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矛盾論》和《實踐論》是誰寫的?錯在哪裏?(之二)

(2025-07-08 10:34:52) 下一個

且不論大名鼎鼎的毛《兩論》是抄蘇聯的還是大量抄中共一大以前的中共代理總書記、北大社會學教授李達的大作,或者在蘇聯和李達的原型上‘創造性地發展’,關鍵是:《兩論》的觀點有沒有謬誤?有沒有誤導了中國整整幾代的革命者的思想方法、三觀?有沒有極大的扭曲了中國社會進化的軌道?

事實上當然有,而且問題極為嚴重!《矛盾論》存在著諸多缺陷,例如“矛盾實體論”、“矛盾極端論”、“鬥爭絕對論”和“發展鬥爭論”等。毛片麵強調一分為二,錯誤地批判打擊楊獻珍的合二而一,以為隻有矛盾鬥爭才能推動社會進步,定義共產黨的哲學就是鬥爭的哲學,否定對立麵的統一和重新平衡對社會的積極意義。因而在一個他影響下的中國,很長的曆史時期不斷推行鬥爭型政治運動,“與人鬥、與天鬥、年年鬥、月月鬥、天天鬥”鬥完地主、鬥美帝,鬥完資本家、鬥知識分子,鬥完高崗鬥胡風、鬥完彭德懷鬥劉鄧陶,鬥完楊餘付鬥王關戚、鬥完造反派鬥林彪、孔老二。。。。平頭百姓也要每天‘鬥私批修’、狠鬥‘私字一刹念’。。。鬥鬥鬥!無窮無盡。這和托派形左實右的‘不斷革命論’如出一轍。毛收回農民的土地和一切生產工具搞所謂‘公社化‘, 和托洛茨基的’把小資產階級弄成無產, 然後強迫他們革命。‘的路線不謀而合。毛執政後在中國實行的的政治思想路線,實質上是托派的路線、極左加左派幼稚病!他的思想誤導了中國社會直到他死後很長的時間,流毒還遠遠未肅清。。。

既然《矛盾論》存在著這麽多的缺陷,那又怎麽能說它是“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光輝著作呢?

身為共產主義‘祖師爺’的馬克思,在哲學方麵也不是什麽獨有見地的‘大師’,1841年以前的馬克思主要是師從黑格爾。後來接受了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觀點,再加上辯證法的思辨方法,就形成了所謂“唯物辯證法”。黑格爾認為,“一切現實之物都包含有相反的規定於自身”[黑格爾:《小邏輯》,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133頁。]一切事物在其自身中都是矛盾的,所以矛盾是普遍的存在,例如正與反、對立與同一、量變與質變、肯定與否定、現象與本質、主體與客體等等。既然矛盾是普遍的存在,那世界就是一個矛盾的世界,於是矛盾成為黑格爾哲學的基石與靈魂。黑格爾還認為,矛盾不僅是普遍的存在,而且還是事物運動變化的動力和原因,“是一切運動和生命力的根源”——轉引自張世英:《論黑格爾的邏輯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49頁。在黑格爾的哲學中,概念的每一個階段都包含著矛盾,由矛盾產生否定因素,從而否定舊的階段。否定之否定,使事物上升到新的階段。他通過矛盾的演變,通過正—反—合的循環往複,構建了一個龐大的哲學體係。在黑格爾眼裏,世界就是各種矛盾構成的體係,世界就是一個矛盾的世界。

既然世界是矛盾的世界,那麽,世界的演化規律必然是矛盾的演化規律,例如他總結的辯證法三規律——對立同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以及否定之否定規律,都是矛盾或者說對立麵之間的演變規律。黑格爾哲學其實就是關於矛盾的哲學,在黑格爾看來,世界由矛盾構成,矛盾是世界的本質,世界正是按照矛盾的規律進行演變,認識了矛盾就認識了世界,掌握了矛盾就掌握了世界。蘇聯哲學教科書,以及毛在《矛盾論》裏教的不就是這一套嗎?

恩格斯寫的《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Ludwig Feuerbach und der Ausgang der klassischen deutschen Philosophie)重點放在對馬、恩二人影響尤其深遠的黑格爾和費爾巴哈身上。書中指出:黑格爾革命性的辯證法應該與其保守立場區分對待。費爾巴哈針對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傾向,對思維與存在的關係給出了唯物主義的回答。然而費爾巴哈卻拋棄了黑格爾的辯證方法,因為他關於人和自然的觀念是抽象而且跨越曆史、一成不變的。馬克思、恩格斯認為:辯證法的理性,不再隻是概念的自我發展,而是自然界和人類曆史的真實運動所促成。以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為基礎而思辨上采用黑格爾的辯證方法,這就是馬克思主義造出的的所謂“辯證唯物主義”。

