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月亮和銀狐狸

遊走江湖,記錄我思我想
正文

《生命和家園 28》

(2024-05-29 22:43:36) 下一個

盤古超大陸在石炭紀期間整合集聚。到了三億年前的石炭紀末,岡瓦納大陸撞擊北方的勞倫西亞大陸,造成阿巴拉契亞山脈隆起。山脈縱貫北美洲,曾經高達一萬多米,超過現在的喜馬拉雅山,然後在億萬年的風化侵蝕作用下退縮。少年時的傑斐遜住在山腳下,憧憬山那邊的世界。在他的總統任期中,美國從拿破侖手上購買了山那邊兩百多萬平方公裏的廣闊的路易斯安那地區。現在是美國重要的糧倉。

石炭紀時期地球平均氣溫大概有二十攝氏度,比現在高六度。氣候溫暖而又濕潤,非常適合蕨類植物生長。這時的植物發明出木質素,一種由苯環組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堅硬的木質素組成植物樹幹和樹皮的木纖維,促進植物的垂直生長。一種石鬆屬的蕨類植物可以長到四十米高。植物的空間發展提高了太陽光的利用率。整個陸地出現繁茂的森林。而大氣氧含量也因此達到百分之三十五,地球史上最高。動物也在迅猛生長,繁盛。陸地脊椎動物以兩棲動物為主,生存於沼澤濕地水域。有的長達六米。無脊椎動物中的原生千足蟲也能長到兩米多。有翼昆蟲在石炭紀產生,成為第一個征服天空的動物。原生蜻蜒的翅展可達七十厘米。當時的陸地環境很像現在的熱帶雨林,但是寂靜又充滿了危險。

福兮,禍之所伏。細菌和真菌來不及發明分解木質素的蛋白酶。結果,死亡後的蕨類植物囤積在雨林沼澤裏,在地殼岩石的活動中沉積並且轉化成煤。當今地球上超過一半的煤炭礦藏來自石炭紀。這個過程阻斷了自然碳循環,釋放回大氣的碳元素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降到當前的水平。氣候變成寒冷幹燥。這對喜愛溫濕環境的蕨類植物很不利。石炭紀雨林就此崩潰。各種陸地動植物迅速減少,退化。接下來的二疊紀一直持續這種幹冷氣候。盤古大陸的中部也出現了大麵積的沙漠。

石炭紀的四足動物中演化出一類羊膜動物。不同於兩棲動物,它們產的卵外麵裹上一層膜,就是雞蛋裏的那層衣膜。這層膜可以透氣,但是可以阻擋水份蒸發,將卵細胞的內環境保護起來。很明顯,這種動物的卵更適應幹燥的環境。在二疊紀裏,兩棲動物開始退縮,隻局限於淺水的地域,而羊膜動物可以遠離水源發展起來。羊膜動物又逐漸形成獸形綱和蜥形綱兩支。獸形綱動物將演化出哺乳動物,最後到人類。獸形綱動物當時在二疊紀時體形較大。一種異齒獸動物身長可達四米。另一支的蜥形綱動物以後會演化出爬行動物和鳥類。但是當時它們的個頭比獸形綱動物小很多。泥盤紀晩期就已經出現了種子蕨,完成了從孢子植物到種子植物,從無性繁殖到有性繁殖的演化。種子不僅僅有基因組合帶來的演化優勢,它還有多細胞的組織結構。它附著在植物母體,直到成熟才脫離。獨立的種子在不利的條件可以長時間休眠。這使得種子植物更適應幹燥的環境。二疊紀裏的陸地上主要是種子蕨,以及鐵樹,銀杏,和針葉鬆等裸子植物。

二疊紀結束於地球曆上有地質記錄的最大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被稱為大死亡。兩億五千萬年前,火山活動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其在大氣中的含量增加了七倍。大氣溫度升高,海洋溫度也隨之升高。這時,甲烷從海底高壓下的可燃冰釋放出來,更加增強了大氣溫室效應。地球平均氣溫迅速上升了十來攝氏度。氣候變暖還可能產生海洋硫化。海水升溫使得氧含量減少,促進厭氧菌的活動。它們所產生的硫化氫不僅毒害海洋生物,而且還被釋放到大氣,影響到陸地生物。地質研究表明這次生物滅絕事件從陸地開始,再擴展到海洋。雖然這隻持續了幾十萬年,卻造成百分之九十的海洋生物的死亡,抹掉了海洋生物中百分之八十的物種,其中包括海蠍和板足鱟。生存了近三億年的三葉蟲最終告別了生命的曆史舞台。整個海洋生態進入到現代演化時期。在陸地上,昆蟲受到極大的打擊。隻有三個目類存活下來。三分之二的四足動物物種滅絕。包括異齒獸的盤龍目動物從此消失。獸形綱動物中隻剩下獸孔目一類動物走在孤獨的路上。

—寫於2022年12月2日(圖片來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