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共和製度
蔣聞銘
這一篇我們講美國分權製衡地方自治的民主製度。民主製度的設計,首先是分權。美國有五十個州。聯邦政府和各州的地方政府之間,互不統屬,沒有任何意義上的上下級關係。聯邦政府,不是集權統一的中央政府,她擁有的公權力,隻占整個社會公權力的一小部分。美國社會內部,大部分的公權力,在以州,郡,市鎮為單位也是互不統屬的地方政府手中。
分權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分立,一種是分配。第一種是三權分立,把立法權,司法權,和執法權分開。 權力分立,強調的不是什麽人有什麽樣的權力,而是什麽人沒有什麽樣的權力。民主社會是法製社會,任何人做任何事,都必須有法可依有矩可循。立法定規矩的人,沒有裁定誰犯了法,誰該受罰的權力;有權裁定誰犯了法,誰該受罰的人,不能定規矩,改規矩,也沒有拿人罰人的權力;拿人罰人的人,沒有自作主張,想拿誰拿誰,想罰誰罰誰的權力。權力分立的目的,是製衡。把權力關在籠子裏,上幾把鎖。
第二種是權力分配。權力分配,最重要的概念,是jurisdiction,法理管轄權。什麽事歸誰管,一條一條都要寫明白。 公權力分配的原則,大體上是外交事務歸聯邦政府管,內政非聯邦政府不可的,也歸聯邦政府管, 用不著聯邦政府的,地方政府管。權力這樣分配的結果,是在外國人眼中,聯邦政府是美國政府,但是美國人一天天與之打交道的,不是聯邦政府,是地方政府。
聯邦政府的事,可以請地方政府協助配合。但這是請求不是要求,地方政府可幫可不幫。一般來說,讓本地選民高興同意的事,就幫,讓他們不高興的事,就不幫。地方政府的事,也可以請聯邦政府幫忙。 聯邦政府也是可幫可不幫。 聯邦政府不是集權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沒有任何意義上的上下級關係,不存在誰必須聽誰的這樣的問題。 舉一個例子,抓非法移民,是聯邦政府的事。一般情況下,到哪個地方,移民局會請地方警察協助。 當地警察也幫忙。但是,到了舊金山,同情非法移民的人多,所以有一回移民局要抓非法移民, 舊金山的市長說他們派誰來,抓誰,我沒辦法讓他不來讓他不抓,但是舊金山的警察不參加。警察歸市長管,他不讓參加,就不參加,就是不幫你這個忙。
美國的公眾衛生,歸州政府管。新冠疫情期間,老百姓戴不戴口罩,總統說了不算,各州州長說了算。不過總統可以要求全國各地聯邦政府的雇員戴口罩,因為聯邦政府歸他管。 聯邦政府有個流行病防治委員會(CDC)。 對各州的防疫政策隻有建議權。沒有決定權。但是,飛機從這個州飛到那個州,這個州要求戴口罩,那個州不要求戴,怎麽辦? 流行病防治委員會在這件事上,就有了發言權。他們說要戴,上飛機就必須戴。這樣的決定,不要求戴口罩的州,當然不高興。不高興就到聯邦法院打官司。法院判下來,說流行病防治委員會沒有這個權力,戴口罩的事,決定權在坐飛機的人手上,誰愛戴就戴,不愛戴,可以不戴。
有關民生的事,大多歸地方政府管。比如教育,就歸地方政府管。 從小學,中學,到大學,教學大綱,畢業標準,都是地方政府定,州州不一樣, 不關聯邦政府什麽事。美國隻有州立大學,沒有國立大學。聯邦政府也有個教育部,我隻知道沒錢交學費的大學生,可以去那兒申請學生貸款,其他真不知道它還管什麽有關教育的事。
選舉是民主社會最重要的事,但是聯邦政府,沒有管理選舉的機構。選舉的具體組織實施,不歸聯邦政府,而是歸州政府管。每個州怎麽選,有自己的選舉法,州州不一樣,怎麽選,聯邦政府無權幹涉。
