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質

三人行,必有我師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朱顏已為情深老,不對妝台不計年' - 追蹤旅美華裔何靈琰不平凡的人生軌跡

(2023-03-15 12:41:45) 下一個
何靈琰 - 前有古人, 後無來者.- 追蹤旅美華裔何靈琰不平凡的人生軌跡

何靈琰

   1923  - 出生. 祖籍浙諸暨. 何競武 - 中華民國中將,陸海空軍總司令副官長。保定陸軍官校第四期步科畢業。何競武和著名詩人徐誌摩是在浙江海寧硤石長大的同窗好友,莫逆之交

   1927-1928 - 5歲時徐誌摩和陸小曼義父母, 短期寄居陸家   深陸家藝術感染.

    1935-1945 - 上海震旦女校學生. 為錢鍾書的學生之一. 1944年,何競武禮聘錢鍾書為何靈琰英文家庭教師, 由此一直做了她兩年。 結下了他們刻骨銘心, 終生難忘的師生之情. 一開始,錢鍾書負責輔導何靈琰英文,沒過多久,他發現這個學生對英文沒興趣,中國文學倒是有不錯的基礎。於是,他們每每上課的時候,談論最多的竟是中國詩詞。那時,錢鍾書已經著手在寫《圍城》,所以,《圍城》又成了少不了的話題。每逢上課的時候,錢鍾書總要先把他新寫出來的章節拿給她看,上課時英文的教授隻占了一小部分時間,大多數的時間是在討論《圍城》。有一回,錢鍾書對她說,在《圍城》裏,以她為原型寫了一個人物,就是那個會畫畫兒、寫不好字的太太。那時候,錢鍾書每次都是下午兩三點鍾到何家,上完課後,他們還經常一起踏著夕陽的餘暉,到附近的一家叫梅龍鎮的鋪子,叫上兩份嫩雞燜麵,一邊吃東西,一邊繼續討論《圍城》。所以,《圍城》裏的人物都有誰、出自那裏、以什麽人為原型,對於何靈琰來說真是爛熟於心

     年起從趙尊嶽學詞,張大千學畫,朱傅茗學昆腔, 魏蓮芳及眾多一流京劇大師學青衣.           

    1947後 - 留學美國, 學紡織工程,畢業後定居美國, 做工程師工作在1946年後的若幹年中, 何靈琰, 錢鍾書還一直保持著書信往來。錢鍾書才人”(古時宮中女官).

    1950後 - 依然對傳統文化有興趣,諸如詩詞、戲曲、書畫等,並在美國華裔圈中有聲望。當年,以胡適為首的留美學者華人圈,在紐約組織了一個“白馬文藝社”,胡適、唐德剛、顧獻樑、周策縱、吳納孫、周文中, 何靈琰員。

    何靈琰在期間寫下的格律詩詞,結成一冊《琬琰集》,曾得到了胡適戲劇家吳祖光鑒賞 。"朱顏已為情深老,不對妝台不計年是其中兩句.

    1979年4月 - 錢鍾書隨中國社會科學院代表團訪問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當時,在“人頭攢動”哥倫比亞大學禮堂,闊別三十餘年後的這對師生終於獲得了“第二次握手”的機會,錢鍾書竟叫出了何靈琰當年做學生時的英文名。我們從何靈琰的文字中看到了這對師生重逢的場景:“……我擠上前去,終於握住了錢先生的手,用期待的眼神看著他,希望他能叫出我的名字,經片刻,我終於忍不住了:‘錢先生,您還記得我嗎?我是何靈琰啊!’先生的眼神在遊移,是啊,我自責,我有何德何能讓這位我一直高山仰止的文豪記住我的名字呢?‘二十多年前,您做過我的英文老師。’我沒有放棄,‘Julia!’久違了,我的這個英文名字,今天竟是從一位我敬仰已久的先生口中說出,如何不令我感動不已。

   1992-1994 - 在古稀之年,幾乎每年都要回到北京探親,期間,不忘與京城票友切磋演藝,並連續三年吉祥戲院, 人民劇場“粉墨登台”,"以假亂真”迷到了一大批“北京很挑剔的內行和戲迷”,戲劇大家吳祖光寫到:"旅居美國的紡織設計師何靈琰女士連續三年三次回北京,三次登台演京戲。1992年在人民劇場看她主演程派青衣戲《鎖麟囊》、荀派花旦戲《紅娘》、楊派老生戲《文昭關》和葉派小生戲《小宴》,我的觀後感是:這位女士能夠涉獵4種行當,4種不同風格的戲,真愛戲如癡,戲癮太大。因為演《紅娘》非有經年不綴、訓練有素的圓場功不可;唱《文昭關》需要的不僅是吐字發聲、行腔運調的基礎功,更要有駕馭樂隊文武場以至於整個舞台的功力;何況《鎖麟囊》中新婚待嫁的少女與《小宴》中八麵威風的虎符,同時呈現在舞台,其難度可想而知,她台下的功夫就不能想象了。1993年,她又來京演《坐樓殺惜》於業已拆除的吉祥戲院。她演得那麽認真、那麽入戲,我感到這位旅居海外多年的老北京實在是鄉情難忘,是她多年來不可動搖的精神寄托,說明她是真正的‘北京人’……去年,她以古稀之年第三次到北京演出,前場在《武家坡》中扮演花旦應工潘巧雲。《武家坡》的西皮慢板,她唱得很穩,控製節奏也很自如;與扮演薛平貴的演員有大段對口唱,無論原板、快板,都銜接準確,交待清楚,尺寸紮實,有條不紊。幾段西皮快板的吐字、氣口,尤其說明了她確實有名師的點撥和專業的素養。《翠屏山》與《坐樓殺惜》一樣,都是很吃功夫的花旦戲,專業演員尚不敢輕舉妄動,她不但敢演,而且劇中原有的技巧和細微末節,她也應有盡有,不偷不減……."
     吳祖光還寫到“我原以為她隻‘好把閑情賦落花’,但讀到她‘百年哀樂,回首夢千場,空留得,天涯倦客,獨立蒼茫’,‘朱顏已為情深老,不對妝台不計年’等詩句,才使我明白她何以有‘天涯夢冷’的感慨,又為什麽連年回北京演京戲。她,所以戲癮大,因為她把京戲看做是中國的驕傲,視為她的鄉音,是她精神的寄托。”

    1998年 - 何靈琰得知錢師去世後,在太平洋彼岸撰文寄托了無盡的哀思,竟似“靈魂的敲擊”,甚是真切:何靈琰寫到“先生已經遠去了,給世界留下了豐厚的文學遺產,而給我,留下的是那沉甸甸一些書信和無盡的追思。在我的心靈深處,永遠有先生的一席之地,使我覺得和先生對話沒有障礙,而這種對話是對靈魂的敲擊,每一次都獲益匪淺,無論是先生在世的時候還是他已經駕鶴西去".

     2008年 - 何靈琰寫到: "我已經85歲了,對先生的這份思念從未減少。我有時甚至想,要在我的墓碑刻上先生為我起的名字‘才人’,名字前,要加上我的祖籍‘諸暨’。”

     何靈琰如果健在, 應該快100歲了。

有關的鏈接

何靈琰徐誌摩和陸小曼. -  https://iemiu.com/ent/610489.html

何靈琰和她的老師錢鍾書 - https://www.zjrb.cn/news/2020-07-22/584117.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