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量子糾纏的男人

我命由天不由我?天是什麽?我又是誰?
正文

手機控製了人類

(2025-07-07 03:37:38) 下一個

我坐在山巔,晨霧如紗,繚繞於鬆林之間。手邊是一盞清茶,嫋嫋升起的熱氣仿佛在訴說某種無形的真理。遠處的世界喧囂依舊,而我,冥想修道者,試圖從這喧囂中剝離出一絲清明,去探尋那掌中之光的秘密——那被稱作智能手機的物件,它如同一顆耀眼的星辰,照亮了人類的路途,卻也投下長長的陰影。

一、掌中星辰的降臨

曾幾何時,人類的日子是緩慢的。信件要等上數周,消息靠馬蹄或烽火傳遞。那時的世界雖簡陋,卻有種沉靜的韻律,像溪水在石間低吟。直到那掌中之物出現,它小巧如一塊黑曜石,卻承載了整個世界的重量。你可以用它與遠在萬裏之外的友人交談,翻閱古今典籍,記錄轉瞬即逝的靈感。它是燈塔,是羅盤,是人類的延伸。

便利,哦,這甜美的果實!清晨醒來,屏幕上跳躍著新聞,告訴你地球另一端的風暴與和平。中午,你在街角的咖啡館點開地圖,找到那家藏在巷弄深處的書肆。夜晚,你躺在床上,屏幕的光芒映照著你的臉龐,朋友的笑聲從視頻中傳來,仿佛近在咫尺。它讓生活變得輕盈,讓距離不再是阻礙。它是鑰匙,打開了信息的寶庫;它是橋梁,連通了孤獨的島嶼。

我曾見過一個年輕人,站在地鐵站台上,手中握著那塊發光的矩形。他在幾分鍾內完成了工作郵件的回複,預訂了晚餐的餐廳,還給遠方的母親發去一張笑臉。那一刻,我幾乎要相信,這小小的物件是幸福的化身。它讓時間變得高效,讓生活井然有序。然而,當我凝視他的眼神,卻發現一絲空洞——那是一種被填滿卻未被滿足的眼神。

二、幸福的悖論

幸福是什麽?是便利的堆疊,還是內心的安寧?那掌中之光帶來了信息的洪流,卻也讓人們在洪流中迷失。便利如蜜糖,甜美卻易令人沉溺。我見過太多人,沉浸在那小小的屏幕中,忘了抬頭看天邊的雲霞,忘了傾聽身旁人的呼吸。他們以為掌握了世界,卻忘了感受世界。

那物件像個不知疲倦的說書人,永遠有新的故事要講。消息提示音如急促的鼓點,催促你去看、去讀、去回應。你刷著短視頻,笑著、歎著,轉瞬又滑向下一條。碎片化的信息如雪花,美麗卻短暫,堆積在你的腦海,卻難以凝結成深刻的記憶。你讀了一百條新聞標題,卻記不住一條完整的分析;你看了無數段視頻,卻無法拚湊出一個完整的故事。這種碎片化,如同在沙灘上拾貝殼,撿了一籮筐,卻忘了大海的深邃。

更令人憂心的是,它偷走了深度思考的時光。思考需要沉默,需要孤獨,需要與自己對話的片刻。可那掌中之物從不沉默,它總在低語,總在引誘。你想靜靜地讀一本書,卻被消息打斷;你想梳理內心的困惑,卻被推送的廣告分散。它像個狡猾的竊賊,偷走你與自己的獨處時光,讓你的思緒如浮萍,漂在表層,無法下潛。

我曾遇見一個女子,她坐在公園的長椅上,手指在屏幕上飛舞。她告訴我,她每天要花五六個小時在那物件上,瀏覽、點讚、評論。她說,這讓她感到“充實”。但當我問她,上次真正感到平靜是什麽時候,她沉默了許久,最後說:“記不清了。”那一刻,我仿佛看見她的靈魂被困在屏幕的光芒中,像一隻飛蛾,繞著燈火盤旋,卻找不到出口。