權力無論是被分立了,還是被分配了,如果沒有獨立的選舉製度作為後盾,製衡就是一句空話。分開了的權力,必須掌握在互不統屬,可以真正獨立行事的不同的人手中。中國現在也有自己的國會,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也有最高法院,也有以總理為首的執行機構, 但是,這三個機構,什麽人什麽時候進去,什麽人什麽時候被踢出來,獨裁者有決定權。這樣的設置,也把權力關在籠子裏,也在籠子上上了幾把鎖,但是鑰匙誰拿著,定於一尊,整個製度,不但對獨裁者的權力沒有任何約束製衡,反倒成了他對下屬分而治之的工具。
民主製度的靈魂,是直接選舉。 對被分解了的公權力,用直接選舉製衡,簡便高效。選舉製衡的一般原則,是地方大了,權力分立加直接選舉。地方小了,沒必要分立,就直接選舉。 美國國會和以總統為首的執行機構,互不統屬。國會分兩院,參議院,眾議院。參議員,每州兩位,每位任期六年,是各個州的全體民眾,一人一票選出來的。眾議員,任期兩年,是將全國劃成435個人口大致相同的選區,每個選區的民眾,一區一個選出來的。美國總統,任期四年,也是全國人民一個州一個州一票一票選出來的。美國的選舉設計,不是少數服從多數那麽簡單,既要照顧到每個州的人口多寡,又要考慮到各州之間的利益平衡。所以眾議員,按人口分配,但是參議員,就州不分大小,每州兩名。選總統也不是簡單的一人一票的多數決。每個州,按這個州在參眾兩院的議員總數,分派選舉人票。全美國,一共538張選舉人票。五十個州535張加華盛頓特區3張。州小人少,選舉人票就少,州大人多,選舉人票就多。阿拉斯加(Alaska)州小人少,一個眾議員加兩個參議員,就3票,加州 (California) 州大人多,48票。選總統,先在每個州一人一票定輸贏,誰贏了,這個州的全部選舉人票就歸誰。最後匯總,誰多誰贏。2016年的總統選舉,希拉裏克林頓得的一人一票的總票數,比川普多兩百萬,但是她輸了。
政府做每一件事,都必須有法律依據,一條法律,一般情況下,需要眾議院多數通過,參議院多數通過,然後總統簽字同意。這樣的製度,把聯邦政府的權力,關在籠子裏。籠子上有三把鎖,一把眾議院能開,一把參議院能開,一把總統能開。 三把鎖都開了,權力才能被放出來。
聯邦國會眾議員的選區,每一個也就一百多萬選民。你想代表這個選區,唯一要琢磨的,是這一百多萬人想聽什麽,想要什麽。總統想聽什麽要什麽,於你無關。一個選區,地方就這麽大,一百多萬人,大家的想法需要,分歧一般不大,但是不同的選區,選民的想法利益,就很不一樣,所以眾議員們,在國會山莊天天吵架。最後什麽通過,什麽通不過,大家投票多數決。參議員是全洲選,地方大選民多,要選上,比眾議員難很多。總統是全國人民投票選,所以總統,要一天一天地看民意調查定政策。他想辦什麽事,先要提法案,提上來的法案,需要參眾兩院通過。白宮辦公室主任最重要的工作,是說服兩黨議員,投總統的同意票。議員們同意不同意,要看你想做的事,對他代表的一百多萬選民有沒有好處。所以國會投票前,總統也好,反對派也罷,都號召選民給他們選區的議員辦公室打電話,反對的電話多了,總統怎麽求他同意,也沒用。結果就是政府總統想做的事,大多數做不成。做不成是好事,因為做事就是折騰, 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最怕的是折騰,治大國如烹小鮮,不能翻來覆去地折騰。吵吵吵做不成,是不折騰。但是話說回來,一件事,一旦整個社會形成了共識,政府的決策行動,比專製集權的體製還要雷厲風行。
