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量子糾纏的男人

我命由天不由我?天是什麽?我又是誰?
正文

川普:天選之子!

(2025-07-30 22:08:17) 下一個

加州的山穀清晨,霧像一位遲遲不願離開的老人,緩緩呼著氣。空氣濕潤,帶著泥土與海的味道。這裏的日出,不是爆發,而是慢慢推開天的門。

 

我常在這個時刻冥想,任思緒如水流般自由地往前流去。有一天,一道影像出現在我心中——金色的發,筆直的步伐,周圍的空氣似乎都在為他讓路。這是唐納德·約翰·川普。

 

他不是簡單的政治人物,而像一枚磁石,能吸引、排斥、重組周圍的力量場。人們或愛或恨,但很少能無視他。這種人物,在曆史上屈指可數。

 

 

一、皇後區的少年與光錐的未來

 

他出生在紐約皇後區,那是離摩天大樓很近卻又仿佛隔著一道無形城牆的地方。父親教他看地皮,就像在教他看未來——看不是現在的價格,而是二十年後的價值。

 

這讓我想起物理學的“光錐”理論:此刻是一個點,但它能觸及的未來,才決定它的力量範圍。

 

他喜歡站在布魯克林大橋上,看曼哈頓的燈光,仿佛在看一張未展開的棋局。後來,康莫多酒店和川普大廈落成時,那金色外牆像是他心中少年誓言的具象化。

 

 

二、舞台與心理實驗

 

二十一世紀初,他走進電視機,用一句“你被解雇了”刻進美國的文化記憶。

 

在表麵,這是娛樂;但在心理學上,這是一種群體投射實驗。觀眾看別人失敗,會感到一種虛假的安全感;而他熟練地操縱這種情緒,讓自己在鏡頭前成為無可挑戰的權威。

 

莎士比亞在《麥克白》裏寫:“世界是個舞台。”但他不僅在舞台上演,還在舞台外改寫劇本。

 

 

三、2016:裂縫中的大衛

 

2016年的美國是一座裂縫累積的大壩。移民問題、經濟失衡、全球化的陣痛、被遺忘的工人階層——每一道裂縫都在等待觸發的力量。

 

川普的語言粗糙、直接,但就像物理學中的“衝擊波”,它不需要精細的形狀,隻要力量足夠,就能穿透整麵牆。

 

那一夜,他擊敗了所有預測,就像《舊約》中的大衛用一塊石子擊倒歌利亞。但這裏的石子,不隻是選票,還有憤怒、渴望、失落和賭注。

 

四、混沌邊緣的執政

 

混沌學告訴我們,在秩序與無序的邊緣,係統會表現出最大適應力與創新可能。但風險同樣在這裏聚集。

 

他的四年執政就像一台在滿負荷運行的發動機——貿易戰改變了供應鏈走向,移民政策在社會中劃下新的線,最高法院的法官任命在法律的未來刻下深痕。

 

他不是在維持平衡,而是在不斷打破平衡,迫使新的結構出現。

 

 

五、2020:五十個佛州

 

2020年是一場多重危機的交匯點。疫情、經濟衰退、社會撕裂,讓這次大選更像一場持久戰。

 

計票爭議像潮水般湧起,讓我想起2000年的“布什訴戈爾案”。當年隻有一個佛州,而2020年像是五十個佛州同時開戰——每個州的法律、程序、證據都在自己的軌道上運行,卻又互相影響,形成複雜的網絡。

 

這不僅是法律戰,也是信息戰、心理戰、時間戰。

 

 

六、法庭的舞台

 

選後,案件接連不斷——機密文件、稅務調查、商業訴訟、選舉爭議。每一次出庭,都是一次全美的現場直播。

 

我記得在紐約,一位法官說:“司法必須獨立於政治。”這讓我想到1803年的“馬伯裏訴麥迪遜案”——那是美國司法審查權的起點。曆史總是會在不同的時代,用不同的麵孔重複相似的考驗。

 

 

七、歸來的磁場

 

很多人以為他的政治軌跡已走到盡頭。但他依舊在集會上出現,依舊用社交媒體製造浪潮。

 

這種歸來的力量,像量子力學中的“隧穿效應”——在常規能量不足以跨越障礙時,粒子卻能以概率形式穿越過去。曆史上能做到這一點的人極少,拿破侖與丘吉爾是其中的例子。

 

川普的磁場,不是製度賦予的,而是群眾情緒的反射與放大。

 

 

 

八、山穀的能量守恒

 

傍晚的山穀,夕陽將土地染成深金色。我想到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會消失,隻會轉化。

 

川普就是這種能量的載體。他吸收社會的焦慮、希望與憤怒,釋放成政治的衝擊波。這股能量可能被壓製,但不會徹底消散,它會等待下一個出口。

 

他的一生,像一條流經峽穀的大河——有時洶湧,有時暗流湧動,但從不幹涸。

 

在冥想的靜觀中,我看到,他並非單純的贏家或輸家,而是一麵鏡子,映照出美國的真實麵貌,也映照出人類麵對命運時的反應模式。

 

而這個故事,還遠未到結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星光燦爛 回複 悄悄話 如果把在美國土生土長的美國人當成自己的親人朋友,站在他們過去幾十年因為極端全球化而失去工作和尊嚴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你可能就會支持特朗普政府目前的政策。

將心比心,物極必反。
Run4rest 回複 悄悄話 天選之人!
簡單一點好 回複 悄悄話 他有些長遠眼光和大局觀念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