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hrfBBcmHLCH_BD_R5AmJQw
點擊上方藍字▲即可關注我們
李玲談“免費醫療”
與貧困人群醫療保障
▲ 網友:前段時間俄羅斯全麵實行“免費醫療”製度引起熱議。社科院朱恒鵬教授在接受采訪時強調“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建議國人不要幻想所謂“免費醫療”。您同意嗎?
▼ 李玲:我不太同意這個看法。確實是沒有免費的午餐,醫療和吃飯不是同一個產品,醫療是像我們一般來說,它是準公共產品。比如我們每個中國人享受的國防,它就是免費的,當然免費並不是說沒有成本,其實我們是交了費的,國家組織起來給每個中國人提供安全。
其實醫療也是類似於這樣的概念,醫療的風險很大,個人沒有辦法來抵禦,所以現代國家都建立醫療衛生製度,其實就是靠國家的力量組織起來,來抵禦風險,給老百姓提供醫療安全的保障。
另外,對於俄羅斯的“免費醫療”,其實這個免費醫療體係就是他們創立的。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以後,當時的前蘇聯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他們建立了覆蓋全體國民的免費醫療體係,也就是國家通過稅收來投資,醫院是國家來建立,醫生、護士都是國家免費培養給高薪,老百姓看病是免費的。
▲ 網友:我國公立醫院裏,一邊是群眾“看病難,看病貴”,一邊是幹部病房如同星級賓館,醫療資源嚴重浪費。有人認為,打破醫療特權、調整醫院服務結構、平衡醫療資源是比“免費醫療”體製更重要的問題。對此您有何見解?
▼ 李玲:我認為這是轉移矛盾。真正有意思的問題是,我們的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他們享受的是免費醫療,他們公費醫療體係,到司局級以上基本上是全免費的,恰恰是他們中的一些人不願意給老百姓免費醫療。當然,這是一個比較少的人群。
所以,我覺得我們現在不僅僅是打破醫療特權的問題,我覺得還是執政理念的問題。當然,在各個國家,對各級幹部有一定的保障,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目前來說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問題是,我們的醫改要建製度,要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製度,也就是說我們到底要給全體老百姓提供怎樣的醫療保障。
▲ 網友:最近,河北男子鄭豔良因為沒錢治病在家自鋸病腿的故事被媒體曝光,目前我國的“新農合”“大病醫保”的運行有哪些問題?
▼ 李玲:昨天還有更加讓人震撼的就是一位老人癌症,自己剖肚子、割腸子,大出血去世。我覺得這些重症家庭無錢醫治的境遇,暴露了這幾年醫改沒有解決的問題。
我們政府這些年在新農合的投入是加大的,包括大病醫保,比如鄭豔良到醫院去,醫生說30萬,即使報銷50%、60%,剩下的他還是支付不起,可以看出我們僅僅建保障製度還遠遠不夠。
其實解決不了老百姓大病的問題,後麵應該是醫療服務提供體係,也就是各級各類的醫院,承擔起重病的家庭的救助,給他們提供服務,國家財政應該跟上,給他們這些人提供救助。
▲ 網友:您認為我國社會該如何加大對貧困地區和家庭的醫療幫助力度?“免費醫療”的模式是否可以特別應用於中國弱勢人群?
▼ 李玲:我覺得還是一個對全民的製度更好,如果不能一步到位,可以對弱勢人群先來試個點。
所以,我覺得下一步改革的重點,應該由國家財政來牽頭,建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製度,在這個製度裏麵的投資體係,現有的各種保險,現有政府投入以及個人的支付,要整合起來花。
我們的醫院影響恢複公益性,恢複公益性就是對老百姓真正是因病施治,給老百姓提供的是價廉物美或者是貨真價實的服務,而不是過度的醫療。再加上我們要建立比較好的監督管理體係,以及藥品、生產、流通和人才培養體係。我們國家曾經在經濟那麽困難的時候,都能給老百姓提供一個基本的保障,今天我們站在世界第二的經濟實力上,完全可能通過比較好的製度安排為老百姓提供保障。
▼ 李玲:當然,正像俄羅斯免費醫療體係,就是把服務體係和投資體係合在一起的,英國體係,包括台灣、香港的,都值得我們借鑒。
美國老齡化的問題,醫療費用不斷的上升,再加上政府為沒有醫保的人買保險,它的費用就是在不斷的漲,政府背不起。我們應該從美國所走的路裏麵接受教訓,千萬不能走到它那一條路上去。
2
李玲談“醫改”:很尷尬
1949年建國的時候,醫療是福利事業,最開始沒有,在50、60年代吃不飽飯的時候,全國建了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等等公立醫院,都是政府包辦的。過去醫生為什麽不開大藥方、大檢查?沒必要,他拿著國家給他的工資,是國家幹部的待遇。
到了八十年代以後,我們國家財政比較吃緊,醫院要創收,學校也要創收,你們在座的有可能小學時候交過學費,都是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的。
那時候,國家養不起這麽多機構,連軍隊都要經商創收了,那是特殊時期的政策。但是軍隊現在不允許經商,學校基礎教育國家也都養起來,不允許老師創收了。但是我們醫療、醫院到今天還在創收。
決定醫療費用的主導者是醫生的那支筆,包括你要不要吃藥、吃什麽藥,做什麽檢查,要不要動手術。那醫生那支筆怎麽來決定?決定於你給他什麽樣的製度,你是讓他創收,多開藥就多收入,還是讓他考慮怎麽用最小的成本,維護老百姓、維護患者的健康?
所以很遺憾,我們改到今天,這種創收製度還沒有改,還投入了大量醫保的錢。大家去醫院都有一個感受:看病越來越貴。醫院要創收,所以醫療費用大幅度上升。
醫院的發展進入一個歧途,它變成:病人很多,就得買更多的儀器設備、蓋更多的樓來應付這些病人。樓蓋得越大,設備儀器越好,招的醫生越多,成本越高,所以要更加創收,就是這個機製在滾動。
醫改改到今天確實是很尷尬,政府這些年真的很努力。1978年,中國各級政府醫療費用投入一百億;2003年,各級政府對醫療衛生投入是八百億;去年,政府的投入一年就是一萬億。醫改以來,政府已經投入四萬億。
但是可能大家要問,錢到哪兒去了?變成了藥、變成了檢查。
我們全國的醫務工作者七百萬左右,如果把護士、行政人員刨掉,真正的醫生其實就是在兩百萬到三百萬這樣一個數量級。大家可以算一算,四萬億的投入怎麽不能好好地把兩百多萬醫生養起來?給他們高工資,當然也對他們嚴格監管。
“全民免費醫療”到底離我們還有多遠?
大媽不清楚,但讓進入醫保目錄的藥品品種越來越多,價格越來越便宜,讓我們的個人支出越來越少,倒是個切合實際的目標。
大家對“全民免費醫療”有什麽期待和建議,歡迎交流討論!
你若喜歡,別忘了點個在看哦