國會議員,特別是兩年一選的眾議員,隻要哪一次在國會投票,違背了他代表的這一百多萬選民的意願,下次再選就有麻煩。2020年美國大選後,川普總統的支持者到國會山莊鬧暴動,民主黨說他的目的,是要推翻美國民主, 用這件事彈劾川普。一些共和黨的眾議員參議員,也認定了川普是民主製度的敵人,跟著投了讚成票。這些投讚成票的共和黨,到了2022年中期選舉,無一例外,競選連任失敗。為什麽呢?因為共和黨的基本選民認同川普的主張。選民把你送到國會山莊,是去代表他們投票,而不是代表你自己投票。一件事上,你的信念主張和你的選民們的信念主張不一致,你也必須按他們的信念主張投票,而不是自作主張。這是共和代議製度最根本的精神原則。現代社會,不要求她的政治人物,為國家的長遠利益,深謀遠慮,隻要求他們順從民意。 所以美國政府,永遠跟著民意走。整個社會的主宰, 不是政治人物而是民意。對現代社會的政治家,從總統到議員,最要緊的,是順從民意。這是民主這個詞的真意。
州也很大,所以州政府也要三權分立。 每個州政府, 依樣畫葫蘆, 都是小一圈的聯邦政府。 州議會也分參眾兩院,全州分成若幹個選區,每個選區選民一人一票,選州參議員眾議員。州的執行機構以州長為首,他是全州人民一人一票選出來的。 州畢竟比整個國家小很多,所以對州的行政機構的製衡,就要用更多的直接選舉。行政機構被分成了好多片。 除了州長,每一片的首長,州秘書長,州檢察長,州財務部長,商業委員會,都是全州人民,一個一個,一人一票選出來的。你是民主黨,他是共和黨,大家各幹各的事,各人之間,沒有統屬關係。誰也撤不了誰。
每個州,又分成若幹個郡 (county)。 郡已經不大了,就不用立法,所以隻有行政和司法兩塊。每個郡的行政執行機構,也和州政府互不統屬。維護社會治安,處理民事刑事案件,大部分都在郡裏。這一層的部門首長,包括警察局長,郡法院的法官, 都是他們所在郡的人民,一人一票選的。任期,一般是兩年。幹得好,選民滿意,接著幹,幹不好,下次選不上,就滾蛋。 但是,除了選民,沒有其他人能撤換他們。他們的權力,真正是人民給的。就這樣,還沒完, 郡又分成了市鎮。市鎮的行政機構的首長們,一個個也通過直接選舉上位,也和郡政府分權。什麽權歸誰,什麽事誰管,都有明文規定。
沒有製衡的公權力,是腐敗的同義詞。民主製度的出發點,是假設手握公權力的每個人,如果沒人約束沒人看管,都會本能地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現代民主製度的設置,以阻止公權力被濫用為原則,通過分權製衡,媒體監督,直接選舉,鏟除當權者濫用權力貪汙腐敗的土壤。
政治體係中,做官掌權的,有沒有有情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好人? 現代社會的假設,是這樣的人不存在。手握公權力的人們,包括華盛頓林肯,整天被看著防著,興許真能有些為民服務的情懷,能做不少好事,但如果不被看著不被防著,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就都會變成壞蛋。
聯邦政府地方政府,這個長那個長,有決策權的官員,通過直接選舉上位。你的工資從稅裏來,是大家給你發的;你的選民,是你的雇主,讓你坐在這些位置上,是要你為大家辦事。你辦事,雇主滿意才能接著幹,不滿意,就幹不長,就要失業。這個道理,對生活在集權的社會製度下的人們,聽起來有些空洞抽象,但是在直接選舉的製度下,很具體很現實。在你負責的機構裏,有些聽你使喚的政府雇員,你和他們的關係,跟私營企業主管雇員的關係,沒有分別。
所以總統部長州長,說到底都是一份掙錢養家的工作。做這些工作的人,是雇員不是老板。要得到一份這樣的工作,不問出身,不講資曆,能幹就行。克林頓總統,是窮孩子; 裏根總統從政前,是電影明星; 川普競選總統的時候,是電視明星加億萬富豪,不過他是政治素人,沒有從政的經曆,他有本事讓選民投他的票,他就是總統。這些人從總統洲長的位置上退下來,和退休沒了工作,沒什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