矛盾是黑格爾哲學的基石與靈魂,但羅素卻認為,黑格爾所說的矛盾是先驗假設,根本就不存在,這也是他全盤否定黑格爾的重要原因。作者認為,羅素否認矛盾存在的理由並不充分,因為世界上確實存在著矛盾,矛盾並不是先驗假設。例如目前俄羅斯與烏克蘭正在激戰,兩國之間確實存在著矛盾,這是無法否認的。

既然世界上確實存在著矛盾,黑格爾錯不在此。

黑格爾哲學的根本錯誤在於,他隻看到了矛盾,卻拋棄了整個世界的全貌,隻見樹木,不見森林。因為世界是極其複雜的、豐富多彩的,不僅存在著矛盾,還存在著非對抗性矛盾、平衡、統一、妥協。。。等等,而且一分為二後在一定情況下可以合二而一。合二而一的概念和現象也不可或缺。

幾千年前的佛教哲學思想,就已經有更高的見解和領悟:《維摩詰經》的重點是所謂“不二法門”。即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煩惱即菩提。矛盾的種種事物、思想、概念,都隻是因緣和合而產生的,可變易的、不是僵化不變的、從曆史的長河來看,有變、有不變,甚至是短暫的、虛幻的、萬法皆空的。一分為二不能絕對化,其實不二。佛教認為,一切眾生由於分別心與語言概念的執著,誤以為世界充滿對立(善/惡、生/滅、有/無等),但這些都是心識妄分,並不真實。真正的實相是“非二”,無二無別、空性平等。“生死涅槃一如”,“善惡彼此依存” —— 全部是緣起幻有。這種領悟,批判了僵化的二元對立鬥爭哲學思維,接近現代係統論、現象學、後結構主義思想的構架。

“不二法門”與其他哲學思想的類比:
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本身就是“不二”的原始整體。
黑格爾:辯證法強調對立統一,終極為“絕對理念”——近似“不二”。
現代非對偶論(Nonduality):在當代意識哲學中被廣泛重視,與“不二”的提法幾乎完全對等。

為何“不二”才是最高智慧?世間的爭論、煩惱、執著,都根源於“對立”與“分別”。當你不再堅持不斷劃分絕對的“對”或“錯”,不再到處抓取哪怕是一點小小的“善”或“惡”、甚至擴大化到每一分鍾都“念念不忘階級鬥爭”的話,你會進入一個更大、更寬廣的覺性空間。  “不二法門”不是認為“沒有差別”,而是“看見差別而不執著差別”。強調求同存異,正確處理矛盾和差異。
例如白色與黑色是一對矛盾,但世界上不僅僅存在著白色與黑色,而且還存在著赤、橙、黃、綠、青、藍、紫,還存在著不黑不白(灰)、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等各種顏色,這些顏色之間、或與白色、或與黑色也可能構成矛盾。但是,在高明的畫家手裏,不但處理好、利用好這些顏色,還處理好明暗、遠近等等對立的矛盾,讓它們相得益彰,和諧共處。反之,在胡搞、擴大矛盾的初學畫畫的人手裏,就畫成一團烏鴉。再如工人與資本家是一對矛盾,但這對矛盾並不是人類社會的全部。例如從工人的角度看,工人不僅與資本家發生關係,而且還發生著更多、更廣泛的關係,例如工人與父母、工人與同學、工人與房東、工人與鄰居、工人與工友、工人與農民、工人與商人、工人與官員、工人與警察等等。離開這些關係,工人就很難在社會中生存,所以這些關係同樣也很重要,但這些關係並不一定都是對抗性的矛盾,在高明的政府或管理者手裏,該怎樣調和鼎鼐,和光同塵,就可以是互助、共贏的關係。高音和低音也是一對矛盾、七個音符加上許多半音之間也有矛盾,如果不斷狠鬥下去,都成為噪聲成不了音樂。在大師手裏,卻能彈出天籟級的樂章。一個國家、一個世界,其各類經濟、事業、企業的發展,也是有各種互相製約或矛盾的,如果在一組高明的操盤者、投資者、掌權者手裏,調整、配合得好,就可以互相促進、按比例平衡發展。就算在一位廚師手裏,光了解什麽事物之間存在矛盾還不行,百味也要調和互補得恰到好處才行。中國社會的各類矛盾,在極左激進的毛、習之類獨裁者手裏,就搞成一團亂糟,鬥來鬥去、幾乎人人遲早都會遭殃。