三、副作用的隱秘麵紗

掌中之光的副作用並非顯而易見,它如霧,悄無聲息地滲透。碎片化閱讀隻是其一,更深層的,是它對人際關係的侵蝕。曾幾何時,朋友相聚是圍坐在火爐旁,分享故事與笑聲。如今,飯桌上的人卻各自低頭,盯著自己的屏幕。他們的身體同在一處,心卻隔著千山萬水。那物件本該拉近距離,卻在某些時刻,讓人與人之間生出無形的牆。

還有那無處不在的焦慮。你是否感到,若不隨時查看消息,就仿佛錯過了世界的脈搏?那小小的紅點,標示著未讀信息,像一雙眼睛,盯著你,催促你。它讓你覺得,必須時刻在線,必須即刻回應。於是,你的生活被切割成無數個片段,每一片段都帶著緊迫感。你不再是時間的掌控者,而是它的追隨者。

更不必提那物件對身體的暗傷。深夜,你在屏幕的藍光中輾轉反側,睡眠被侵占,眼睛酸澀如針刺。你的脖頸因長時間低頭而僵硬,你的指尖因不停滑動而麻木。這些微小的傷痕日積月累,如同水滴穿石,悄無聲息卻威力無窮。

我還想起一個少年,他的眼神清澈如溪水,卻總帶著一絲不安。他告訴我,他害怕被遺忘,害怕自己的動態無人點讚。他在那掌中之物上尋找存在感,將自己的價值寄托於屏幕上的數字。那一刻,我感到一種深深的悲哀——這物件本該是工具,卻反過來成了主宰,操控著人的情緒與自尊。

四、追尋平衡的可能

我並非要否定那掌中之光的價值。它是人類的智慧結晶,是時代的饋贈。它讓知識觸手可及,讓溝通跨越山海。它是火種,點燃了無數可能。然而,火種既能照亮前路,也能焚毀家園。關鍵在於,我們如何駕馭它。

我曾試著放下那物件數日,回歸到簡單的日子。清晨,我聽鳥鳴,觀日出;夜晚,我讀紙書,聞墨香。那幾日,我感到一種久違的平靜,仿佛重新找回了與世界的聯結。我並非建議所有人棄之不用,而是希望我們能學會節製,學會在便利與深度之間尋找平衡。

或許,我們可以定下規則:每天留出一小時,遠離屏幕,與自己對話;每周留出一天,放下那物件,去山野間漫步,去與朋友促膝長談。或許,我們可以重新學會等待——等待一封信的到來,等待一個想法的成熟。或許,我們可以讓那掌中之光成為助手,而非主宰。

五、尾聲:光與影的共舞

山巔的霧漸漸散去,陽光灑在我的臉上,溫暖而柔和。我低頭看著手中那塊發光的矩形,它靜靜地躺在那裏,像一塊普通的石頭,卻蘊藏著無盡的可能。它是人類的創造,是便利的象征,也是幸福的試煉。

我並非要斷言它帶來了更多的不幸。幸福從來不是外物所能賦予,而是內心的選擇。那掌中之光,既是恩賜,也是挑戰。它讓我們更高效,卻也讓我們更迷茫;它讓我們更親近,卻也讓我們更疏遠。最終,幸福與否,取決於我們如何在這光與影之間起舞。

我起身,收起那物件,走向山下的世界。那裏的人們依然忙碌,依然被那小小的屏幕牽引。我希望他們能偶爾抬頭,看看天邊的雲,看看彼此的眼睛。因為真正的幸福,不在掌中,而在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瞬間。

 

法律免責聲明:

本文純屬冥想修道者的胡思亂想,與任何智能手機廠商、社交平台或咖啡館均無關聯。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如感不適,建議放下手機,去喝杯茶,看看雲。作者不對因閱讀本文而導致的“深度思考癮”或“屏幕戒斷症”負責,嘿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Billzhou 回複 悄悄話 我看法廣新聞說,天天長時間玩手機,到了80歲,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幾率大很多。哈哈現在好多事情,是有利有弊。玩了過癮再說。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