭的性選擇造就了雄性動物更大更強的體格,從而與雌性動物形成了一項重要的性別差異。雄性哺乳動物普遍比雌性更強壯,人類也不例外。這就導致男性因體力優勢而獲得權力,承擔相應的責任,在人類社會曆史中占主導地位,另外還有一位男性擁有多位女性性對象的情況。在所有考察過的人類社會形態中,其中四分之三的社會允許一夫多妻製。中國傳統社會中一夫一妻多妾製隻是不同的稱謂而已。一夫一妻製不是由基督教開始,在古希臘和古羅馬就已經實施。但是婚姻之外的性關係很普遍。凱撒在四十歲之前一直是一位到處借錢來錦衣打扮,追遂女性的花花公子。在元老院的公開場合,他甚至用和小加圖姐姐的曖昧關係來羞辱這位年輕的政治對手。總之,性選擇是導致人類社會中男女不平等的生物學根源。

--寫於2023年10月16日(圖片來自網絡)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