世界上確實存在著矛盾,但矛盾的鬥爭並不是世界的唯一、絕對的處理方法。而且,世界上還存在著大量非對抗性的矛盾。這就是《矛盾論》從理論上、馬恩列斯毛等人從實踐上,主張暴力革命解決社會問題和各種問題、包括用“人定勝天”的辦法粗暴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的舉措,一直誤導了一大片國家的政策和治理。造成災難性的結果。包括冷戰、大躍進、抗美援朝、十年文革、三年人禍餓死幾千萬人。。。等等。最後,連樣板性的蘇聯紅朝自己,也鬥爭得永遠解體、垮台了!隻剩了中共,還在不斷鬥下去、搞‘戰狼外交’、宣傳《長津湖》冰雕,天天在一切角度反美。。。。

如何處理好矛盾與統一,即一分為二和合二而一?有作者在《新矛盾論》一書中,深入地探討了矛盾與非矛盾——差異及同一之間的關係。作者明確指出,矛盾的本質是關係,是事物之間一種特殊的關係。在這個世界上,事物之間不僅存在著矛盾關係,而且還存在著差異與同一關係。所謂“同一”是指兩個事物是相同或一致的,所謂“差異”是指兩個事物之間存在著差別與不同。例如白色與白色是同一關係,白色與黃色是差異關係,而白色與黑色則是矛盾關係。

那麽,矛盾與差異、同一之間又有什麽關係呢?作者通過一個序列來表達它們的關係:同一——差異——矛盾,通過這個序列可以看出,同一可以轉化為差異,差異可以轉化為矛盾;當然矛盾也可以轉化為差異,差異也可以轉化為同一。通過這個序列可以清楚地看出,矛盾是最大的差異,是差異之極,是事物關係中的一個極端。也就是說,如果兩個事物之間僅僅存在差異,差異也是一種矛盾,但隻有當差異達到極端的時候,矛盾才會不可調和。長期以來,有一種觀點十分流行,這種觀點認為差異就是對抗性矛盾,差異與對抗性矛盾沒有區別。作者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差異和對抗性矛盾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或現象,二者不能混為一談。例如白色與黃色存在著差異,但它們並不是對抗性矛盾;手機與電腦存在著差異,但它們構不成對抗性矛盾;小學教師與中學教師存在著差異,但他們也不是對抗性矛盾。

通過矛盾與差異、同一的關係就可以看出,對抗性矛盾是事物關係中的一個極端,它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現象,所以它的普遍性遠不如差異。世界上更廣泛存在的是差異,而不是對抗性矛盾。矛盾與差異及同一結合起來,共同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世界,矛盾隻是世界中的一種現象,世界並不是單純的矛盾世界。

了解了矛盾與差異、同一的關係,就可以看出黑格爾哲學的錯誤所在。

矛盾是世間無數事物、萬千現象的一種,黑格爾哲學卻以管窺豹、以偏概全,用這一現象取代世界上所有的現象,並用這種現象中的規律來取代世界的規律,把特殊當成普遍,把個別當成一般,所以黑格爾哲學必然會走向片麵和極端,必然會出現嚴重的理論錯誤。

這就像一個嚴重色盲的人,他隻能看到紅色,而看不到其他顏色,於是他得出結論說:世界上隻存在一種顏色,毛蠱惑下的紅衛兵就聲明:要打爛舊世界,建造一個“紅彤彤的新世界”。黑格爾就是一個嚴重的“色盲”,他隻看到了矛盾,而沒有看到差異與同一,更沒有看到那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由於對黑格爾哲學缺乏深入的認識,不少哲學家把其錯誤當成“精華”繼承。例如馬克思主義哲學、蘇聯哲學以及中國的“鬥爭哲學”等,不僅繼承了黑格爾哲學的錯誤,而且還把這些錯誤推廣到社會實踐之中,派生出階級鬥爭、暴力革命、階級專政、路線鬥爭以及文化大革命等。百餘年來,在大力推行黑格爾哲學的國度裏,大都是矛盾叢生、鬥爭不斷、內亂不止、經濟落後、民不聊生。絕對的矛盾和鬥爭把國家推入死胡同,有的分崩離析,有的不得不改革,而更多的則是拋棄黑格爾哲學,徹底轉型。

黑格爾哲學為什麽會產生如此嚴重的後果?這是因為:

錯誤的理論必然導致錯誤的實踐,而錯誤的實踐必然導致失敗。

百餘年過去了,當我們總結、反思這段曆史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錯誤的理論根源之一就在於馬恩列斯毛大體上都師承黑格爾哲學。黑格爾哲學具有極大的片麵性和極端性,理論上存在著嚴重錯誤,實踐上會造成巨大危害。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應該對黑格爾哲學和所謂馬克思主義哲學、毛澤東思想等等進行深入的總結與反思,肯定其曆史價值,批判其現實錯誤,杜絕其誤導和危害,對它做出實事求是的評價。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